大報恩寺遺址

大報恩寺遺址

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亦是中國的象徵,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其原址有建於吳赤烏三年(240年)的長乾寺及阿育王塔,史稱“江南佛寺之始”,永樂十年(1412年)重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建設,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物,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歷金陵的必到之處。

簡介

大報恩寺,位於南京城南古長乾里,即今中華門外的雨花路東側。明清鼎盛時期,其範圍達“九里十三步”,曾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轄領城南一帶次大剎二座,中剎十四座。

大報恩寺是南京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千餘年間,屢廢屢建,寺名亦屢屢更易。東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0),孫權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為江南塔寺之始;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復建,名長乾寺;南朝陳為報恩寺,宋改天禧寺,建聖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毀於火,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后為名,命工部於此重建大報恩寺及九層琉璃寶塔,實則紀念其生母碩妃,故此不惜代價,按照宮闕規制,徵集天下夫役工匠十萬餘人,費用計錢糧銀二百五十萬兩、金錢百萬,歷時十九年始完工。為明初南京三大佛寺之一。

史料

報恩寺的史料見於唐代:

健康報恩寺

(唐慧仁)

慧聞者,齊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論》、《中論》,樹“一心三觀”,啟天台之源。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憫寺所得櫬施,買海曲溪石樑為放生池,佛法廣播於江北。

建德六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餘循海路奔健康。輒遇大風波,楫折船沉。忽現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

大報恩寺的修造,由鄭和等人擔任監工官。大報恩寺在永樂、宣德年間建造,正值鄭和率領下西洋船隊多次遠洋海外之時,因而,鄭和對這項工程難以全力照顧,工程進展緩慢,弊端展現。為此,宣德三年 (1428 午 ) ,明宣宗朱瞻基特下御敕,要此時已出洋回國任南京守備的鄭和“即將未完處,用心提督”,限期完工。竣工以後,鄭和還特其從海外帶回的“五穀樹”、“婆羅樹”等奇花異木種植在寺內。

大報恩寺的建設工程浩大,尤以琉璃塔為艱。據有關史料統計,這一工程先後歷時 16 年 ( 一說 19 年 ) ,動用全國徵集的良匠軍工達十萬人,僅建塔一項的費用,用過錢糧銀二百四十八萬五千四百八十四兩,就連鄭和下西洋所剩百餘萬銀兩也耗於造塔的工程。

大報恩寺坐東向西,全寺整體建築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寺廟主體部分 ( 山門,佛殿、琉璃塔等 ) 居北半部,附屬部分 ( 僧房、禪堂、藏經殿等 ) 居南半部,南北兩部分之間由圍牆隔開。

大報恩寺北半部主體建築中軸線布局排列有序:山門 ( 金剛殿 ) —香水河橋—天王殿 — 大雄寶殿—琉璃塔一觀音殿一法堂。香水河橋的南北兩側各置御碑亭一座,分別護於“御製大報恩寺左碑”和“御製大報恩寺右碑”。觀音殿的兩側有祖師殿和伽藍殿,觀音殿後南北有畫廓 118 間。在祖師殿前有鐘樓一座,而與之對稱的伽藍殿前卻無鼓樓,按中國寺廟傳統的“晨鐘暮鼓”及建築式樣,大報恩寺內設鐘樓而不設鼓樓現象輕為少見。結合大報恩寺塔“九級內外,篝燈一百四十有六”,“—日夜費油六十四斤四兩零”,使之“晝夜長明”來看,大報恩寺設鐘不設鼓當有一定寓意。

大報恩寺臨近秦淮河,地質稍軟。在全寺建造之初,先樹木樁,縱火焚燒化為燼炭,再用重器壓實, “ 上鋪硃砂,取其避濕殺蟲 ” 。全部建築除琉璃塔外,以四天王殿及大殿最為壯麗,下牆石壇欄楯,均用白石,雕鏤工致。大殿非禮部祠祭,終年封閉。明初詔刻大藏,別置藏經殿,貯南藏經板全部。各殿的尺寸,《金陵梵剎志》收錄詳備。

大報恩寺建成後,幾經劫難。嘉靖四十五年 (1566 年 ) 遭雷火襲擊,天王殿,大殿、觀音殿、畫廓一百四十餘間焚為灰燼;萬曆二十八年 (1600 年 ) 塔心木腐朽,塔頂傾斜,僧人洪恩募捐銀數千兩使之得以重修,清順治十八年以後,內府及地方均有撥款修繕記載。最後一次是清嘉慶七年 (1802 年 ) 修復竣工後,繪塔圖並附志.

1854 年,清軍攻克雨花台後,太平軍為防清軍占據大報恩寺對城內造成威脅,遂 “ 用火藥轟之,復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毀”。

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 ,江寧機器製造局就大報恩寺遺址坡下菜地造住房十二間,工作間八十餘間,廊五十餘間,寺院遺址漸被蠶食瓜分。數百年後的今天,在這一帶,時可發現一些當年的遺物。

大報恩寺建造歷時較長,其後期,作為監工官的鄭和,奉旨領建此項大工程

大報恩寺的建設,與鄭和下西洋密切相關,它也顯示了鄭和的組織和建築才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