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鱗鱊

多鱗鱊

又稱為鰟鮍。體較長,扁薄,外形呈長紡錘形。口亞下位,馬蹄形。棲息於溪流緩水區域,以藻類為主食。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多鱗鱊
拉丁名稱 Acheilognathus polylepis(Wu)
英文名稱 \
地方名稱 \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屬名 鱊屬
拉丁屬名 Acheilognathus Bleeker,1859
分布類別 淡水

形態特徵

背鰭條3~13。臀鰭條3~9。側線鱗38。鰓耙9。下咽齒5~5。脊椎骨4+32。
體長為體高的2.9倍,為頭長的4.6倍,為尾柄長的5.7倍,為尾柄高的8.1倍。頭長為吻長的3.6倍,為眼徑的3.6倍,為眼間距的2.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4倍。
體側扁,長紡錘形。口亞下位,呈馬蹄形,口角具須1對,較短。下咽齒齒面有鋸紋,末端鉤狀。鰓耙短。腹膜深黑色。鰾2室。腸長為體長的5.8倍。
背鰭、臀鰭均具硬刺。背鰭起點位於吻端至最後鱗片的中央。臀鰭起點位於第7根背鰭分支鰭條下方。胸

生活習性

沿岸底棲魚類,棲息於沿岸緩流及河灣,以著生藻類為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