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前庭炎

外陰前庭炎

外陰前庭炎是一種慢性持續性臨床綜合徵。其特點為外陰前庭部呈現不同程度的紅斑。觸摸或壓迫前庭時以及試圖進入陰道口時,局部劇痛。患者常因性交時外陰疼痛而來就診。人們最初認識前庭炎是19世紀末,之後該名稱便消失了,直到最近才又重新認識該病。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多見於性生活活躍的婦女。好發於20~40歲的紅頭髮的白人婦女,患病率占婦科門診的15%~21.3%。多數既往有反覆細菌或尖銳濕疣感染史。病史長達數月至數年。約30%的自行能緩解,其中半數發生在1年內。

病因

病因尚不明了可能與感染尤其是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異常神經纖維增生、陰道痙攣生殖器念珠菌感染、尿中尿酸鹽刺激、陰道pH值的改變外陰疾病治療之後的反應尿道的壓力與變異、局部長期用藥、口服避孕藥、心理因素等有關。

參考圖片參考圖片

發病機制

病理檢查顯示在固有膜和腺周組織有非特異性炎症,但這些變化亦見於正常對照組的前庭組織;其他病變有鱗狀上皮化生、角化不全和非特異性補體與纖維蛋白沉積。形態學證據表明外陰前庭黏膜的神經支配方式發生了結構上的改變上皮層神經纖維出芽,游離神經末梢增生。對這些神經末梢內的神經肽含量檢測證實,降鈣素基因相關肽(GCRP)免疫反應陽性有部分學者用傷害感覺器的外周敏化理論來解釋外陰前庭炎的發病機制,即外陰前庭炎患者的感覺異常是由於不同類型的C傷害感受纖維末梢敏化和(或)增生所致即感受機械和熱刺激的多覺性C纖維只對傷害性刺激敏感的C纖維,甚至平時對任何刺激均不敏感的“沉默(silent)”纖維,這些纖維敏化後,其傳入衝動增多而發生時間總和。同時,傷害感受纖維末梢數量的增多又可使傳入衝動發生空間總和,最終導致痛閾降低。另外,感覺異常也存在於外陰前庭患者的前庭前部黏膜儘管這部分黏膜並無紅斑,推測此區域感覺異常也可能與傷害感覺器的外周過敏化有關。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性交時陰道口劇痛,可持續1~24h,或長期陰道口處有燒灼感,可伴有尿痛、尿頻、尿後滴瀝。這往往導致性交畏懼感,疼痛可在初次性交後出現或在經歷正常性活動後發生也可因放置衛生棉塞觸發。外陰前庭炎通常在一些激發因素(如手術、分娩、感染)影響下急性發作檢查時見前庭部充血、腫脹、用棉拭子輕觸可誘發疼痛,一般在前庭大腺開口附近觸痛最明顯。紅斑局限於處女膜的邊緣或環繞陰道口,或因觸診而誘發紅斑,紅斑範圍亦會在前庭區內擴大感覺過敏區位於整個前庭區,有的局限於前庭大腺開口處或陰唇系帶處,也可表現為尿道旁腺開口處,有時能看到多個乳頭狀瘤,通常被誤診為生殖器疣。這些乳頭狀瘤局限於小陰唇內側和前庭基底堅實,但不像生殖器疣那樣相互融合其分布是均勻而對稱的。進行病毒學檢查未分離出HPV,認為這是正常人體解剖學上的變異。因此在前庭炎的病人中出現這種乳頭瘤樣的表現只是巧合。有的患者還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過敏史,最常見於面部。面部過敏多伴發“三聯征”:即性交困難前庭紅斑和婦科檢查時觸痛。但並非緣於以前所認為的前庭小腺炎。

併發症:對不遵醫囑或治療無效的病人診斷時須謹慎並尋找潛在的精神問題

診斷

根據長期性交時陰道口疼痛及前庭發紅和觸痛可做出初步診斷Friedrich於1987年提出了前庭炎的診斷標準。

1.接觸前庭或試圖插入陰道引起嚴重的疼痛。

2.觸痛局限在前庭區。

3.紅斑局限在前庭區。

鑑別診斷

應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1.外陰炎症性疾病,如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滴蟲陰道炎硬化萎縮性苔蘚濕疹

2.緊張性陰唇系帶和脆裂外陰綜合徵。

3.症狀性皮膚劃痕征。

4.骶脊膜囊腫

5.外陰阿弗他潰瘍糜爛性扁平苔蘚大皰性疾病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檢查

實驗室檢查:

無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查,斑貼試驗陰性

其它輔助檢查:

棉簽試驗是檢查前庭觸痛的有效方法:即用棉簽尖端輕觸正常皮膚作為對照然後檢查外生殖器的不同部位輕觸前庭區即可引起疼痛為陽性。

治療

由於病因不清,治療效果不理想。對病變較輕或病程尚短者可採用藥物治療;對病變嚴重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可採用手術治療。

1.藥物治療局部套用1%氫化可的鬆軟膏,同時套用2%~5%的利多卡因溶液局部外塗以減輕性交不適。對以上治療無效時或病變較重者,可選用高效皮質激素如0.025%氟輕鬆或0.1%曲安奈德軟膏外用。其他治療如溫水坐浴,性交前液狀石蠟潤滑前庭部。近年報導局部或肌內注射干擾素α有一定療效,有效率為50%。有些病人使用抗組胺藥物有效。由於三環類抗抑鬱藥具有中樞鎮痛作用,同時對繼發抑鬱亦有效因此可以套用。套用抗生素等療效不肯定,如口服咪唑類抗真菌藥物、甲硝唑均無效。

2.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前庭成形術以及前庭切除術(改良的會陰成形術),後者療效較好有效率為60%~90%。前庭成形術為縱向切開陰道口處陰道壁尤其後壁黏膜,然後水平縫合陰道壁黏膜與外陰皮膚,從而使陰道口擴大前庭切除術為切除前庭疼痛處黏膜,然後潛行分離部分陰道黏膜予以覆蓋可根據病情選擇部分前庭切除術及全前庭切除術。有報導雷射手術切除前庭腺體分布區在某些病人中有助於改善症狀但缺乏長期隨訪研究的資料。

預防

向患者解釋前庭炎是一種已被認識的疾病而非原發性的心理問題。無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向患者建議使用肥皂替代用品避免肥皂浴或泡盆浴。大多數遵從醫囑者效果很好,隨著時間推移症狀會減輕或消失。

綜合徵

外陰前庭炎綜合徵(vulvarvestibulitissyndrome)好發於性生活活躍的婦女,多數既往有反覆細菌或尖銳濕疣感染史。1987年,Friedrich將該綜合徵定義為:①觸摸外陰前庭部,或將陰莖插人陰道,或將栓劑送入陰道時,患者即感嚴重疼痛;②壓迫外陰前庭部時,局部有壓痛;③前庭部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紅斑(erythema)。其特徵是病人主訴當陰道張開時,發生插入疼痛、不適,觸診時局部有紅斑,用棉簽輕輕壓迫處女膜環上的腺體開口或陰道後系帶時有點狀疼痛。性交時疼痛異常,甚至在性交後24小時內都感到外陰部灼熱疼痛,嚴重者根本不能有正常的性生活。一般而言,凡病變3個月之內者屬急性;超過3個月者屬慢性。

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是多方面的。

1.感染可能與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在外陰前庭部的亞臨床感染有關,此外,與陰道加德納菌念珠菌解脲支原體感染也可能有一定關係。

2.異常神經纖維增生。

3.陰道痙攣、陰道pH值的改變、外陰某些疾病治療之後的反應、尿道的壓力與變異等有關。

臨床表現

嚴重性交疼痛,持續1-24小時。導致性交畏懼感。外陰前庭部位疼痛,壓痛明顯,女性可見前庭部位充血、腫脹。

治療

1.保守治療主要針對原發性疾病進行抗感染治療或抗真菌治療,特異性外陰炎如白色念珠菌,應給予抗真菌藥物治療。

2.尖銳濕疣可參照性傳播疾病的治療。

3.前庭切除術:於外陰部沿處女膜內側邊緣作一切口,同時沿黏膜皮膚交界處向會陰方向作一平行切口,兩切口於3點及9點處吻合,前庭後部深入5mm作切除術。切口行間斷縫合,14天拆線,術後2l天開始用擴張器(2em),逐漸擴大陰道口至4cm,大部分患者術後疼痛可緩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