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乾

外強中乾

外強中乾,成語。外有強形,內中乾竭。語本《左傳·僖公十五年》說:“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賦》說:“膚腠營胃,外彊中乾。精氣內傷,神沮脈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道:“他一向手筆大,不解理財之法,今番再幹掉了幾萬,雖不至於像從前吃盡當光光景,然而不免有點外彊中幹了。”外強中乾通常用以指外表強大,內實空虛的人,屬貶義。

基本信息

解釋

乾: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里空虛。多用於形容一個人的體質、經濟能力、國家實力等等。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外強中乾,進退不可,周鏇不能,君必悔之。”
柳宗元《愈膏肓疾賦》:“膚腠營胃,外彊中乾。精氣內傷,神沮脈殫。”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筆大,不解理財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幾萬,雖不至於像從前吃盡當光光景,然而不免有點外彊中乾了。”
魏源《聖武記》卷四:“始復以兵巡俄羅斯邊界,誇示於我,亦外強中乾也。”
朱自清《歷史在戰鬥中》:“外強中乾--外強是自大,中乾是自卑。”

成語辨析

近義詞
色厲內荏、外剛內柔、外方內圓、不堪一擊
反義詞
外柔內剛、外圓內方、堅不可摧、穩如泰山、牢不可破
造句
1、滔滔不絕的爆發著他空虛到只剩無知的外強中乾的小宇宙
2、話說大貓很笨.因為只是外強中乾。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

典故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自古以來, 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因為它土生土長, 熟悉道路,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不好駕馭 (控制),一遇到意外,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 (原文是“外強中乾”) ,怎么能作戰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戰鬥打響後,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 很快陷入泥濘,進退不得。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 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晉獻公死後,晉公子夷吾結束逃亡生活,回到晉國繼承王位當上了國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經答應過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夠有機會回國當上國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鎮割讓給秦國,當作救命之恩。可是,當上國君之後的夷吾並沒有實現諾言。

後來秦國發生饑荒,晉惠公也沒有伸出援手幫助秦國,秦穆公為此懷恨在心。後來,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很快就打到晉國的一個城鎮,為了抵抗強大的秦軍,晉惠公親自領兵反抗。他下令拉戰車的馬,一定要用鄭國的駿馬。有位大臣看到,連忙對晉惠公說:“鄭國的馬看起來雖然很強壯,但是實際上卻很虛弱,打起仗來一緊張就會不聽指揮。到那時,進退不得,大王還是不要做此決定吧!”但是晉惠公一點都不願意聽大臣的勸告,果然,沒多久晉惠公的馬車就出不聽指揮,而晉惠公一下就被秦軍捉住,當了俘虜,晉國因此而大敗。

慶鄭所說的“外強中乾”這句話,後來就成了成語。“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間,內部;“乾”是乾枯、空虛。用來形容外表強大、實際上內部力量空虛。

英文解釋

簡明釋義

outwardly strong but inwardly weak;

例句

其實,很多歐元區那些所謂的強國通常都是外強中乾。

In truth many of the euro area's supposed strengths were always more apparent than real.

哪一個君王不過是外強中乾的空架子?

Who is this king, but a king of air?

蔣介石政府的強大只是暫時的,表面的,它實際上是一個外強中乾的政府。

The power of the chiang kai-shek government is only temporary and superficial; in fact, it is a government outwardly strongbut inwardly weak.

大個子abu雖則形象魁梧,實際是個外強中乾的傢伙。

Although the image of abu big man in physical stature, the actual guy is a forcible-feeble.

當然它決不是外強中乾了:配置super had ccd、世界第一的卡爾蔡司鏡頭,確保其優秀的成像質量。

Of course, it is by no means paper tiger: the configuration super had ccd, carl zeiss lens in the world to ensure that itsexcellent image quality.

實質上,中東媒體介紹說,賈利勒是一個“外強中乾”的人,當法務部長時,他就因為受賄等而引起下屬的不滿。

In essence, the middle east media, said jalil is a "paper tiger" who, when minister of justice, he caused because of briberyand other subordinate dissatisfacti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