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吉光

士吉光

士吉光,字元照,雁門人,三晉世族,《再扶漢室》出現的第一位“再扶漢室”的英雄人物,也是出現的所謂的《再扶漢室》十八鎮諸侯之一。

小說《再扶漢室》人物

士吉光,字元照,雁門郡人,三晉世家,成剛小說《再扶漢室》如下章節重點描寫:第一章綿山之戰、第十六章上黨奪郡、第二十六章壺關之戰、第二十七章長車平淮、第二十八章席間遺劍、第二十九章兗州大戰、第三十章殺馬立盟、第三十六章缺糧破魯、第三十七章魯國之詐、第四十二章假庖論兵。人物活動幾乎貫穿了整部小說始終,在地域上真正達到了聯繫晉冀魯豫。也是小說十八鎮諸侯之首。
士吉光士吉光

人物介紹

士姓介紹

士吉光,字元照,在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士”姓在三晉大地的影響,才能對“士吉光”這個人物很多個性呈現出原始狀態有個進一步深入了解。士姓,是《左傳》對春秋時期晉國晉平公時,六卿被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壟斷,之後六卿特指這六個卿家中“范氏”的本來的稱呼。前489年,趙鞅攻滅范氏、中行氏。這裡的范氏指的是士吉射。小說《再扶漢室》就是以這個為銜接點的。士吉光為什麼攜弟弟士吉射訪問絳州刺史黃天元,真正地依據就在對《左傳》最後部分的一個發揮。杜撰“士吉光”、保留“士吉射”這個人名,就是現實和歷史的一個聯繫。

士吉光介紹

三晉地域活動期間(包括上黨)
士吉光的出現是隨著極王奪位開始的,絳州刺史黃天元聯合晉陽士吉光起兵,這就是繼隋末農民戰爭李淵晉陽起兵再次出現的“晉陽起兵”事件。但是隨後爆發的“綿山之戰”卻給反抗暴政的起義軍以當頭一棒,也使得原本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逐步演化為封建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要不是綿山之戰的失利,“再扶漢室”只是一場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更迭。而談不上是一場驚心動魄的人民戰爭了。
士吉光在綿山之戰失利之後,並沒有放棄反抗朝廷的努力,隨後他與胞弟士吉射投奔上黨荀本、趙舍,士吉光的一段征服上黨之後的綱領性原話:“吾討賊未果,有年矣,新帝依然荒悖,天下英雄乘時奮起,各路諸侯多擁兵自重,正是大丈夫建功之時!賢弟與某併力取上黨,以為根本。跨太行而定燕趙,兼吞北國之雄。西渡蒲坂,席捲關中,並扼西河之險。東威中原,賢士必投,海漠傳檄可定。若失此良機,歲月蹉跎,縱然復有時勢,我等皆老矣!”引發了火併劉沉、劉平,由此開啟了“上黨奪郡”。但是由於受到劉沉兄弟的矇騙,一步步受到劉沉、基太德布之間的夾攻,最終由於大將王器的詐降,使得“壺關之戰”最終失敗。
魯國活動期間
士吉光經歷“壺關之戰”失敗之後,只得全盤放棄經營多年的三晉大地,放棄第一次就能投奔烏鵲澤的機會,而選擇投奔了是貴族出身的起義軍:展皋集團。但是展皋手下大將張尋祖妒賢嫉能,席間遺劍挑撥士吉光與展皋之間的矛盾。最後演變成了“建瓴樓事變”。士吉光只得離開兗州另尋去處,最終落草在烏鵲澤。為烏鵲澤七盟心之一。
兗州大戰兗州大戰

後被封為楚王,鎮守項城,對陣昔日的主公展皋。在這裡其實也是屬於魯國活動範疇。鴻溝之戰擊敗宿敵張尋祖,兗州之戰展皋聽信胡姬公主之計,企圖效法戰國時期吳起被刺臨死前的行為。但是大將鄭春和砍死了弓箭手郤雲、郤翻,使得兗州問題最終得到了妥善解決。士吉光與鄭春和在隨後的一番談話,被稱作“庖論”,奠定了二人以烹調來討論兵法、國事的精妙的對話,也是《再扶漢室》中少有的較為舒緩的場景之一。士、鄭之間的“庖論”縱談庖理、橫論兵機,切中要義、奇正相濟,變化無窮,雖鄒忌鼓琴之喻、淳于御射之諷皆不如,這也是一種極為風雅的談話。
最後,烈朝北伐,士吉光在壺關殺死了劉沉,兵臨神都練陽城下(河北省邢台市)。這樣士吉光幾乎走遍了小說《再扶漢室》中所提及的“晉冀魯豫”四個對應現在的省份。

相關原文

絳州刺史黃天無聞極王弒君自立,乃召帳下諸將計議。長子黃驪出曰:"帝無故遭害,父當起兵誅殺反賊,直入都門擇賢而立,匡正皇室!"天元嘆曰:"吾孤掌難鳴,如之奈何!"忽報并州刺史士吉光來訪。天元出迎,士吉光頂盔貫甲,佩劍玉帶,目如二炬,虎熊之軀。天元曰:"使君何至敝邑?"吉光曰:"極王弒立,神人共怒,吾欲討之!"天元曰:"舊帝懦弱,不如新帝遠甚,極王果決,堪為人主!"吉光按劍怒曰:"汝助反逆,吾當殺之!"黃驪叫曰:"使吾誤矣,吾父亦有討逆之心,恨無人相應,故戲耳!"士吉光大喜。天元曰:"公乃晉地世卿,願伏首聽令!"推辭一番,士吉光自立為討逆大將軍、并州牧、假節鉞,以黃天元為大司馬、共贊軍機。大起十五萬晉軍殺奔神都而來。(第一章綿山之戰)
綿山之戰綿山之戰

并州刺史士吉光兵敗綿山,來投上黨尉荀本,荀本深匿於家,常深夜計議。一日,吉光諫曰:“若能取上黨以為根本。跨太行而定燕趙,兼吞北國之雄,並扼西河之險。中原海漠傳檄可定。失此良機,歲月蹉跎,縱然復有時勢,我等皆老矣。”荀本曰:“元照乃叱吒人物,某不及也。”
忽報潞州刺史趙舍來訪,荀本曰:“先探得趙舍口徑,再圖進取。”吉光喜曰:“如此甚好。”二人出迎。趙舍見吉光,驚曰:“公非綿山大戰者乎?”吉光折腰曰:“得見將軍,某之幸也。”舍曰:“元照可知上黨利害?”吉光按劍曰:“吾觀上黨乃三晉之首,若起兵效韓信破趙故事,雖項王復出,亦就而擒之。”趙舍曰:“節度使劉沉大興冤獄,監絆諸將。元照何以教我?”吉光曰:“奪郡於上黨,立國於河東,庶幾可乎。”舍曰:“欣聞元照震鑠之語,願為麾下,伏聽號令。”吉光曰“既如此,某權行州牧事。”(第十六章上黨奪郡)
上黨奪郡上黨奪郡

吉光指釜,奇之曰:“某嘗聞君子不近庖,將軍何以獨鍾意於此?縱觀春秋、戰國百家之說,尚未有將軍談庖之奇論也!願以一聞!”春和對曰:“庖術雖俗,然與兵法無異,若能精於其道旁通他類,則天下無事不能為也。欲烹一羊如攻一國,烹羊之法,先斷其喉,瀝血掇腹,三洗而去其膻,五調而俱其味。置於釜中烹,聞香觀色。裂取之以試生熟。三如是方可置於盤中以待來客。伐敵宜先申明君命,整頓軍令嚴法汰弱,廣納良言。遏其謀斷其交,靜待敵邦治亂之隙,動探彼軍進退之實。若如此用兵,孫武五戰入郢,白起一役破楚。誠非難事。”春和切一羊肩,獻于吉光,又曰:“此鄭春和紙上之言,見笑於君前!”吉光大驚曰:“鄭將軍縱談庖理、橫論兵機,切中要義,奇正相濟,變化無窮,如此假庖論兵雖鄒忌鼓琴之喻、淳于御射之諷,皆不如也!吾受教矣。”(第四十二章假庖論兵)

相關小說人物

士吉射,并州刺史士吉光的弟弟,也是“晉陽起兵”的四個策劃者之一,所謂的“晉陽四傑”就是士吉光、士吉射、黃天元、黃驪。也是士吉光集團中最為重要的大將之一,在“綿山之戰”、“上黨奪郡”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士吉光、士吉射的名字的來歷都有著作者成剛濃重的“《左傳》情結”,《再扶漢室》原來的書名“《萑苻澤再扶漢室》”就是完全來自於《左傳》中的地名。
上黨奪郡_士吉光分析原文上黨奪郡_士吉光分析原文

黃天元,絳州刺史,和士吉光一起起兵,綿山之戰,敗給了磐朝大將周近(字子邇);
展皋,原為曹州刺史任地部將,後發動展皋取魯,奪取曹州,繼而奪取兗州,收降降將鄭春和,自立為熹王;
張尋祖,展皋部下大將,後見并州刺史士吉光來投,發生席間遺劍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