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

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

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了近萬件來自西非各國、各部落的木雕藝術品。博物館的60件藏品,讓我們欣賞到西非原汁原味的藝術珍品。

基本信息

簡介

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

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1936年,收藏了近萬件來自西非各國、各部落的木雕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反映了西非地區的民間民俗文化,與西非國家人民歷史和當今的社會生活聯繫緊密,它們套用於各種生活場合,反映了非洲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以其神秘的色彩引起參觀者的極大興趣。

背景

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

義大利文藝復興以後,西方傳統的審美法則側重於理想地模仿現實。和諧、勻稱、莊重和靜穆是它的最高典範,作品必須嚴格遵循透視學和人體解剖比例。19世紀,西方資產階級在歷史舞台上已經站穩腳跟,它要求藝術家創作唯美的作品,為其社會制度服務。

然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造成的失業、賣淫和暴力等社會醜惡現象強烈衝擊著感覺敏銳的藝術家的價值觀,他們再不能滿足於作品表面的華麗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對傳統的審美價值產生懷疑,試圖找到一種新的藝術語言來表達內心的苦悶與彷徨。恰巧,這時以畢卡索為代表的歐洲藝術家發現了非洲的傳統雕刻。

1907年5月,畢卡索在巴黎人類博物館參觀時,偶然間看到非洲木雕面具,他立即受到強烈震撼,預感到某種事情正降臨到他的頭上。當時他正在創作被譽為“20世紀藝術試金石”的油畫作品《亞威農的少女們》。在其完成的作品中,人們不難發現畫面左邊的一個人物和右邊兩個人物面部形象與非洲面具極為相似。這是一幅劃時代的作品,自此,畢卡索開創了“立體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之先河。

此後,畢卡索、布拉克、德蘭、馬蒂斯等一大批歐洲藝術家相繼創作出許多傳世的現代藝術傑作。

正是因為非洲傳統藝術對世界現代藝術的重要影響,才使得非洲藝術被世界人民認識和喜愛,直至今天仍然對全人類藝術的發展產生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藏品介紹

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塞內加爾非洲藝術博物館

“赤道天工——加彭民俗藝術展”展出的是加彭58件作品,主要由面具和雕塑兩部分,其中包括9件面具及9套與之搭配的傳統服裝。加彭的行政區劃有9個省,這9件面具各代表一個省,因此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微縮了加彭面具文化的全貌,在加彭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雕塑部分包括15件姆比古民間石雕。姆比古是加彭南部城市,該地盛產的石頭有大理石質感,非常適於雕塑。此外,還有15件雕塑和10件陶藝作品是出自加彭利伯維爾國家美術學院知名藝術家之手。在博物館3樓的6號展室,是文明古國埃及的文物複製品展,共有57件套埃及法老時期、希臘羅馬時期、期科普特時期、伊斯蘭時期的文物複製品,它們或是人面獅身像,或是法老像,或是當時各種動物,這都是些“遠古的回聲”,參觀者可以通過這些痕跡找到埃及豐富而多樣的歷史及過去。

宗教意義

塞內加爾博物館塞內加爾博物館館長伊布拉伊瑪·提亞烏說,非洲地區的雕塑一般用於葬禮和獻祭儀式,如貝寧的雕塑、象牙海岸的巴烏萊和塞努福雕塑、幾內亞比索的比約戈雕塑等。一些雕像和塑像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如貝寧的納戈神像象徵米農神,芬邦祖先像是一些神廟中最重要的聖物。正因為雕塑被賦予的宗教意義,有觀眾說,看著非洲的雕塑,就能感到強大的威力,忍不住肅然起敬。

目前,非洲雕塑正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世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喜歡上這些有著簡約、粗獷風格和古老、神秘魅力的藝術品。楊立舟說,非洲雕塑在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相信這些造型藝術品會越來越受歡迎。

藝術效果

非洲雕塑藝術品種類眾多,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雕塑作品所反映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其中既有非洲各民族崇拜的各種神像,也有反映慶典祭祀及家庭生活的雕塑,一根普通的黑木頭、一塊普通的石片,經過充滿想像力的創造,就變成了擁有誇張造型的藝術品。

非洲的造型藝術品尤其是雕塑,以其粗獷的線條和誇張的造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這些作品表現出最自然的人性,透出一種原始的生命之美。”

近年來,非洲藝術品越來越多地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並且受到不少人的青睞,成為一種時尚的現代室內環境裝飾。

藝術特點

雕刻的面具或偶像是死去的祖先或神靈的化身,是活著的人與死去的人,或與上蒼、太陽和月亮,以及大自然的精靈對話的載體,也是人們為祈求平安、豐收和多子多福等願望頂禮膜拜的對象。同時它們也是人生各階段儀式必備的物品。

非洲傳統雕刻之所以受到現代藝術家的鐘愛,還在於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粗獷誇張、線條簡潔。

雕刻作品的大結構多為幾何形體,人體比例不循常規,頭部通常很大,軀幹較長,而下肢很短,強調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如女性乳房、臀部,男性性器官(這與生殖崇拜有關)。

一對圓睜著的大眼睛可以占去臉部的一半,隆起的乳房可以比上身還長,正在吼叫的嘴巴張得讓人看不見鼻子和眼睛,頭部可能會占整個雕像的2/3。在這裡,物體的外在形式被忽略,追求的是物體本質的特性,或者說是物體在人的觀念中應該具有的形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