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那那利佛省

塔那那利佛省

塔那那利佛省(法語:Tananarive)是馬達加斯加的一個省,位於該國中部,與除安齊拉納納省外的所有省份接壤,也是該國唯一內陸的省份。面積58,283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4,580,788人。首府塔那那利佛也是國家的首都。下分19縣。

基本信息

位置

塔那那利佛在馬達加斯加的位置塔那那利佛在馬達加斯加的位置

塔那那利佛位於馬達加斯加島中東部,距東岸約145千米,所在地是一窄長的岩石山脊,地勢崎嶇。該山脊長約4千米,最高點與以西高原的垂直距離約為200米,塔那那利佛城所在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則為1275米。該城是馬達加斯加的最大城市,也是行政、通訊和經濟中心,坐標為南緯18度55分,東經47度31分(-18.916667,47.516667),距馬島主要海港圖阿馬西納約215千米,兩地有鐵路連線。

歷史

1905年塔那那利佛的一家劇院1905年塔那那利佛的一家劇院

塔那那利佛約在1625年由安德里安賈卡王建立,城名(在馬達加斯加語意為“千人勇士之城”)取自安德里安賈卡調配守衛該城的士兵人數。此後一段長時間該城是霍瓦人酋長的主要村莊,當他們占領馬達加斯加的更多土地,該城的地位變得尤為重要,並發展成一座擁有80,000人口的城鎮。1793年,該城成為伊麥利那王國的首都。馬達加斯加王國第一位國王拉達馬一世征服馬島大部分地區,塔那那利佛隨之成為全國的行政中心。直至1869年城內大部分建築物都僅以木材或燈心草建成,但山脊中部阿杜拉魯山山頂卻有一座高達40米的王宮,據說運輸宮內檀香木柱途中就有2000名民工因勞累而死。

自從引入石與磚作為建築材料後,整座城市完全重建,新建有一些氣派的建築,例如王家的宮殿、貴族的房屋、法國人的住所、聖公宗羅馬天主教座堂、石制教堂以及其他以磚建成的學校、醫院、法院、政府大樓等。

城市今貌

塔那那利佛一條繁忙的街道塔那那利佛一條繁忙的街道

塔那那利佛在1895年被法國占領,被劃為馬達加斯加保護國的一部分。法國統治期間,質量較高的道路在全城廣泛鋪設,斜坡上又建有寬闊的樓梯以便通行。城內的飲用水來自山腳的泉水,但近年正計畫從由南至西繞過該城的伊科帕河抽取大量水源。城市的東面及西南面分別由兩座建於山上的要塞守衛。包括一座聖公宗和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座堂,該城連同市郊約有50座教堂以及1座清真寺。馬達加斯加大學亦座落於此。

塔那那利佛留有大量歐式建物,市容亦較整齊,與其他非洲城市黃土飛揚有截然不同。

友好城市

亞美尼亞葉里溫

中國蘇州

外部銜接

非洲各國首都

阿布札(奈及利亞
阿克拉加納
阿迪斯阿貝巴(衣索比亞
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安塔那那利佛馬達加斯加
阿斯馬拉厄利垂亞
巴馬科馬里
班基中非共和國
班珠爾甘比亞
比紹幾內亞比索
布隆泉南非共和國)(司法首都)
開普敦(南非共和國)(立法首都)
普利托里亞(南非共和國)(行政首都)
布拉柴維爾剛果共和國
布松布拉(蒲隆地
開羅埃及
科納克里幾內亞
科托努貝寧
(政府所在地)
波多諾伏(貝寧)
(國民議會所在地)
達喀爾塞內加爾
吉布地吉布地
朱巴南蘇丹
杜篤瑪(坦尚尼亞
自由城(獅子山
嘉柏隆里波札那
哈拉雷辛巴威
坎帕拉烏干達
喀土穆蘇丹
基加利盧安達
金夏沙剛果民主共和國
利伯維爾加彭
里郎威(馬拉威
洛美(多哥
羅安達安哥拉
路沙卡(尚比亞
馬拉博赤道幾內亞
馬普托莫三比克
馬塞魯(賴索托
墨巴本(史瓦濟蘭
摩加迪沙索馬里
蒙羅維亞賴比瑞亞
莫羅尼葛摩
諾克少(茅利塔尼亞
尼亞美(尼日)
恩賈梅納查德
奈洛比肯亞
瓦加杜古布吉納法索
路易士港(模里西斯
培亞(維德角
拉巴特摩洛哥
聖多美聖多美普林西比
的黎波里利比亞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
維多利亞塞席爾
溫得和克納米比亞
雅溫得喀麥隆
亞穆蘇克羅象牙海岸
塔那那利佛省地圖塔那那利佛省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