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

阿克拉

加納首都和最大港市。在國境東南部,瀕幾內亞灣。非洲最靠近0°經線和0°緯線的大城市。人口100萬(1987年)。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要的可可豆、金剛石市場。公路四通八達。建有本國唯一國際航空港科托卡機場。因拍岸浪障礙,貨物裝卸主要利用東27公里處的外港特馬。著名的旅遊中心。有列貢大學、科學院、博物館、植物園等。加納70%的工業都集中在阿克拉市周圍。阿克拉是非洲最現代化及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城市簡介

阿克拉阿克拉

加納首都和最大港市,位於加納國境東南部幾內亞灣沿海。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要的可可豆、金剛石市場。工業有煉鋼、紡織、水泥、鋸木、金屬工具、可可加工、橡膠等,為阿克松博-特馬動力工業區的重要中心。附近有錳礦開採。鐵路通塔科拉迪、庫馬西和特馬。公路四通八達。建有本國唯一國際航空港科托卡機場。因拍岸浪障礙,貨物裝卸主要利用東27公里處的外港特馬。著名的旅遊中心。有列貢大學、科學院、博物館、植物園等。http://my.tv.sohu.com/us/184619499/61136709.shtml

隨著工業的發展,迅速形成一個大都市區。有金屬加工、煉鋁、煉鋼、水泥、煉油、橡膠、木材加工、紡織等工業,其中著名的特馬煉鋁廠是沃爾特河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重要交通樞紐,西非重要航空港,市區東北建有科托卡國際機場。特馬為其外港。全國重要文化中心,有國家博物館、中央圖書館、加納大學、加納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藝術與科學 院以及各種文娛場所。建有獨立拱門的黑星廣場為儀典舉行地。

阿克拉阿克拉

人口約110萬,居民以當地加族人和阿肯、埃維族移民為主,其餘多為奈及利亞和多哥人。居民中農業人口占4.5%(從事漁業和農業);工業人口占28%;44%的人口經營商業和運輸。基督徒占人口大半。中心商業區高層建築集中,商業機構有加納銀行、西非標準銀行和貿易、保險公司等;公共設施有社區中心和阿克拉中央圖書館等。行政區設有政府各部、沃爾特河管理局總部和市議會等。工業區內建有汽車裝配廠、服裝廠和其它工廠。

氣候乾熱,年降水量723毫米 ,年均氣溫在26℃以上,氣溫年、日較差小。

自然資源

阿克拉位於國境東南部,瀕臨幾內亞灣,老市區在西部,環繞科來瀉湖分布。這裡曾是當年殖民主義者販賣奴隸和掠奪黃金、象牙的中心,城市由此不斷向東、被擴展。獨立以後,隨著市區東面27公里處特馬深水港和市北面沃爾特河阿科松博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並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

阿克拉最繁華的地段在老市區以東,包括自由大街、獨立大街兩條南北幹道和濱海的二月二十八日路,商業、金融、保險、貿易等大公司,議會、政府等機構,以及文化、娛樂中心,都集中在這一代。附近濱海的黑星廣場為儀典舉行地,建有獨立拱門,是全市人民集會的場所。室內許多房屋以鋁皮蓋頂,銀光閃閃,成為城市景觀的一大特色。

政治

溫家寶出訪阿卡拉溫家寶出訪阿卡拉

現行憲法於1992年4月26日由全民公決通過。憲法規定,加納是一個民主國家,致力於實現自由和公正,尊重基本人權、自由和尊嚴;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4年,可連任一屆;內閣由總統任命,議會批准;議會需在通過法案並得到總統同意後方可行使制憲權;司法獨立,有解釋、執行和強制執行法律的權力。議會實行一院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有立法和修憲的權力。議員經全國選舉產生,任期4年。

氣候條件

加納大學圖書館加納大學圖書館

5~10月為雨季,11~4月為旱季。西南部平均年降雨量2180毫米,北部地區為1000毫米。典型熱帶氣候,平均溫度 21-32°C,雨季:三月至七月、九月至十月;乾熱夏季:十一月至三月。

發展歷史

阿克拉現代化的教堂阿克拉現代化的教堂

15世紀為加人村落,17世紀葡、荷、丹、英等國在此販運奴隸,修築要塞和城堡。"阿克拉"一詞是阿坎語詞"恩克蘭"的誤讀,原詞指當地一種黑螞蟻並被用以稱當地居民。1877年英屬黃金海岸首府遷到這裡對阿克拉發展有重要影響。1898年成立阿克拉市政委員會。1909年因修建鐵路而迅速發展。1920至1930年對城市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城市沿海岸東-西延伸24公里,南北最寬處13.7公里。

阿克拉地處阿克瓦皮丘陵地帶的一個小盆地內,不過幾經滄桑,如今已經無法辨認出這個小盆地了。

阿克拉是一座已有500多年歷史的城市。15世紀末,歐洲人來到阿克拉附近海岸地帶的時候,阿肯族和加族居民已在這裡建起村莊,定居下來,並把這個地方稱為“恩克朗”。在阿肯語裡,“恩克朗”意為“黑螞蟻”,據說當年村莊周圍有很多黑螞蟻築的蟻冢。歷史上,葡萄牙人、荷蘭人、瑞典人、丹麥人、英國人先後到達這裡,實行殖民統治,展開貿易競爭,掠奪當地資源。到1876年,英國殖民總部從西面海岸的邊角堡遷移到阿克拉,這座城市便成為“黃金海岸”殖民地的首府。從此以後,阿克拉便成為加納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阿克拉阿克拉

1957年3月,這個國家宣布獨立,將原來的國名“黃金海岸”改為加納,並於1960年7月宣布成立共和國,阿克拉也就成為加納共和國的首都。在城市東南角海濱,聳立著一座白色古城堡,即克里斯琴博堡,昔日為殖民總督府,如今是總統官邸。在克里斯琴博堡附近還有葡萄牙修建的詹姆士堡和荷蘭人修建的克勒弗吉爾堡(後改稱烏舍爾堡),因這兩座城堡是專門用來關押奴隸的,俗稱“奴隸城堡”。城堡背靠大海面對大陸,城牆很厚,堡內有巨大的地下室,地下室里有出海的通道。在奴隸貿易盛行的200多年時間裡,不知有多少貧苦的非洲人從這裡被運到美洲大陸淪為奴隸,也不知有多少人因不堪折磨而慘死在城堡里。這裡曾經多次發生奴隸暴動事件,奴隸們也曾一度占領過這幾座城堡,但後來都被血腥地鎮壓下去了。可以說,城堡的每一塊磚、每一塊石頭上都沾滿了非洲人的鮮血。

克里斯琴博堡對面有一條大街被稱為“2月28日路”,這裡曾於1948年2月28日爆發了英國殖民當局屠殺加納退伍軍人的震動非洲的阿克拉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7萬加納人被英國人征去,在英國軍隊服役。戰爭結束後,他們復員了。1948年2月28日,數百名復員軍人為了要求英國殖民當局實現其在戰前保證復員軍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諾言,在大街上舉行遊行示威。殖民當局竟下令開槍射擊,當場打死3人,打傷數人。訊息傳開,阿克拉全城群情激憤,又舉行了空前的民眾性示威,殖民軍警又一次實行鎮壓,打死29人,打傷237人。殖民當局的暴行,激起了加納全國的鬥爭怒潮,從城市到鄉村,到處是遊行的隊伍,人們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搗毀英國人的商店,襲擊警察署和監獄,前後持續一個多月。這次鬥爭為爭取加納獨立奠定了基礎。9年後,加納獲得了獨立。

加納獨立後,為了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這個為爭取獨立與自由而付出鮮血的日子,將這條大街命名為“2月28日路”。

交通運輸

公路:總長3.94萬公里,公路擔負著貨運的98%,客運的97%。

黑星廣場上的獨立門黑星廣場上的獨立門

鐵路:總長1267公里,連線阿克拉、庫馬西和塔克拉迪,主要擔負大批量商品,如錳、鋁礬土、木材和可可運輸。

水運:主要海港有特馬港和塔克拉迪港。特馬港是非洲最大的人造海港,年吞吐量500多萬噸,主要處理進口物資;塔克拉迪港年吞吐量120萬噸,主要處理出口物資。

空運:首都阿克拉有國際機場,有15條航線可直飛歐洲、美國、南非和西非各國。加納航空公司發展較快。塔克拉迪、庫馬西和塔馬裡間開設國內航班。但是2004年該公司被清盤停止所有業務,而阿克拉經由埃塞航空公司,從此中國與阿克拉之間的經濟聯繫和客貨運量與日聚增。

港口信息

港口中文名: 阿克拉

中國援建的國家劇院中國援建的國家劇院

港口英文名: AAKRA

所在國家: Republic of Ghana

經緯度: 59°49’0”N,6°4’0”E

時差: -1:00

錨地: 59-18-30N 04-57-30E

海圖號: 2304

詳細介紹: SAME AS AKRA

奴隸城堡

加納的奴隸堡加納的奴隸堡

1481年3月一名叫埃爾米納的葡萄牙人,時任葡萄牙殖民艦隊司令的他率一支部隊和600名建築工匠經過3 個月的海上顛簸在這裡登入並將此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埃爾米納"。1482年埃爾米納開始大興土木修路築堡據說因工程浩大施工條件艱苦不得不劫掠上千名黑人在工地晝夜勞作。燥熱的天氣、不堪忍受的重負和饑渴使大批黑人不時在工地倒下。殖民主義者將尚有一息生命的倒下者強行拋入大海。埃爾米納堡其實是用無數黑人的血淚和屍骨堆積起來的。從此以後歐洲一批又一批殖民者和冒險家蜂擁而來他們先是掠奪黃金後來就瘋狂地進行奴隸貿易這座城堡演變成奴隸市場因此人們把它稱為"埃爾米納奴隸堡"。

恩克魯瑪的紀念堂恩克魯瑪的紀念堂
阿克拉舉行的加納獨立五十周年慶典阿克拉舉行的加納獨立五十周年慶典

埃爾米納堡呈長方形主樓為四層中間聳立著八角形塔樓。主樓兩側有6個衛星方棱堡構成一個防禦體系。在城堡上排列著俯視海面和埃爾米納鎮居民區的大炮。院內有倉庫、軍火庫和瞭望哨所還鑿有備急用的深水井。城堡三面臨海一面環牆牆外被約3米深、6米寬的壕溝隔離上架吊橋。進入奴隸堡大門首先看到廣場內兩側的一溜小牢房。牢房的門上以粗大的鐵釘釘著,鐵皮門楣上有一個黑人男子頭像浮雕。這是死囚牢房,裡面窄小、陰暗、潮濕,凡敢於反抗的奴隸都被關進此牢。這裡還陳列著當年帶刺的十字形鐵枷,凡被抓來的奴隸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稍有反抗,就被戴上鐵枷,戴上後,人是無法躺臥的,不然鐵鉤就會刺進皮肉,導致鮮血直流,只能硬挺著,晝夜站立,直至被折磨至死。在男牢不足60平方米的空間內,最多時竟關押了400多個奴隸,只有碗口大的透氣孔,使牢內空氣污濁不堪、令人窒息。古堡二層的天井四周都是關押女奴的地方,在天井石板地上,有兩隻粗大的鐵環,這是專門懲罰那些不順從殖民者玩樂的女奴用的。殖民者看中的女奴,就被帶到樓上的浴池淨身,然後任意蹂躪,女奴稍有不從,便被綁在這裡讓烈日暴曬,任蚊蟲叮咬,直至被折磨而死。地牢的上面,有一座廳堂,這就是當年的奴隸市場。奴隸在這裡如同貨物和牲口逐個被交易論價:有的代價是一小袋子彈,有的是幾瓶酒,等成交後湊滿裝船人數,就被驅趕上船賣到異國他鄉。當時每年從這裡運出的奴隸約為1萬名。 在古堡東北角一處,地牢的深處有一條低矮狹長的通道,出口處直通大海。據說每當海水漲潮時,奴隸們就在殖民者皮鞭的驅趕下艱難地蜷縮著身子,通過三四丈長的暗道,被押送上船開始漫長的海上漂泊。據不完全統計,持續400年的奴隸貿易使非洲損失人口達1.5億人之多。

經濟

礦產資源

阿克拉城市風景阿克拉城市風景

諸如黃金、鑽石、鋁礬土、錳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 等。

加納森林復蓋率占國土面積的34%,主要材林集中在西南部。

黃金、可可和木材三大傳統出口產品是加納經濟支柱。

農業經濟

加納盛產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可可的產量占世界產量的13%左右。

加納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薯類、高粱、大米、小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棕、橡膠、棉花、花生、甘蔗、菸草等。加納工業基礎薄弱,原材料依賴進口,主要工業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紡織、水泥、電力、冶金、食品、服裝、木製品、皮製品、釀酒等。自1983年開始實行經濟結構調整後,加納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1994年聯合國取消加納最不已開發國家稱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