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帕拉

坎帕拉

坎帕拉(Kampala)是烏干達首都,全國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地跨赤道,面積238平方公里。坎帕拉南部毗鄰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LakeVictoria),座落在丘陵地區,七個山丘環抱,中間稍平,為市中心主要街道和商業區。全市分為卡文佩(Kawempe)、納卡瓦(Nakawa)、馬肯迪(Makindye)、魯巴加(Rubaga)和市中心五個部分。語言有英語、盧乾達語、斯瓦西里語及其他地方語言。工業主要有食品加工、菸草、紡織、木材、塑膠、皮革製品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坎帕拉是全國最大的城市,烏干達區首府。該市在1890年建立的一座城堡周圍發展起來,位於國境中南部高地上,坐落在維多利亞湖北岸,城區距離湖岸僅11公里。全城建在7個山頭上,海拔1190米,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雖然臨近赤道,因地勢較高,氣候並不炎熱。維多利亞湖碧波蕩漾,岸邊棕櫚樹搖曳。城區建築雄偉,街道寬闊,樹木蔥鬱,鮮花盛開,景色秀麗,是非洲的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來到這裡旅遊、觀光、度假、避暑的人很多。市區主要分布在七座小丘上,街道依地勢起伏上下。坎帕拉被稱為烏干達的縮影,烏干達因是"東非高原水鄉"而被人們稱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則又被人們稱為"明珠中的明珠"。

坎帕拉市中心鳥瞰坎帕拉市中心鳥瞰

在當地民族語言裡,"坎帕拉"有"羚羊山"的意思。據說,最初這裡是一片荒山,山上長滿了茂盛的牧草,許多動物在這裡自由生存,尤以羚羊的數目為最多,這些羚羊時常成群從這座山跑到那座山,故稱為"羚羊山",或"羚羊之地"。坎帕拉曾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干達王國(也稱布乾達王國)的王宮所在地,傳說烏干達王國國王經常在閒暇時在這裡放牧羊群尋樂。歷史名城,曾為布乾達王國都城,1890年為英國東非公司總部所在地。現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紡織、水泥、製糖、機修、化工等小型工業。棉花、咖啡貿易頗盛。全國公路樞紐。鐵路東通肯亞蒙巴薩港,是對外聯繫主要通道。城東10公里有外港貝爾港。有國際航空站。有1922年創建的馬克累累大學、工學院等高等學校。博物館內富藏古物。宮殿廟宇建築宏麗。為遊覽勝地。

組成

坎帕拉是東非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城市。15 世紀後,這裡是布乾達王國的都城,坎帕拉一詞在當地語的意思是"小羚羊之地"。據傳說,這裡原是布乾達國王放牧羊群的地方。1890 年坎帕拉開始建城,為英國東非公司總部 所在地,後來成為英國在烏干達殖民統治的首府。1931 年肯亞--烏干達 鐵路通達,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展。1964 年成為烏干達首都。現城市面積為195平方公里,人口約50萬。

城市由40 多個山頭組成,其中大山頭 7 個。市內花木蔥蘢,街道依山勢 起伏而建,綠色的芭蕉樹在道旁挺立,蒼翠欲滴招人喜愛。城內歷史文物很多,各個山頂上至今仍保留著建築宏偉的宮殿、寺院和教堂。聖保羅大教堂、 盧巴加大教堂、基布列清真寺、卡蘇比王陵等最有特色。這些古老的建築物錯落有致地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顯得典雅莊重。烏干達被稱為"非洲的明 珠",而坎帕拉則又被稱作為"明珠中的明珠"。

地理

東非內陸國烏干達的首都坎帕拉是一個赤道線上的高原城市。地處北緯0°19″海拔 1190 米。坎帕拉在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的北面,距湖岸只有 11 公里。

標準時區:+3 時區 UTC/GMT +3 個小時

經緯度:緯度:北緯0°19’ 經度:東經32°35’

電話區號:國家區號:+256(烏干達)地區區號:41

資源

維多利亞湖是著名的旅遊區,湖中河馬、鱷魚在水中嬉鬧,岸邊大象、犀牛蹣跚而行,坐汽艇泛遊維多利亞湖,可見識到動物世界裡的稀客,令人大飽眼福。

馬凱雷雷大學是東非著名的高等學府,烏干達國家博物館藏品豐富,國家劇院建築宏偉,國立圖書館藏品頗豐,坎帕拉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坎帕拉的工業生產占全國第二位,主要有農產品加工、紡織、水泥、製糖、機修、日用化工等。全國大公司的總部大多設在這裡。

特產

坎帕拉喜來登飯店坎帕拉喜來登飯店
芭蕉樹芭蕉樹

在非洲,坎帕拉還有"芭蕉城"的稱號,這是因為坎帕拉大街上到處都是綠色的芭蕉樹,而且種類繁多,姿態各異,莖粗葉闊。當地人十分喜愛這種用作廣泛的芭蕉樹。芭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在炎熱的非洲地區,新苗出土後,生長得很快,只須稍稍加以管理,一年四季都可以收穫。芭蕉一般不能生吃,可以烤熟或者燉熟後吃,也可以曬乾後磨成粉,製成甜糕、蜂糕、蒸糕或點心等,是當地居民的一種主要食糖之一。坎帕拉居民常用芭蕉釀成啤酒或者燒酒,用於招待賓客,用芭蕉葉包裝米、豆、咖啡、甘薯、菸草、鹽、蛋品封凍地還可以用來編織盤子、帽子、涼鞋以及母親下地勞動時安置小孩子的帳篷等。大雨滂沱之時,許多人手撐著巨大的芭蕉葉安然行路。青翠整潔的芭蕉樹,還可起到淨化城市空氣、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芭蕉樹同高大的棕櫚樹、濃密的芒果樹、芳香的花森林、大片的草坪交織在一起,將坎帕拉裝扮成了一座空氣清新、蒼翠似海、絢麗多姿、風景秀麗的熱帶城市。在坎帕拉,大街小巷,芭蕉樹競相生長,棵棵莖高葉密,濃蔭如蓋,而且姿態婀娜,亭亭玉立,招人喜愛。

教育

有國小308所,中學36所,教師培訓學校3所,城市西部座落著東非地區最早建立的麥克雷雷大學(MakerereUniversity),現在校生約30,000人,烏許多政要和社會名人均畢業於此。此外還有1所私立大學,即坎帕拉大學(KampalaUniversity)。

城市名校

坎帕拉坎帕拉

麥莎電影學校: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一所電影學校。不僅幫助許多東非人圓了電影夢,還為非洲電影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個平台。位於坎帕拉的一所電影學校名叫“麥莎”。在斯瓦希里語中“麥莎”就是“生活”的意思。學校里的學生來自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和盧安達等東非國家,老師則來自世界各地。“麥莎”的創建者是曾經指導過《季風婚禮》的印度著名導演米拉·奈爾。自從2004年創建以來,“麥莎”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來自非洲本土的電影工作者。

印度導演米拉·奈爾:我們會用三周的時間教24個學生,我們有導師,他們都是著名的劇作家和導演,他們來自好萊塢寶萊塢和倫敦,每年7月他們都會擠出時間來坎帕拉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授課。每期課程結束時都有約六部電影短片製作完成。

麥莎電影學校培訓主管卡什米里:非洲電影因為技術原因落後於時代,但是現在通過高清晰攝像機,我們可以更快地與世界接軌。

交通

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一種叫做波達波達的摩托計程車成為這個城市的交通標誌。坎帕拉的機車很多,且主要用於摩的用途。但是需要糾正的是波達波達(bodaboda)不是指的某一機車的品牌,而是對整個機車的泛稱。其來由是對起初的(80年代)穿梭於肯亞與烏干達邊境(border)的腳踏車的稱謂,由於當時的交通落後,沒有其他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徒步行走,當時這些腳踏車主要用來作為的士服務,當騎腳踏車的人要載客拉客時,就吆喝border,border,慢慢的就簡化成bodaboda。後來機車的市場引入慢慢的代替了腳踏車,就有了bodaboda的稱謂。

飲食

坎帕拉坎帕拉

赤道從非洲中部筆直穿過,形成別具一格的氣候特徵和風土人情。在非洲,烏干達首都坎帕拉要算是距離赤道最近的首都了,從首都出發沿柏油馬路朝西南進發,大約在120公里處就會穿越赤道。為引起過往車輛行人的注意,有關部門特意在馬路兩側修建了“赤道圈”,在路面上劃了一道粗黃色的赤道線,把赤道打扮成一個小小的旅遊熱點,過往車輛每行到此,大都知情會意地停下車來,在赤道圈照相留影,在赤道的路邊商店買工藝品紀念。

赤道附近的物產特徵與風土人情直接與赤道氣候有關。赤道附近地區終年氣溫高,濕度大,陽光充足,悶熱多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5至30度,且氣溫變化很小。當中國北方進入嚴冬之時,赤道仍舊是艷陽高照,強烈的陽光直刺得眼睛都難以睜開,當戴上墨鏡觀看時,眼前竟是綠草如茵,百花爭艷。再朝附近一看,由於得天獨厚的陽光雨露,周圍的草木也比別處的明顯繁盛。

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①注重講究餚豐富多彩,注重菜餚味美適口。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鹹,愛辣味道。③主食慣以飯蕉為主食,也樂於品嘗面類食品。④副食愛吃魚、牛肉、羊肉、雞、蛋類等;蔬菜喜歡辣椒、黃瓜、茄子、西紅柿、豆類等;調料愛用椰子油、棕櫚油、花生醬、辣椒汁、丁香、玉果、咖喱等。⑤製法對燒、煎、炒、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⑥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京菜、川菜。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紅燒雞塊、咖喱牛肉、鍋裡脊、乾燒鮮魚、扒牛肉條、冬瓜盅、拔絲香蕉、宮保雞丁、手抓羊肉等風味菜餚。⑧水酒喜歡喝啤酒,飲料愛喝咖啡、可可、椰子汁、汽水等,也喜歡飲綠茶。⑨果品愛吃木瓜、芒果、香蕉等水果;乾果愛吃花生米、腰果等。

烏干達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