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擊戰

塔山阻擊戰

塔山戰役是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的遼瀋戰役期間國民黨軍隊與東北人民解放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塔山是塔山堡的簡稱,意指一座有塔有山的士兵堡壘,然而塔山並沒有塔也沒有山。塔山只是一個在錦西以東大約有一百戶人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15公里,距錦西4公里,唯一的重要之處就在於去往錦州的道路直接從塔山穿過。塔山的東邊瀕海是打漁山島,西面的白台山是塔山地區的制高點。為保障奪取錦州之役,東北野戰軍在此地倉促建立防禦陣地,並以此來迎擊援救錦州的國軍東進兵團。最後東北野戰軍阻擋住國軍東進援錦而取得勝利。塔山戰役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於影響了遼瀋戰役的結局。解放軍方面,更多的會被稱作為“塔山阻擊戰”。有人將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與黑山阻擊戰以及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並稱為第二次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中的“三大阻擊戰”。

基本信息

戰役簡介

塔山阻擊戰解放軍的“塔山英雄團”
1948年9月底,當東北野戰軍主力對錦州國民黨守軍形成合圍之際,蔣介石從關內急調第62軍、第39軍2個師、第92軍1個師和獨立第95師海運葫蘆島,連同原駐錦西(今葫蘆島市)的第54軍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增援錦州。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治委員黃克誠奉命指揮第4、第11縱隊及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4、第6師,於塔山地區占領陣地,在打漁山、塔山橋、塔山堡、白台山、北山一線構築野戰工事,組織陣地防禦,阻擊“東進兵團”,以保障野戰軍主力奪取錦州。

10月10~15日,國民黨軍“東進兵團”在飛機、艦炮和地面火炮配合下,先後採取全線攻擊、中間突破兩翼牽制、兩翼突破中間牽制、以“敢死隊”為前鋒突進及偷襲等戰法,實施輪番進攻。第4縱隊在第11縱隊等部配合下依託野戰陣地,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抗擊,結合小部隊陣前反擊及大部隊陣前出擊,進行堅守,將一度突入塔山堡陣地的國民黨軍“敢死隊”擊潰,恢復了陣地。第11縱隊攻取了第54軍的寺兒堡陣地。獨立第4、第6師向錦西、葫蘆島側後活動,牽制敵之進攻,迫敵全部潰退。塔山阻擊戰鏖戰六晝夜,東北野戰軍阻援部隊共殲國民黨軍6000餘人,守住了陣地,保障了主力部隊的側後安全和攻錦作戰的勝利。

1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攻克錦州後,“東進兵團”為配合“西進兵團”重占錦州,於26、27日又以1~3個師輪番向第11縱隊長寧山陣地猛攻,亦均被擊退。

塔山阻擊戰是“模範的、英勇頑強的防禦戰”,創立了野戰陣地堅守防禦的範例。湧現了許多感人的英雄事跡。戰後,只剩下21人的第四縱隊十二師三十四團被授予“塔山英雄團”稱號,三十六團被授予“白台山守備英雄團”稱號;十師二十八團被授予“守備英雄團”稱號,炮兵團被授予“威震虎膽”稱號。僅十二師就有2026人榮立戰功,程遠茂,紀守法、鮑仁川卜鳳剛等20名同志立大功,榮獲“毛澤東獎章”。

戰役背景

塔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
遼瀋決戰之前,毛澤東與蔣介石都將目光聚集在遼西走廊的鎖咽重地錦州。毛澤東在1948年9月7日給林彪發出指示,明確命令東野將主力使用於錦州至唐山一帶,並攻克錦州,榆關(山海關)、唐山諸點,“而置長春瀋陽兩敵而不顧,並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這一大膽的戰略決策,一舉將東北國民黨全軍封閉在關外,奠定了遼瀋戰役勝利的基礎。9月12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至山海關段鐵路發起攻擊,至10月1日,攻克錦州北面屏障義縣和錦州南面的高橋、塔山、興城,孤立錦州。蔣介石接到東北"剿匪"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的告急電後,立即從南京飛到北平、瀋陽,經過精心謀劃,決定集中22個師,組成東西兩兵團,分別從錦西、瀋陽出動,東西對進,夾擊圍攻錦州的東北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獲悉國民黨軍增兵錦西後,擔心擔負阻擊任務的兵力太少,阻擋不住,因為兩錦之間距離僅為50公里,擔心打錦州的部隊陷入敵人內外夾擊之中。於是在10月2日22時致電中央軍委,提議回師打長春。但過了不多時,他又報告中央,決心仍然打錦州,並調整了兵力部署。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收到林彪的報告後,立即復電,重申必須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錦州,"對此計畫不應再改",並且指出,"回頭打長春那更是絕大的錯誤想法,因為你們很快就放棄了,故在事實上未生影響。"

按照新的部署,在攻擊錦州的同時,東北野戰軍擔任阻擊任務的部隊,分別在彰武、新立屯和塔山地區進行防禦作戰。敵強我弱,阻擊任務艱巨,東北野戰軍領導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指示阻援部隊“準備在此線死守不退”、“必須死打硬拼……”尤其是塔山阻擊戰,塔山地處錦州、錦西之間,東臨渤海,西靠虹螺峴山和白台山,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野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守之地。當時,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曾這樣命令部隊:“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戰鬥序列

進攻方:中華民國國軍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副司令劉春嶺、參謀長張伯權
第54軍:軍長闕漢騫、參謀長楊中藩
第8師:師長周文韜(下轄:第22團、第23團、第24團)
第198師:師長張純(下轄:第592團、第593團、第594團)
暫編第57師:師長朱茂榛(下轄:1團、2團、3團)
暫編第62師:師長劉梓皋(下轄:1團、2團、3團)
第62軍:軍長林偉儔(第十七兵團副司令官)、副軍長張琛、參謀長謝義
第67師:師長李學正(下轄:第199團、第200團、第201團)
第151師:師長陳植(下轄:第451團、第452團、第453團)
第157師:師長何寶松(下轄:第469團、第470團、第471團)
獨立第95師:師長朱致一(下轄:第283團、第284團、第285團)
第92軍第21師:師長李荻秋(下轄:第61團、第62團、第63團)
第39軍:軍長王伯勛、副軍長程鵬、參謀長張季
第103師:師長曾元三(下轄:第307團、第308團、第309團)
第147師:師長張家寶(下轄:第439團、第440團、第441團)
海軍第3艦隊:司令馬紀壯率部協同以及北平方面空軍助戰支援
防禦方: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 司令員程子華 政委黃克誠
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吳克華、政治委員莫文驊、副司令員胡奇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
第10師:師長蔡正國、政治委員李丙令、參謀長張捷勛、政治部主任何英
第28團:團長鞠文義、政治委員張繼璜
第29團:團長盧仕勝、政治委員劉凌
第30團:團長樂軍、政治委員周梓桐
第11師:師長田維揚、副政治委員吳寶山、副師長劉善福、參謀長郭家洛、政治部主任李毅
第31團:團長杜彪、政治委員馬傑
第32團:團長張東林、政治委員倪昭九
第33團:團長劉鶴田、政治委員鄧望林
第12師:師長江燮元、政治委員潘壽才、副師長盧燕秋、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張秀川、參謀長李洪茂
第34團:團長焦玉山、政治委員江民風
第35團:團長韓復東、政治委員許軍城
第36團:團長江海、政治委員王淳
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司令員賀晉年、政治委員陳仁麒、副司令員周仁傑、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楊春圃、參謀長舒行、政治部副主任李勃
第31師:師長歐致富、政治委員謝鏜中、參謀長宋映、副參謀長郭樹仁、政治部主任李直
第32師:師長李光輝、政治委員劉祿常、副師長曾威、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吳振剛、參謀長潘峰
第33師:師長周仁傑(兼)、政治委員鍾文法、副師長何廷一、參謀長夏新民、政治部主任吳彪
熱河獨立4師:師長李道之、政治委員王曉生、副師長莫異明、參謀長杜敏、政治部主任侯全智
熱河獨立6師:師長韓梅村、政治委員鍾輝、副師長周志飛、副參謀長張榮森、政治部主任鄒日清
一個炮兵團,團長王一平、政治委員鄭戈令、政治部主任原世德

戰役過程

塔山阻擊戰中,解放軍發起攻擊塔山阻擊戰中,解放軍發起攻擊

戰鬥於1948年10月10日拂曉打響。

10日4時,敵乘我陣地尚不鞏固之際,以3個師的兵力向打魚山至白台山一線陣地實施全線進攻。成千發炮彈一起呼嘯著傾瀉到我軍各個陣地,我守軍依託殘破的工事,奮勇拼殺。當日敵軍共向白台山陣地進行了7次衝鋒,向塔山陣地進行了9次衝鋒,在遭受了重大人員傷亡之後,毫無進展。

11日,敵集結4個師的兵力,向塔山堡實施重點攻擊。敵54軍和62軍所有的大炮齊襲我陣地,塔山堡頓時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我塔山堡陣地守軍頑強抗擊,接連幾次壓制敵正面進攻。戰到傍晚,國民黨軍付出傷亡1300人的重大代價,仍不能進塔山一步。

· 該日,敵人集中了他的所有大炮,對我塔山猛烈轟擊,同時從正面和左右兩翼向我塔山堡三十四團一營陣地進行多次攻擊,但是在我猛烈火力殺傷下而潰退。隨後,敵又集中三四十門野炮,榴炮、2艘軍艦、5架飛機的火力;猛烈轟擊約30分鐘、投射炮(炸)彈約2000多發(枚)。在我前沿工事大部被毀,守備部隊遭到較大傷亡的情況下,敵軍趁機發起集團衝擊,我三十四團一連死守不退。但終因傷亡過大,敵趁機占領了塔山村邊3處民房。在此危急關頭,在東面小山頭觀察前沿戰鬥的一營副營長鮑仁川通過敵人火力的封鎖,插進村內,迅速組織人員,阻住敵人,穩住了局勢。適我二梯隊趕到,與突入之敵搏鬥20分鐘,殺傷其大部,陣地為我收復。進攻我三十六團7號陣地的敵軍發起集團衝擊,該團四連五班全班彈藥耗盡,班長徐忠智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陣地前沿被敵人占領。此時,我三十六團六連、三十五團六連、九連乘敵立足未穩,以迅速勇猛的動作實施反衝擊,將敵擊退,陣地前沿又被我收復。

12日,敵軍因前兩天的戰鬥傷亡慘重停止了攻擊,並調整了兵力部署。我軍也加緊搶修被炸毀的工事。

· 該日,蔣介石親自帶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和侯鏡如等到葫蘆島督戰,並用每人給幾千萬元金元券懸賞,拼湊“奮勇隊”。我軍也利用這一時機,搶修工事,整頓組織,準備惡戰。

13日,是塔山戰鬥中戰況最激烈的一天。國民黨軍以4個師的兵力,採取兩翼突破夾擊塔山。拂曉4時30分,敵軍的炮兵開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陣地猛烈轟擊。號稱“趙子龍師”的敵王牌部隊獨立95師組成“敢死隊”,向塔山東側的鐵路橋我軍陣地實施集團衝擊。堅守陣地的我守軍沉著應戰,打退了敵軍的一次次衝鋒。敵軍把戰亡士兵的屍體堆起來做活動工事,向陣地前沿步步推進,但在我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獨立95師遭受重創。

·該日,是錦州攻城戰前夕,敵人對塔山發動了更大規模的進攻。7時,敵以主力獨九十五師、八師聯合攻擊我十師二十八團陣地。至17時,我共擊退整團整營8次輪番的集團衝擊。戰鬥中我二十八團在營、連聯絡不時中斷,大量工事被摧毀的情況下,頑強拒敵。全團傷亡雖大,但始終堅守陣地,寸土不讓。戰鬥最激烈時,五連在鐵路1號至6號陣地之間,反覆反擊,與敵拚刺刀10餘次,有力地打擊了敵人之進攻銳氣。17時30分,敵發起總攻擊。攻擊我鐵路五號陣地的敵獨九十五師“奮勇隊”端著衝鋒鎗集團衝擊,被我打下去之後,又袒胸赤背,身背大刀,端著機槍再次衝上來,其一部接近我前沿鐵絲網,我守備該地的二十八團二連一排在指導員程遠茂率領下,擊退敵3次集團衝擊後,全排連傷員在內只剩下7個人,程遠茂也被落在身旁的一發炮彈震昏,頭頂上原來受傷的傷口還在不斷流血。他不顧傷痛,迅速把陣地人員組織起來,用石頭、槍托、刺刀與敵人搏鬥,守住了陣地,一直到反擊部隊趕到將敵擊退。二十八團六連機槍小組在組長紀守法率領下,打死6名敵人,趁反衝擊之機插入敵方縱深,利用敵人1箱手榴彈向敵群里猛投。敵當即混亂,四處奔逃。繳獲3挺輕機槍,勝利返回自己陣地。經一天的激烈戰鬥,我守備部隊擊退敵人的多次進攻。在四縱隊陣地前,斃傷敵人1245名。

14日,當我攻錦部隊10時向敵發起總攻後,敵再次向我塔山守軍連續猛攻。我軍戰士越打越勇,黃昏時敵軍被迫撤回。

· 該日,國民黨軍對塔山的攻擊進入了第5天。敵各軍的炮火於凌晨5時開始向塔山陣地轟擊,海軍的炮擊也同時開始。戰鬥到上午10時,塔山陣地的後方錦州總攻開始了。塔山之戰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國民黨軍不顧一切地向我軍防線衝擊。雙方一直激戰到黃昏。敵傷亡慘重,獨立95師幾乎被全殲,全師縮編起來僅3個營多一點。國民黨軍的鬥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陣地真正成了他們不可跨越的銅牆鐵壁

15日錦州戰役接近尾聲,敵在塔山地區仍未能前進一步,由於偷襲不成,強攻無效,只經數小時戰鬥,即於12時全線敗退。到當日18時,錦州傳來解放的訊息,塔山陣地一片歡騰。

· 該日,錦州攻城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塔山之敵企圖作最後掙扎,他們以偷襲手段在常家溝至高家灘地段上奪路北進。我各陣地守備部隊,隨即與敵展開激戰,並適時迂迴至敵後側,前後夾擊,將敵擊退。當日晚,固守錦州之敵全部被殲,我軍已取得錦州戰役的徹底勝利。敵連日強攻不逞,終於精銳耗盡,士氣低落,全線退卻。

指揮員心理

解放軍方面

林彪安排四縱扼守塔山,是基於對四縱的信任。四縱是在羅榮桓從山東帶來的膠東部隊的基礎上組成的,在東北打了許多勝仗,並且創造了在東北戰場最早殲滅敵人一個整師的光輝戰績,但像這樣死守陣地的硬仗、惡仗還打得不多。而對於塔山阻擊戰,林彪尤為關注,林彪的猶豫動搖,也是基於解放軍很難阻擊住錦西、葫蘆島方向增援之敵的考慮。林彪堅定攻打錦州的決心後,對阻援錦西、葫蘆島方向之敵問題的擔心並沒有消除,在帽兒山視察地形時還說,攻擊錦州最重要的保證,是要把錦州方面的敵軍擋住。為了消除林彪的擔心,加強四縱指揮員的信心和決心,保證攻克錦州,打好搭山阻擊戰,羅榮桓主動建議派野司參謀處長蘇靜去四縱協助指揮作戰。徵得林彪同意後,羅榮桓把蘇靜找來,交代任務:“蘇靜同志,決定派你去四縱,那裡將有一場惡戰。四縱、十一縱和兩個獨立師的任務就是把敵人隔在錦州以西,以便保證我們能夠順利攻下錦州。四縱的任務可能更艱巨。你的任務就是當參謀,出主意,協助四縱首長指揮部隊死守塔山,叫敵人屍骨成山,血流成河,不能前進一步。要告訴吳克華司令員、莫文驊政委,指揮員不要怕犧牲,不惜代價,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總部的戰略意圖你是清楚的,但部隊一時不一定能理解得了。你要向指揮員多次、反覆解釋總部的意圖,一定要頂住敵人,頂住了就是勝利。”

四縱是願意接受任務的。然而,不知是什麼原因,蘇靜去四縱後,給四縱領導人留下了“監軍”的印象。莫文驊在回憶錄中說:“塔山戰鬥開始的第五天,總部派來了一位處長到縱隊當聯絡員,其任務是上通下達,加強聯繫。總部聯絡員可參加縱隊的黨委會(只聽不表態),總部給他或他發給總部的電報,人們不能過問。個別同志私下開玩笑稱聯絡員是‘監軍’,縱隊主要領導對此做法也有反感。不管上邊出於什麼意圖,這種作法會引起下邊的考慮,甚至影響到作戰情緒。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

好在四縱領導人是黨性很強的同志,莫文驊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了即將產生的矛盾。10月10日拂曉,塔山阻擊戰打響。凌晨3時半,國民黨軍趁落潮之際,襲占了解放軍打魚山島陣地,襲占了解放軍前沿幾個尚未修好工事和還沒有來得及構築工事的小高地。特別是打魚山島陣地,位於解放軍防線的東端,東與西海口陣地北側陸上毗連,西與塔山堡隔路相望。敵人攻戰打魚山島,就直接威脅到解放軍西海口和塔山堡陣地的側翼安全。如果敵人從海上登入西海口,還可以越過塔山,繞過高橋,直抵錦州外圍。打魚山島陣地的丟失,引起了四縱領導人的關注。吳克華司令員立即命令:迅速組織反擊,奪回陣地!因此,塔山阻擊戰剛一開始,解放軍在前沿陣地上就展開了反擊戰,丟失的幾個小高地在解放軍連續反擊下奪了回來。敵軍攻擊和解放軍適時反擊貫穿於塔山阻擊戰的全過程。

國民黨軍方面

與解放軍指揮員充滿信心、精心部署、正確指揮和解放軍指戰員英勇善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民黨援錦官兵的心態。國民黨軍葫蘆島指揮官侯鏡如未及時到位,闕漢騫在準備不充分的條件下發起進攻,羅奇胡亂干預指揮,卻告密於蔣介石說闕漢騫援錦態度不積極。明顯地看出,國民黨軍增援錦州的失敗是必然的。

當時任國民黨秦、葫港口副司令的惠德安在追憶葫蘆島作戰時說:“侯鏡如對於蔣介石的打內戰,我看是不大感興趣的。特別在他所指揮的第九十二軍第二十一師,於一九四七年秋季在東北失利以後,對東北局勢感到嚴重,不願沾邊。這次蔣介石一再拉他來指揮,他總是設法推脫,對蔣敷衍也是煞費苦心的。我以後從葫蘆島去塘沽時,曾在塘沽新港辦事處與侯氏晤談,問他東北已經解放,對平津看法如何?他慨嘆地說:‘誰還要打內戰?軍民厭戰,士氣不振,哪一個隊伍是完整而有戰鬥力的?看不出傅老總(指傅作義)會有什麼辦法。’”

侯鏡如既然是以這樣的心態來應付蔣介石的命令,當然不會作出積極的努力,但又不能不作出努力。因此,他不僅不及時到位指揮,而且到位指揮也明確告訴他的參謀長:“按我們目前的情況,對塔山、錦州是不能打進去,若打進去也出不來,如果不打進去還可以維持幾天。”他指示參謀長擬定的方案,就是穩紮穩打,進可攻,退可守,這樣也能應付蔣介石。從這兩個方案付諸討論所得出的結果來看,國民黨軍隊將領的心態也可窺見一斑。

照理說,國民黨軍在葫蘆島匯集了很多高級指揮官,出動了海、陸、空三軍的精銳部隊進攻塔山,攻克塔山還是有可能的。然而,蔣介石置衛立煌派往葫蘆島的指揮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陳鐵等人於不顧,安排闕漢騫指揮,這一方面打亂了衛立煌的指揮部署,另一方面闕漢騫也無法統一指揮,他作為五十四軍軍長指揮不了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而羅奇又妄加干預,陳鐵等人也發揮不了半點作用。並且當時的海軍司令桂永清、空軍司令王叔銘等人所領導的海、空軍更不是闕漢騫所能指揮的,就是侯鏡如也只能幹瞪眼。所謂的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只是徒具形式,或者說只是喊一喊而已。蔣介石給了他們的職務,卻並沒有給予他們相應的權力。因此,陸軍進攻時,海軍、空軍的協同只是造造聲勢,儘管海軍的炮擊、空軍的轟炸,嚴重地摧毀著解放軍塔山陣地,誠如惠德安所描述的:“從葫蘆島北山上向塔山遙望,但見海空火力集中轟擊,真是地動山搖,霎時間塔山成了一片火海,硝煙直衝雲霄,凝結成一團巨大的烏雲。在這樣的瘋狂攻勢下,解放軍塔山英雄團,竟創造了戰史上偉大的奇蹟,打得國民黨看著塔山的紅旗失魂喪膽敗下陣去。”究其原因,應該說是海陸軍三軍未能有效地協同作戰。

結果影響

塔山阻擊戰是殘酷的陣地堅守防禦戰,經過6晝夜的鏖戰,我軍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塔山鋼鐵陣地,以傷亡3570人的代價,換取了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的戰績,創造了“模範的英勇頑強的阻擊戰”範例,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北援計畫。蔣介石失去了塔山,從而失去了整箇中國大陸。當解放軍成功進行塔山阻擊戰後,國民黨軍事學者長嘆:“黨國之敗,敗於塔山。”

經過五天激烈的戰鬥,解放軍據守的塔山陣地全線巋然不動。國民黨軍在付出了6222人傷亡、607人被俘的重大損失之後,不能向錦州前進一步。在此期間,解放軍於10月14日11時起發起對錦州的總攻,到15日8時,全殲守軍。兩周之後,10月28日,由新一軍、新六軍等部隊組成的廖耀湘西進兵團在遼西黑山附近全軍覆沒。11月2日,瀋陽、營口解放。11月9日,最後一批殘餘的國民黨軍政人員乘船黯然離開葫蘆島。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全面崩潰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終於轟然倒下。

客觀分析

擔任塔山地區阻擊戰任務的是解放軍四縱、十一縱和熱河獨立四師、六師和炮兵旅,由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統一指揮。而從錦西、葫蘆島方向馳援錦州的敵軍是九十二軍二十一師、六十二軍、三十九軍兩個師、五十四軍和暫編六十二師、獨立九十五師,共11個師。也就是說,東北解放軍以8個師阻援,而國民黨軍是以11個師進攻。解放軍8個師頂住敵軍11個師的進攻,戰鬥是異常激烈的,其激烈的程度也可以說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單純從交戰雙方的兵力、火力、戰場態勢等客觀因素來研究,國民黨軍實在沒有理由輸掉這場戰鬥。

塔山地勢

塔山並不是山,所以地勢易攻難守。東靠大海,易受海上軍艦側射火力威脅。中間的塔山村左右有8000米的開闊地帶,基本上無險可守。左邊雖是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帶,但最高點白台山也才不過海拔261米。四縱的部隊於1948年9月25日奪取了塔山,但遲至10月6日才開始在塔山橋、塔山堡、白台山一線構築工事。塔山陸地周圍沒有樹木,所有建築用的木料、土石等都要從很遠處一點點扛來。由於時間短促,加之沒有經驗,到10月10日戰鬥打響之時,解放軍所依託的只不過是一個臨時性野戰工事。

以國民黨軍當時的技術條件,進攻這樣的以土木結構為主的陣地,可以先用遠程重炮,艦炮及航空火力對目標進行飽和轟擊,摧毀地面工事,大量殺傷守衛人員,然後用重炮壓制敵方炮火,同時命令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衝鋒。坦克可以進行抵進射擊,逐一摧毀陣地上的火力點,然後反覆碾壓破壞陣前的鐵絲網和其它障礙物,打開突破口。國民黨軍其餘的山、野炮可以向解放軍陣地後進行阻斷射擊,打擊增援人員。從軍事技術角度來講,國民黨軍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內突破塔山防線,與錦州的守軍會合。這是一個教科書般精確的方案,然而對比塔山之戰的實際戰況,這一紙上談兵式的理想化假設突然變得那樣荒謬、空洞,一相情願。

兵力火力對比

塔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紀念塔

國民黨方面先後調致錦西、葫蘆島的部隊有華北的92軍(最後只來了21師)、62軍、獨立95師,以及由煙臺來的調來的39軍。再加上原駐錦西的54軍和暫編62師,東進兵團共有11個師。54軍的最前身是由教導第三師改編的陸軍第十四師,是陳誠系統的骨幹部隊之一,霍揆彰、黃維、方天等國民黨著名將領都擔任過該軍的軍長。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抗戰時也曾在該軍服役。抗戰後期,原屬54軍的第十四師,第五十師先後調出,組成了著名的新六軍。在塔山作戰期間,該軍軍長是闕漢騫,下轄第8師、第198師和暫57師。198師是抗戰期間由湖南地方部隊升級的,由於隸屬54軍時間已久,此時已被軍長闕漢騫視為基本部隊;第8師,於1945年轉隸54軍,原屬胡宗南系統的第三十八集團軍第57軍時,范漢傑曾是他們的總司令。第8師師長周文韜、副師長施有仁在抗戰中都曾在范漢傑當軍長的27軍在當過團長。因為這層關係,范漢傑在擔任錦州指揮所主任時才能將54軍從膠東調過來,也正因為如此,闕漢騫在整個塔山戰鬥期間一直讓第8師代表54軍主攻,而讓他自己的基本部隊198師只擔任錦西的守備任務。暫57師是由交警部隊拼湊而成的,武器破舊,人員不足,沒有重武器,戰鬥力極弱。另外,原屬新六軍的暫62師新被全殲,正在錦西整編重組,也由54軍指揮。54軍是美械裝備軍。軍屬炮兵營有美制一〇五榴彈炮十二門,8師和198師屬美制七六二山炮各十二門。

92軍是華北蔣系部隊中的主力,由於傅作義不派部隊來接防,故只有21師來錦西參戰。62軍是廣東軍閥余漢謀的部隊,在地方部隊中無論從裝備還是訓練都是上乘的。獨立95師自稱“趙子龍師”,該師為廣東部隊,曾經隸屬於62軍和92軍。此次塔山作戰國民黨軍的戰地督察組組長羅奇是該師的老長官,因此將該師調來,並擔任對塔山村的主攻任務。參加塔山戰鬥的還有駐北平的國民黨空軍,海軍第三艦隊的三艘軍艦,包括國民黨最大的水面艦艇重慶號。國民黨方面還調集了裝甲部隊支援作戰,但10月14日才運到葫蘆島,沒有投入戰鬥。39軍是1948年8月剛剛由李彌的第八軍103軍為基幹擴編而成的,10月15日才由煙臺海運到葫蘆島,沒趕上參加戰鬥。

解放軍參與塔山陣地防守的是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和第十一縱隊。四縱的前身是山東膠東軍區地方兵團進入東北以後擴編而成的。《東北解放戰爭資料》一書對四縱進行了這樣的評價:“四十一軍(四縱)作風勇敢,不太講究戰術,過去戰役中參加進攻及攻堅戰役較少,擔任阻擊、打援、防禦之艱苦的戰鬥任務較多。參戰次數最多,幹部戰士傷亡很大,部隊作戰決心很頑強,不怕傷亡不叫苦,執行命令堅決,善於打陣地戰,也能打運動戰,在防禦戰鬥中有頑強的戰鬥力。”“為東北部隊中的主力軍。”但《東北解放戰爭資料》一書中末寫明的是在塔山戰鬥前,四縱進行的都是運動防禦,象塔山阻擊這樣的堅守防禦對四縱還是第一次。按解放軍的慣例,一等主力負責進攻,雖然傷亡大,但繳獲也多,有油水。只有新部隊才負責打援。阻擊戰傷亡很大,是純粹的消耗,幹部戰士對堅守防禦都沒有興趣。根據1948年8月的統計,四縱共有40637人,長槍13728枝,短槍2716枝,衝鋒鎗838枝,輕機槍990挺,重機槍172挺,六〇炮163門,迫擊炮6門,高射炮10門,山炮26門,野炮10門,榴彈炮3門。
十一縱隊由冀熱遼軍區兩個獨立師及地方部隊所編成,下轄31、32、33三個師。根據1948年8月的統計數字,該縱共有29668人,長槍10430枝、短槍1592枝、衝鋒鎗632枝、輕機槍544挺、重機槍107挺。由於十一縱是新部隊,火炮比較缺乏,尤其沒有大口徑的遠程炮火。僅有山炮9門。

國民黨方面直接投入進攻的兵力為五個師,解放軍在塔山、白台山擔任防守的為四縱10師和12師。由為沒有國民黨方面資料,不能列出雙方具體的兵力比例,但國民黨方面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國民黨軍擁有更多的大口徑火炮,另外還能得到重慶號巡洋艦上一五二毫米重炮的火力支持。同時解放軍也沒有空軍和坦克,只在陣地上配置了高射炮和戰防炮。

塔山名將

吳克華

顏面白皙,身材頎長,語言儒雅,氣宇軒昂。將軍有勇有謀,軍政皆優,指揮作戰以穩、細、準、狠見長。
吳克華將軍十六歲參加紅軍,少年老成,人稱“小大人”。
莫文驊將軍共吳克華將軍統領四十二軍,莫為政委嘗戎服佩槍,望之凜然。吳為司令員嘗便衣布履,手執書卷,人謂之曰:“不像個司令員,倒像個窮教員。”
塔山阻擊戰前,吳克華將軍於縱隊師以上幹部會議上曰:“同志們,我們縱隊幾位領導人決心已下,要準備打硬仗、惡仗、苦仗,無論付出多大犧牲,也要守住塔山。打掉吳克華還有莫政委、胡副司令員等領導人。我們誓與陣地共存亡,決不能讓敵人前進一步。”歐陽文將軍與余言此曰,其時吳司令員神情嚴肅,話語激越,有破釜沉舟之氣概。
莫文驊將軍言,塔山阻擊戰前某日下午接東野總部電報,派作戰處處長蘇靜至四縱作聯絡員,參加黨委會,不發表意見。蘇靜單獨與總部聯絡,來往電報他人無權知之。是時,吳克華將軍忿忿與歐陽文曰:“這是從紅軍以來沒有過的怪現象!”蘇靜將軍曾告余,林彪派將軍赴塔山,主要目的為督戰,擔心傷亡過大,指揮員動搖。
江雪山言,塔山阻擊戰中,吳克華將軍體重至少減去十斤。前有阻力,上有壓力,難啊!。
塔山阻擊戰中,李天佑將軍奉四野令,率一縱進至高橋,隨時準備增援。每戰至關鍵,李天佑將軍便電話詢吳克華將軍:“老吳,有沒有把握?我們上罷!”吳克華將軍則樂呵呵答道:“此戰役我們四縱包了,絕對不會有勞老大哥。”
吳克華將軍總結塔山阻擊戰經驗曰,要把防禦作戰的任務,總的企圖,以及達成這一任務的重大意義告訴大家,為全體指戰員所理解。這樣就能夠防止和克服那種認為防禦“傷亡大,收穫小,啃骨頭,沒油水”,甚至認為好像“打防禦不是主力的任務”等錯誤思想。
又曰,要做到既知敵之短,又知敵之長。知其短,可以我之長擊敵之短;知其長,可避敵之長,匿我之短,更多的給敵製造困難,減殺其優勢。可以從劣勢中爭取相對優勢。
又曰,選擇有利地形,構成重點、縱深梯次的環形防禦。堅守防禦,選擇正面比較狹窄,一翼或兩翼有天然障礙的有利地表,是保障重點防守和縱深配備的重要條件。
又曰,火器配備的原則是“火器分散,火力集中”,既能保障集中火力殺傷敵人,又不致使火器遭敵破壞。
又曰,保持機動,保持主動。將主要兵力集中使用在主要防禦方向上,作縱深梯次的部署,在次要方向中注意節省兵力。切忌分兵把口。
吳克華將軍言:“寧可把子彈消耗在靶場上,不要讓子彈浪費在戰場上”。將軍抓訓練要求符合實戰,具體細緻,如射擊訓練要求既要瞄死靶,又要瞄活靶;投彈訓練要求既能由上而下投,又能由下而上投;刺殺訓練要求由靜的目標,進到動的目標;齊步、跑步等訓練不能只求整齊而減低速度等等。
吳克華將軍慎戰,每役非利不動,非得不用,不打則已,打則必勝。
1944年初冬,膠東軍區有領導提出與趙保原決戰計畫。吳克華將軍親自至趙保原主要據點萬第觀察後,則認為立即打有失敗危險,須作充分準備再打。膠東軍區領導林浩問將軍:“需要準備多長時間呢?”將軍對曰:“三個月左右吧。”其時有人言將軍保守,有人言將軍右傾,而將軍不以為然。1944年冬至次年開春,將軍囑司令部模擬萬第之地形和防禦工事,組織部隊進行有針對性的戰前攻堅演練。1945年2月11日至19日,將軍率五個團加五個營的兵力,進行討趙之決戰,一舉殲敵一萬二千餘人,勝利完成了膠東軍區交給的任務。
華楠將軍有詩讚吳克華將軍云:
南天一柱氣如虹,披肝瀝膽建奇功。
土城阻擊護北斗,驛道奔襲挫敵鋒。
臨江論兵驚四座,塔山鏖戰震兩京。
難忘春風風人時,入地甘霖細無聲。
“文革”之初,吳克華、蕭華、莫文驊三將軍同打倒,其罪名為“劉鄧黑干將”,“三華反三軍”。“三軍”者,海陸空軍隊院校造反派也。
1967年6月30日,吳克華將軍接一匿名電話,通知晚上至人民大會堂參加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四十六周年文藝晚會。將軍按通知如期至京西賓館集中,見他人均有入場券而己無,“知趣”而返。是晚,演出舞劇《井岡山會師》(***和林彪會師)。數日後,海、空軍機關造反派指將軍反對林彪,組織萬餘人舉行“炮轟吳克華”大遊行。此後,將軍被非法監護,立案審查達五年之久。
“文革”中,幾位老鄉戰友揭發吳克華將軍於紅軍贛東北時期被俘變節,將軍有口難辯,憤憤,曰:“老鄉老鄉,背後一槍。”
“九、一三”事件後,有人贊吳克華將軍是“反林彪的英雄”。將軍對曰:“過去說我反對林彪,我不承認,那是強加給我的。今天我還是這樣說,我沒有那么高的水平。”
吳克華將軍復出後,工作調動頻繁,先後任鐵道兵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將軍臨危受命,南調北遣,人走家搬,從不講價錢、提條件。軍委凡遇棘手問題,即派將軍出馬,故時人稱將軍為“突擊司令”。
1979年2月,吳克華將軍赴任新疆,適中蘇邊界若臨戰之際,謠峰四起,人心惶惶,西北漢族民眾紛紛內遷。其時將軍夫人張銘正患病,將軍毅然舉家北上,飛抵烏魯木齊。是日傍晚,將軍攜夫人、子女安步上街,觀街景,購物品,談笑風生。烏魯木齊市民見之,一傳十,十傳百,人心定矣。
1987年冬,吳克華將軍赴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暫居軍區留園賓館。將軍住下後,即招秘書伸三指,曰:“第一,我既然住在這裡,它就是我的宿舍,請把原來的服務員撤走;第二,把地毯和公家的物品搬走,按照我應配備的家具給我配備;第三,我從外地來,沒有蚊帳,能否留下兩床蚊帳,我按價付款”秘書一一照辦,不敢懈怠。
1980年1月,吳克華將軍至廣西邊防視察,由南寧而寧明,由寧明而憑祥,由憑祥而東興,由東興而合浦,輕車簡從,不住賓館,不吃酒店,均宿部隊招待所,二十餘天無一日不是“四菜一湯”,宴請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亦不破例。
吳克華將軍守正不阿,廉介自持,為官數十年,未嘗饋略權要,未嘗以權謀私。子吳曉偉由士兵而將軍,現任湖南省軍區參謀長,頗有父風。
吳克華將軍治軍格言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有人問吳克華將軍帶兵秘訣,將軍答:“尊重人,尊重士兵”。
吳克華將軍下部隊視察,喜與士兵交談,臨別必一一與在場士兵握手,數十人上百人不計,若發現漏握一人,必回頭再握。某日,將軍視察炮兵某部某連,將返之際,忽見門前一棵大樹,樹上設一瞭望台,台上站一士兵,即沿梯攀登廿余米,與之握手致意。又某日,將軍至某邊防站視察,一一看望士兵,聞一士兵外出牧羊未歸,即坐門口等之,見面握手後方上車離去。將軍言:“一個士兵能見到大軍區司令員的機會太少了。”
,吳克華將軍晚年,常思念戰爭年代犧牲之戰友。將軍常與來訪者屈指數之:四十一軍解放戰爭中,有一名名師級幹部,十名團級幹部,三十名營級幹部和六千零四十七名連以下指戰員犧牲,尤為曾付出傷亡三千餘人代價的塔山阻擊戰而痛惜。1987年1月13日,吳克華將軍病逝於廣州,骨灰安放塔山,與犧牲將士共長眠。

胡奇才

簡介
胡奇才(1914年9月--1997年7月3日)原名胡其財,1914年9月出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高橋區李家田村一個佃農家庭,全家七口人,靠租種地主一石田、撐持一個小的豆腐坊度日。小小年紀,胡奇才就在豆腐坊、田畈隨家人一起從事力不勝任的勞作。母親因產後熱不幸去世後,他更是竭盡全力替父親分擔繁重的農活。9歲進村里私塾讀書,半耕半讀,三年乃輟。雖然唯讀了三年,可他的啟蒙老師、共產黨員張楚峰,對他的教育和影響極為深刻。
“漢陽造”步槍
1929年,胡奇才親眼看到敵人把張楚峰抓到村前的河邊,殘酷地殺害了,他滿腔悲憤,參加了少先隊。他村地處赤白兩區交界,少先隊的主要是任務是站崗放哨。1930年8月的一天,胡奇才正在後山頂上放哨,少先隊大隊長說:上級號召要擴大紅軍,你們誰要參軍,趕緊去報名。他連忙答應:我去!父親拉住他說:你祖父年邁,哥哥病重,兩個妹妹還小,我身體也不好,你走了,家裡怎么辦?他回答說:不參加紅軍,都沒有活路!一狠心,參加了華河區紅軍特務營。他從小生得身材魁梧,能吃苦耐勞。參加紅軍後,不避艱險,不怕犧牲,不到三個月連打五仗,親手繳獲一支“漢陽造”步槍。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四次反“圍剿”和開創川陝蘇區的鬥爭。
轉入中國共產黨
胡奇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胡奇才參軍不到三年就身負五傷,1933年6月擔任紅四方面軍十一師三十五團政委時,年齡不到19歲。隨即參加長征,先後擔任十一師、十二師政委。
1937年12月,胡奇才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三大隊六隊隊長。1938年8月,黨中央派遣幹部增援山東,組成山東幹部大隊,胡奇才任大隊長。8月21日,奉毛澤東同志“第一要當好學員,第二要當好教員,第三要當好指揮員”的臨別指示率隊離開延安。歷時三個月,行程三千里,勝利到達沂蒙山根據地。11月,他被分配到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八支隊任副司令員,不久任山東縱隊第一支隊司令員兼魯中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從此堅持魯中抗戰達七年之久。先後擔任山東縱隊第一旅副旅長、魯中軍區參謀處處長,指揮所部進行葛莊戰鬥、臨朐戰鬥,攻克沂水城,打擊頑軍勢力,粉碎日寇“掃蕩”,為魯中根據地的鞏固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魯中人民至今還記得當年的胡奇才司令。
1987年,遲浩田到沂蒙山區視察,有一七旬老翁特地向他打聽胡奇才同志,並當場唱出了當年歌頌臨朐戰鬥勝利的歌謠:“胡奇才,不簡單,指揮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個翻譯官。”遲浩田聽後感慨萬千,回京後即親筆寫下了這首歌謠,敬贈胡奇才老將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胡奇才任山東區第三師副師長,率部急馳東北。11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1946年5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10月底進行了新開嶺戰役。10月間,國民黨政府為實現先南後北逐次占領全東北的目的,集十萬兵力分三線進犯南滿根據地。我遼東軍區擬集結主力保衛丹東,掩護首腦機關和後勤各單位轉移。胡奇才根據戰場形勢機動處置,果斷決定將已經分散的全縱隊迅速收攏,把敵中路軍二十五師誘至寬甸地區新開嶺,殲敵8000餘人,俘敵師長以下6000餘人,繳獲無數。戰後,敵人從三面向我壓來,南面是鴨綠江,情勢萬分危急,他沉著指揮部隊迅速撤離戰場,穿過桓仁原始森林向輯安地區轉移。途中,帶著6000多名俘虜,還要不斷與追敵交火,異常艱險。這段歷程,後來被改編成電影《逆風千里》。新開嶺戰役,是遼東我軍首次大捷,在自衛戰爭敵強我弱形勢下,首創東北我軍一役殲敵一個整師的戰例,粉碎了敵人的戰略企圖,扭轉了南滿戰局,受到中央軍委、東北聯軍總部的通令嘉獎。
1946年12月3日,胡奇才部到達通化與軍區會合。他頭部舊傷復發,離開部隊到大連醫治。1947年4月返回部隊,參加了夏季攻勢,因頭劇痛不愈,只得又去哈爾濱療養,1948年5月因召歸隊。9月,遼瀋戰役開始。遼瀋戰役的開端是錦州戰役,塔山阻擊戰是保障錦州戰役勝利的一場重要戰鬥。9月間,我東北軍迅速包圍了錦州,對東北敵軍形成了“關門打狗”的態勢。國民黨政府見狀大吃一驚,分別以11個師和12個多師的兵力組成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從錦西、葫蘆島和瀋陽東西對進,急救錦州。我四縱隊和十一縱隊及兩個師部署在錦西以北塔山一線阻擊敵東進兵團,四縱隊布防於塔山一帶核心陣地。塔山位於錦西至錦州之間,是我防禦陣地的一道門閂。兩錦之間僅距30餘里,這就決定了我軍只能寸土不讓地堅守,而決不能採取運動防禦。可是,塔山無山,只是個無險可守的村莊。任務重大,東北聯軍總部命胡奇才親臨塔山指揮。他多次到陣地觀察,他指揮塔山部隊與敵激戰六晝夜,抵住了敵人六個師的輪番攻擊,打得敵人寸土未進。蔣介石難以置信,乘飛機親臨塔山觀察,嘆道:“沒有料到,三個軍在海空軍配合下,就是打不過塔山。”塔山阻擊戰,是我軍歷史上少有的防禦戰,許多文藝樣式都有描述它的作品,廣泛傳頌。
同年11月,胡奇才任東北野戰軍第四十一軍副軍長,率部入關,途中又因舊傷復發回瀋陽治療,1949年9月,轉到北京治傷。周恩來同志聽說他到京便接見了他,詳細地詢問了塔山戰鬥情況,後來親自給他聯繫醫院,還安排他見到了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不久,通知他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候補委員,參加了開國大典。
遼東軍區、遼西軍區司令員
1950年後,胡奇才歷任遼東軍區、遼西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1952年5月,他主動要求赴朝鮮戰場參觀學習,任東北軍區赴朝參觀團團長,兼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六十八軍副軍長,工作半年。同年12月,進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班學習。1954年10月畢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分管軍務、裝備、科研等項工作,參加過天安門、人民大會黨、釣魚台等大型維修和修建工程,參加過“兩彈”試驗基地、指揮及防護防禦陣地建設等保密工程,參加過勘察籌建軍事工程院校和軍事工程機械等項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因病醫治無效
1997年7月3日,胡奇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一位外國軍事學者在仔細研究了新開嶺戰役和塔山阻擊戰後,十分驚詫地說:“胡將軍居然是位從班連營團旅師軍、一級沒漏提拔起來的土生土長的高級將領。”
將軍在塔山之戰之時幾軼事
塔山,無塔也無山。
四縱,就是塔,就是山。
――作者手記
他走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絕對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和興趣。
黑衣、黑褲、黑帽和海帶一樣的黑臉,就象一團黑乎乎的鐵塔在移動,唯獨那叼在嘴上的咔啡色雪茄菸,呈現出略微不同的色彩。
誰也不會回頭看他一眼,因為他的衣著太普通了,太一般了。如果時光之手把他推回四、五十年前,人們肯定會把他當成挑擔賣菜的菜農,推車扛包的腳力,或者挖山掘井的礦工......,而今天充其量只不過是一位進誠走親訪友的老農民。
他匆匆走向塔山
45年前,當他在秋葉飄零中匆匆地從九股屯走向塔山時,就毫無疑問地成為當時東北戰場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我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注視著他。
國民黨“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注視著他。

歷史評價

應該說,迄今為止,關於解放戰爭的敘述,對於塔山之戰評價仍有不足之嫌。這場發生在一九四八年十月上旬的阻擊戰,其意義遠遠超出了一個局部戰場——塔山之戰的勝負,不但關乎遼瀋戰役的進展乃至結局,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自此以後解放戰爭的進程。塔山之戰的這一價值,作戰雙方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官兵,當時都沒有或者不可能有清晰的認識。在那個狹小的局部戰場上,每分每秒都經受著生死考驗的他們,無法構想國共兩軍在東北地區的交戰將由此演變成何等規模。他們僅僅知道:這是一場血拚,為了達到作戰目的,必須不惜代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