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選擇

城市用地選擇,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選擇適於建設城市的位置、用地範圍和發展用地,是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城市功能分區的布局,對各項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經營管理也有影響。

城市用地選擇

正文

在一定的區域內選擇適於建設城市的位置、用地範圍和發展用地,是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城市功能分區的布局,對各項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經營管理也有影響。
城市用地組成 城市用地一般分為:①生活居住用地。包括居住建築用地、公共建築用地、公共綠地和道路廣場用地等。②工業用地。主要是工業生產用地,包括工廠、動力設施以及工業區內的倉庫用地、鐵路專用線、區內衛生防護綠地等。③對外交通用地。通往外地區的鐵路、公路的線路和各種站場用地,以及港口碼頭和機場用地等。④倉庫用地。存放物資的各種專用倉庫和露天堆場的用地。⑤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包括自來水廠、煤氣站、變電所、市內公共運輸運輸的站場和保養廠(修理廠)、消防站、污水處理廠、各種管線工程及其構築物、防洪堤等用地。⑥衛生防護用地。主要是居住區同工廠、污水處理廠、公墓、垃圾場等地段之間的防護綠地或隔離地帶,水源防護用地以及防風、防沙林帶用地等。⑦特殊用地。如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軍事用地等。⑧其他用地。包括市區邊緣的農田、菜地、果園林地、牧場等。
不同性質、規模的城市,用地的構成也有所不同。如在大學-科學城中科學研究和設計機構以及實驗基地的用地,休養城市中醫療保健以及與此有關的服務設施的用地都是這些城市用地的主要組成部分。
選擇原則 主要為:①要滿足工業住宅市政公用設施等項建設對用地的地質、水文和地形等條件的要求,儘量減少工程準備的費用。②要有足夠數量適合建設需要的用地,並使城市有發展的可能。③要有利於城市的總體布局。應考慮到各類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間,特別是生活居住用地同工業用地之間的相互關係,以便進行合理的布局。④要注意城鎮現有設施的利用。⑤要注意節約用地,儘量少占耕地(特別是高產農田)。
新建城市城址的選擇,要考慮到附近地區有滿足城市水源、能源和交通運輸的條件。擴建的城市,要掌握原有城鎮的狀況,在城市用地發展方向、規劃布局、現有設施的利用方面,正確處理舊城和新建部分的關係。
選擇的步驟和方法 一般按以下的步驟和方法進行:①對可供選擇的用地進行綜合評定,劃分出不適宜進行建設的用地和適宜進行建設(包括採取城市用地工程準備措施後適宜建設)的用地範圍。②估算適宜進行建設的用地滿足城市建設需要的程度,通常用每個城市人口平均占有城市總用地的指標來估算總用地的需要量。中國一般按每人 100~120米2估算。③在適宜建設的用地範圍內選擇工業、生活居住、對外交通、市政公用設施等各種用地。此項工作要同城市功能分區結合進行,通常要提出若干方案進行比較。④進行綜合比較,選定合理可行的方案。方案綜合比較的內容涉及社會經濟技術環境等方面,主要有:用地的自然條件是否有利於集中緊湊地進行建設,需要採取的工程措施及其費用;在用地範圍內是否占用農田,尤其是高產農田,占用農田帶來的損失以及所需的補償費用;是否便於合理安排城市各種用地,特別是工業用地與生活居住用地的相互位置是否恰當,對外交通運輸聯繫是否方便,主要市政工程設施布置是否經濟合理;城市用地是否有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原有城鎮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在進行方案比較時,要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在上述各項中以對該城市起主要作用的方面作為重點,其他方面可以有所取捨或增減。
在總體規劃中,城市用地選擇、城市用地評價和城市功能分區這三項工作是互為條件,緊密結合的。近年來,有的城市已套用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機等手段,來制定各種方案。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