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鎮

城山鎮

城山鎮位於遼寧省莊河西部45公里處,南面與大鄭鎮、明陽鎮接壤,西依碧流河與普蘭店雙塔鎮隔河相望,東面與光明山鎮為鄰,北面與荷花山、長嶺鎮相毗連。福明公路穿越境內,境內當鋪河、東沙河、夾河匯入碧流河。2005年末,共有人口10803戶,總人口37069人,其中男19091人,女17978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另有極少數滿、回族居住本鎮。人口密度175人/平房公里。此外還有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城山鎮。

基本信息

區劃沿革

城山鎮城山鎮
城山地區,從明朝開始,已有居民從關內特別是山東,大量移居至此,從事農業和柞蠶。清朝康熙年間,歸屬岫巖轄區。1890年清光緒32年始,莊河廳建立,劃歸莊河廳明陽區,直至1945年8月莊河第一次解放,期間經歷清朝末期、東北淪陷日本侵略者統治、偽滿洲國國民黨反動統治,均屬明陽區統轄。1945年8月莊河解放至1947年6月,城山地區歸屬高陽管轄;1947年7月,由高陽區化除10個行政村建立城山區;1958年9月,改為人民公社;1980年11月,城山人民公社改稱為城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12月17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城山鄉改為城山鎮。1985年啟用黨委和鎮政府公章。

1984年12月17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城山鄉改為城山鎮。1985年1月,正式啟用鎮黨委和鎮政府公章。1986年~2003年,城山鎮共轄15個村委會(菜園、沙河、金房、王官、小嶺、被姜、恆利、勝利、劉屯、茶條、吉慶、利興、中和、馬廟、窪子)3個居民委員會(山頭委、當鋪委、恆豐委)。據1987年統計有居民9268戶,38140人,全鎮面積為198平方公里。2003年,回響上級號召,實行合村,全鎮合併為7個行政村,其中中和村8249人口,39個自然屯。

資源建設

城山鎮城山鎮
城山鎮總面積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92公頃。山林面積約占總面積的50%。生態條件較好,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多年罕見的狍子黃鼠狼野兔野雞等成群出現。北部屬山區,盛產柞蠶繭,中、南部屬丘陵地帶,盛產糧食、水果。境內擁有含磷、鉛、金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畜牧業養殖、食用菌、肉葫蘆和果樹生產以及勞務輸出等是民眾的主要致富項目。1986-2004年,城山鎮有國小15所(每村1所),中學2所(莊河十中)和職校1所。中心國小設在城山村,於1993年投資68.7萬元,就地翻建1657.5平方米的中心國小標準化教學樓。2002-2005年,全鎮共有10所國小相繼翻建,城山從此告別教育險房危房。2005年合併為10所國小。中心國小2005年榮獲大連市德育教育先進學校。莊河十中2005年榮獲大連市大間操課間活動先進學校,其教育教學水平及質量連續多年位居莊河農村中學前列。

城山鎮有敬老院1所,屬三級敬老院。2005年院裡供養老人75人,工作人員人。1997年,城山鎮投資39.7萬元,原址翻建630平方米的醫院辦公樓。為了提高醫療硬體設施,於2003年,投資85萬元,建設1900平方米醫院新辦公樓,遷至鎮中心位置。2005年,醫院設有床位40張,醫務人員有56名,其中高級職稱10人,中級以上職稱20人。全鎮7個村分別設有行政村衛生所,負責本轄區民眾常見病的診療工作。

水果生產

1986年,城山共有果樹41萬株,其中蘋果33萬株。隨著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完善,政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城山部分農民在自家的房前屋後,耕地栽上了果樹。到1990年,全鎮果樹已發展得到100萬株,年產量達8000噸,是當時城山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2001年前後,由於受市場經濟制約,加之水果品種單一,蘋果價格急劇下跌。並出現賣果難的現象。果農收不抵支,果樹面積減少。2005年,全鎮改造名、特、優品種水果達1萬畝。其中勝利村的華紅蘋果基地1000餘畝,確定為中國農科院遼南地區華紅蘋果示範基地。

鎮辦企業

1986年,城山的鎮辦企業重要為暖氣片廠農機綜合廠剿絲廠。在隨後幾年的發展中,剿絲廠轉為礦泉水公司,農機綜合廠轉為城山機械廠。特別是城山暖氣片廠在1998年轉制後改為民營企業,這個廠逐年加大投入。到2005年止已發展成為占地面積一萬平方米,擁有400餘名工人的企業。所生產的鑄造產品遠銷美國、韓國、日本、荷蘭等多個國家。年產值6千萬元。向國家納稅300餘萬元。

旅遊資源

城山鎮城山鎮
始建於晉代義熙年間(公元591年)城山古城旅遊區,系大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城山鎮北部,總面積為31。5平方公里,距莊岫路15公里,距大莊高速25公里,距莊河市區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古城是區內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旅遊區因而得名。全區分前城、後城、夾河三部分。前城全長2898米。城牆所居地勢險要,是歷代皇家必爭之地。前城內建有三座廟宇,即佛教寺院法華寺和道觀五老宮。三座廟宇處於蒼松翠柏掩映之中,錯落有致。建築華麗,素有“遼南第一廟”之稱。但這些建築在“文革”時期毀於一旦。

1994年,城山鎮政府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投資千餘萬元,復修了三座廟宇。同時,城山古城旅遊區也掛匾成立。
由於城山古城旅遊區不單有集佛、道教於一體的廟宇,還有千年以上的古城牆和古戰物遺址,還有很多美麗動聽的傳說,且風景秀麗,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所以每年來自八方的遊客絡繹不絕。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古城文化節,上萬名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城鎮建設

城山鎮城山鎮
2000年,隨著福明公路的開通,在鎮區20米主街北側,蓋起二層民用商住樓15棟,拉開了城山小城鎮建設的序幕。2001年,莊河十中本部回遷鎮區老政府所在地,另在原恆豐委西側建中心國小教學樓。在福明路兩側及中學前建二、三、四層商住樓14棟。2002年建占地17畝的封閉農貿市場一處,商住樓5棟。結合城荷公路修建,在鎮區另開通二條油路,共2公里。2003年建政府辦公樓1棟,2004年建醫院綜合門診樓1棟,農業綜合樓1棟。2005年,建市場管理辦公樓1棟,建商住樓11棟,平房21棟。六年中,共建公建6棟,11950平方米,民建66棟,1.4平米,尤其是鎮區石砌邊溝,路燈及05年的飲水工程,更使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更趨完善。

家庭副業

城山鎮城山鎮
1984年滑子蘑就在城山興起,以後每年成幾何倍數增長。2005年隨著鎮內子健菌種廠和仁和山菜加工廠的建立,全鎮種植量更是達到了歷史最高400餘萬簾,產量在3109萬噸以上,食用菌種植基地初具規模。從2001年開始,菇農種植反季滑子蘑成功,每年價格為正常鮮菇的5倍以上。葫蘆條生產作為城山特色產業1983年首先在城山勝利村開展試種,由於畝效益最差年景在2500左右,最好達6000元,故在城山得以延展,每年種植面積均在1000畝以上,勝利村也是莊河市唯一的葫蘆條種植專業村。作為東北唯一的優質繭產地,城山每年柞蠶放養量均在1000把左右,產繭近1000噸,2000年引種的桑蠶種養面積也達到了2500畝。畜禽養殖也是城山的主要家庭致富項目,主要以黃牛、豬、羊、大骨雞分散家養為主,2003年後以澤宇農牧有限公司春開養牛場為代表的規模型養殖在城山興起,帶動了畜禽業的發展,養豬、肉雞、肉鵝、狐狸等中小型養殖相繼興起。

居民生活

1986年,城山鎮經濟總收入2760萬,人均收入350元,99%的居民通上了電,30%居民有收錄機。經過多年努力,村民收入及生活水平有較大改善。1995年,鎮經濟收入達到了8728萬元,人均收入768元。到2005年末,鎮經濟收入達到22912萬元,人均收入4095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城山鎮企事業單位安裝上程控電話,有85%農戶安裝上電話,有2個村委建起了辦公樓。鎮村柏油路建設總長581公里,架橋72座,實現村村通油路,全鎮有1/3農戶購買機車,家庭轎車50輛。交通運輸業有大發展,通往大連客車3輛,通往莊河客車10輛。95%居民擁有彩色電視機,城山鎮有線電視用戶273戶。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城山鎮

城山鎮湖口縣城山鎮
秀麗的城山鎮於湖口縣城東南部10公里處,與鄱陽湖相連,與廬山相望,鎮域總面積66.7平方公里,耕地2.8萬畝,林地1.8萬畝,水面6800餘畝,人口2.42萬,現轄11個行政村,2個居民社區。境內山巒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物產豐富,屬低海拔山丘陵地貌,素稱“江南魚米之鄉”。

城山鎮交通便捷,通境公路為接九景高速的省管二級公路,達都昌縣境,並有沿鄱陽湖三級水泥路,境內鎮村、村組相連均為四米寬水泥路面,春夏秋季還有水運與之相接。該鎮距九景高速公路出道口5公里,距銅九鐵路6公里。電訊發達,擁有光纜、程控、無線尋呼、行動電話等各種通訊手段,已開通特快專遞,用戶傳真,寬頻網路等郵電業務。水電充足,鎮內有3.5萬千伏的變電站,4座小(一)型水庫位於巍峨峻拔的橫山山脈周圍,水源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兩個自來水廠分立於兩個集鎮之間,日供水能力達1200噸,完全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資源

城山鎮鞋山
豐富,境內蘊藏鉀長石36萬立方米,鄱陽湖邊有豐富的石灰石等天然資源可供開採利用,境內還有萬畝濕地松、數千畝毛竹及千畝無核柿。屹立在鄱陽湖之中四面環水三面絕壁有仙島之稱的鞋山,坐落在城山鎮西部。東部橫山園密廟歷史悠久,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南湖林場與鞋山、廬山隔湖相望,其間森林茂密,青翠欲滴,頗具開發價值。城山鎮特色農產品格外豐富,是全國優質無公害旱糧及油菜生產基地,有優質黑豆豆豉南瓜,還有鄱陽湖三寶之一的野生藜蒿。中藥材生產由野生採集到規模種植,已現雛形。養殖業由大綜生豬和普通魚類,發展到有灰鵝、肉鴿、山羊蜜蜂,特色水產有螃蟹、青蝦及鱖魚等,已初步形成農業產業化。鎮北工業區已形成了以服裝、建材、五金、工農具、農產品加工等為主的產業集群,城山鎮工業、商貿、旅遊等方面都得到快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