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現代派

埃及現代派

埃及現代派,形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30年代發展成為主要文學流派。

基本信息

簡介

該派主張文學應緊密配合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反映現代生活,描寫勞動人民的苦難願望,為創建埃及的新文學而奮鬥。由於它產生於現代,反映了埃及的現代生活,故被稱為:“埃及現代派”。代表作家有塔哈-海珊、易卜拉欣-馬齊尼台木爾兄弟陶菲格-哈基姆等。

文化

圖片描述
說起阿拉伯文學,大多數中國人可謂既熟悉又陌生。我們從小都聽過很多阿拉伯的神話傳說,高爾基曾稱讚《一千零一夜》是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美國學者希提說:“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僅是一個帝國,而且是一種文化……在中世紀時代,任何民族對於人類進步的貢獻都比不上阿拉比亞人和說阿拉伯語的各族人民。”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卻又極少接觸阿拉伯的近現代文學,幾乎數不出一個大眾耳熟能詳的阿拉伯作家。不要說阿拉伯文學,整箇中國最著名的阿拉伯語專業教師,可能是湖南衛視的金牌主持人何炅。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文學環境。中國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同處在艱難的轉型期中,對照阿拉伯,其實也是對鏡照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