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大棚

垃圾大棚

垃圾大棚是為了幫垃圾除味而搭建起的巨大的大棚,這將是垃圾處理的一種全新解決方案。

簡介

垃圾大棚是為了幫垃圾除味而搭建起的巨大的大棚,這是垃圾處理的一種全新解決方案。

北京垃圾大棚

位置

垃圾大棚垃圾大棚

北京市區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安定垃圾衛生填埋場,距北京東南的河北廊坊市不遠。周邊不遠處是一些廠房和菜地。在填埋場大門到填埋區近1公里的範圍內,見不到任何垃圾丟撒的痕跡,也沒有垃圾產生的臭味。順著平整的柏油馬路,爬上了一座高几十米的小山,不遠處就是一個巨大的大棚,它就是剛剛啟用的空氣支撐膜密閉作業設施,由美國進口,也被稱為“垃圾填埋大棚”,是首次在國內使用。

外觀及工作原理

它看起來像一座體育場,整個大棚結構長200米,寬100米,高30米,有三個足球場那么大,圓潤得看不到一個稜角——它沒有一根支架,完全是靠鼓風機吹起來的,原理有點像熱氣球。大棚里還有設備專門收集廢氣,鼓風機再把外面的新鮮空氣送進來,如此循環,達到一定的氣壓平衡,如果棚內的氣壓變化,收排風系統就會自動啟動。這樣即便沒有一根支架,大棚也永遠不會倒。在直線距離僅100多米的位置,絲毫聞不到垃圾散發的惡臭味,更別說幾公里外的居民。

棚內設施

進入大棚,大棚一角正等待填埋的垃圾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但還不至於難以忍受。大棚內的光線充足,完全可以自然採光。而在外面看起來,膜是乳白色的,如此不會造成視覺污染。
大棚四周的鼓風機在工作,並沒有發出太大的噪音。大棚是由一塊塊的膜拼接起來的,大棚底端是一塊塊藍色的水泥塊。按照設計填埋能力,填埋滿這樣一個大棚需要3-4個月左右的時間。填滿之後,只需分拆這些水泥塊和其上的膜結構,就可以任意移動到下一個填埋坑,再組裝起另一個大棚。

作用

垃圾填埋是中國目前大多數城市解決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85%的城市生活垃圾採用填埋處理。但由於中國人口密度遠高於歐美國家,許多垃圾填埋場離居民區過近,導致了許多污染的情況發生。
這種膜是一種新技術,在國際上,中國是率先使用。其成本達到3000多萬人民幣,膜設計壽命是10年,而且每次移動也要產生相應的成本。“對環境的保護髮揮著重大作用。”
首先,它改變了垃圾填埋的露天作業形式。以往,垃圾填埋場周邊臭氣熏天,塵土飛揚,居民怨聲載道,雖然很多填埋場也實現了密閉作業,即用一種PE膜進行覆蓋,但氣味仍然很大,對居民、對工人來說都是一種有毒有害的氣體污染。
廢氣中有甲烷,以往收集起來難度大,而大棚內有專門的收集裝置,由於是在一種密閉的環境,降低了收集難度。在大棚的出氣口還有除臭裝置,大棚排出的氣體是達標的空氣。
其次,大棚可以讓雨污分流更容易。垃圾在長時間堆積後產生一種液體叫滲瀝液即垃圾滲濾液,如果混合了雨水,處理起來成本很高。例如,2010年夏天北京有兩場大雨,分別達到了70mm、80mm,如果沒有做好雨污分流會增加大量的滲濾液,給滲瀝液的處理造成了更大的壓力。而大棚首先隔絕了外圍的降水,它四周底部還有專門的雨水收集系統,收集的雨水可供周邊灌溉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