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頭鄉

坡頭鄉

坡頭鄉位於永和縣城北部十公里處,是328省道進入永和縣的必經之路,號稱永和“北大門”。全鄉總面積為20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624公頃,其中基本農田1958公頃。

基本信息

(圖)坡頭鄉坡頭鄉

歷史概況

坡頭鄉在2001年合併鄉鎮時保留原來建制,沒有合併。1956年5月小鄉並大鄉建坡頭鄉,1961年6月劃分為人民公社,1984年12月政社合一改為坡頭鄉。

自然概況

坡頭鄉位於縣城北部10公里處,東臨桑壁鎮,北連隰縣,西靠石樓,南接芝河鎮。境內流域面積大,山多溝深,溝壩地面積較大。全鄉居半乾旱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5℃,年降雨量400—500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00小時左右,年最低溫度出現在1月外,據資料記載為-22.5℃,年最高氣溫在7—8月份,據資料記載極端最高溫為37.3℃,年無霜期為182天左右。

行政區劃

全鄉轄七個行政村,30個村民小組,32個自然村。

(圖)坡頭鄉坡頭鄉

1、鄉組織概況

鄉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共有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17人,有一般工作人員21人。

2、鄉政府下設:計畫生育服務站、林業工作站、水利水保工作站、農村經濟工作管理站、鄉統計工作站,鄉土地所、衛生院、獸醫站中心國小。縣直單位派出機構有:公安派出所、電管站、糧站、信用社。

3、行政村:共有坡頭村、索駝村、任家莊村、岔口村、孫家莊村、呼家莊村、白家崖7個村委。

資源概述

全鄉1183戶,5111口人,全鄉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土地肥沃,溝壩地、川地較多,生產玉米、穀子、土豆、油料。岔口村是全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鄉森林覆蓋面積較大,境內有岔口國營林場,有著大面積的天然林和防護林、經濟林。

經濟發展

種植業:以玉米、土豆穀子蓖麻、葵花為主要品種。尤其是特殊的氣候和土壤決定了玉米不僅面積大,產量高,而且品質好,無污染。全鄉種植玉米1.3萬畝,年產量達1000萬斤左右,玉米是坡頭鄉旱澇保收的拳頭產品。林果業:以發展核桃為支柱產業。全鄉目前發展起老幼核桃樹35萬株,人均達到70株。鄉政府目前以發展精品示範園和抓好管理為工作重點,每年組織民眾進行精心管護、核桃產業將成為全鄉民眾的一座綠色銀行。養殖業以養豬為依託,有一大批養牛、養羊、養、養鹿專業戶。2007年全鄉豬存欄達到6000頭,出欄8000頭,人均養豬收入600元,岔口、坡頭湧現出一大批專業戶、典型戶和示範戶。

(圖)坡頭鄉坡頭鄉

交通:全鄉7個村委有3個在328公路沿線,已全部通油路,另外4個村有2個通油路。全鄉交通方便,狀況較好。2007年鄉政府組織完成了岔口至白家崖的7公里油路。目前尚有索駝和任家莊2個村委沒有通油路。

教育:全鄉有全日制寄宿中心國小1座,農村國小9座,在校生172人,教師32人,九年義務教育率達到100%。

衛生:全鄉有中心衛生院一所,有專職醫生3人,其中初級職稱3人。各村都有村級保健站。農村中享受醫療保險的人數占總人口的92%。

文化:鄉政府有文化站,岔口、坡頭、孫家莊、白家崖、索駝都有文化活動室,索駝村的秧歌隊每年都參加全縣的元宵活動。岔口村的文化廣場安裝了籃球架和十套健身器材。全鄉32個自然村全部通電,98%的農戶都有電視機和地面接收器。行動電話、無線電話和有線電話普及率達到90%以上。農村國小遠程化教育、農村支部網路電化教育基本普及。廣大人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民營經濟:全鄉有民營企業26個,涉及農產品加工、木材加工、畜產品加工、銷售業、加油站等。

經濟結構調整:共分三大塊。種植業採取糧食直補、測土配方、擴大糧食麵積等措施,到“十一五”期末,糧食總產量要達到1300萬斤。養殖業以坡頭、岔口發展養豬專業村,孫家莊發展圈養羊示範村為重點,力爭“十一五”末人均養殖收入達到800元。林果業以發展和管護核桃為重點,到“十一五”期末人均達到100株,人均收入達到400元。

重點企業

配合縣政府籌備搞好白家崖90萬噸焦化廠的立項、建廠工作,抓好岔口加油站、索駝鑄造廠等現有項目,鼓勵個體戶建設農產品加工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