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專業

地質工程專業

地質工程是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關係,主要研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件,並分析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形式,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的一門科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地質學與工程學相互滲透、交叉的邊緣學科。

基本信息

前言

地質工程專業地質工程專業
地質工程專業以地質學理論、力學理論為基礎,培養系統掌握工程地質,岩土鑽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適應21世紀工程建設發展需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愛崗敬業,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學生在學習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的基礎上,主要學習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岩土鑽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資源勘察、工程勘察工程管理岩土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基本能力及其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開發的初步能力。能在地質工程設計、地下資源勘探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評價、岩土工程施工與管理等單位從事各類資源勘察與評價、管理及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與監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地質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服務於地質石油煤炭冶金建材能源道路礦山化工交通水電市政建設國防地質環境保護等十多個領域,以及人類在上天、入地、下海、登極偉大計畫的科學探索與實踐。目前,正在進行的西部大開發以及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如南水北調工程、能源開發工程、核能利用與核廢料處置等都離不開地質工程。因此,地質工程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地質環境保護中必將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歷史沿革

地質工程專業岩地質工程專業
中國在工程勘查和鑽鑿工程領域具有燦爛的古代文明。據史料記載,中國早在時期就有了鑿井取水的歷史;春秋時代建築的鴻溝;戰國時代李冰父子在四川發明的鑽鑿鹽井方法和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隋朝修建的趙州橋,該橋利用了砂質地層作為橋基,現代科學技術分析證明,如果沒有對地基土工程性質深入的了解,是難以做出如此合理的設計方案的。

19世紀中葉,國外的地質工作者開始對工程地質條件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逐步形成了工程地質學的學科體系。解放以前,中國的"地質工程"隸屬於土木工程的範疇,沒有建立獨立的地質工程學科。新中國建國之初,國家出於對各類專門人才的需求進行院校調整。

1952年,成立了原北京地質學院和長春地質學院兩所地質院校,歸原地質部管理。由於國民經濟發展的急需,在前蘇聯科學家的幫助下,中國在北京地質學院和長春地質學院中分別建立了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和探礦工程兩個學科,工程地質和探礦工程(岩土鑽鑿工程)分屬於兩個專業,且建校之初的長春地質學院僅設有探礦工程部分專業課。師資隊伍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援華的前蘇聯專家、老地質人員轉行和歸國留學人員。

專業簡介

本專業培養具備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水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知識和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掌握地質工程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論基礎(數學、力學知識)紮實,工程概念和動手能力強,地質知識全面,且有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技術人才。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探、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資源勘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察與評價、管理和各類工程建設等方面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質工程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套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從事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教學安排

主幹學科:地質工程。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外語》、《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工程製圖》、《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程式設計語言》、《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與地貌學》、《地史古生物》、《工程物探化探》、《工程力學》、《測量學》、《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原理》、《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學基礎》、《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勘察》、《地質工程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

採礦工程石油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資源勘察工程地質工程礦物資源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煤及煤層氣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

發展趨勢

人才素質

地質工程專業岩石圈

現代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包括了地球各圈層(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等)相互作用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和生物過程以及人地關係、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人、資源、災害與可持續協調發展戰略。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在技術層面上要具備寬廣而紮實的知識,並具備知識不斷更新的能力。

從近年來畢業生供需見面所反映的情況來看,目前市場對地質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是:
技術層面: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新技術、新方法。
人文層面:具備廣泛的社會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思想層面:具有堅定的專業思想。
體能層面:身體健康。

儘管市場對畢業生上述要求是最基本的,而目前培養的學生離"高素質"的社會要求還相差甚遠,市場對畢業生的高素質要求也尚未完全體現出來。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後,市場競爭的國際化,相信未來對學生高素質要求的時間會越來越近。

市場需求分析

地質工程專業地質工程專業

由於地質工程專業涉及國民經濟建設的領域很廣,目前的經濟建設項目很多,發展的速度很快,為畢業生創造了很好的就業環境,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普遍困難的情況下,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卻仍然非常好,具有比較強的發展勢頭,在全國形成了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

地質工程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質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新老接替
(2)經濟建設戰略發展的需要
(3)重大科技開發項目的需要

市場需求展望

中國加入WTO以後,隨著市場競爭的國際化,大批國外技術力量將不斷進入中國。我們培養的地質工程技術人員要面對這種國際競爭的壓力。同時,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地質工程專業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來滿足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據資料顯示,隨著中國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成和城市建設的規模化,從事基礎工程施工的人才將出現下降的趨勢,而地礦行業對人才需求量在未來的10年內將會大幅度地增加。同時,近年鐵路建設走勢增強,人才需求形勢看好。各勘查院對人才的需求穩中略有走強趨勢,其他行業對工程地質人才的需求減弱,而對岩土鑽鑿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水利水電行業歷來是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大戶,也是未來地質工程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問題分析

地質工程專業地質工程專業
1.國內外同類專業的教育發展概況

在國外,有很多大學都設定了與地質工程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從事地下資源勘察,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及相應的管理工作。

國外設定有相近專業的國家有:
俄羅斯聖彼德堡礦業大學、莫斯科礦業大學、托姆斯克工業大學等;
美國路易斯安娜大學、科羅拉多礦業學院、新墨西哥礦業與工業學院;
德國波鴻大學;
烏克蘭頓涅斯克工業大學、第聶波爾工業大學。
除此之外,捷克保加利亞匈牙利東歐國家的許多大學也設定了與此相近的專業。
這些大學每年培養了相當數量的從事資源勘察、岩土鑽鑿工程施工、油氣鑽井、海洋鑽井工程、極地鑽探等工作的科技專家。在國外,有很多大學都設定了與工程地質和探礦工程(岩土鑽鑿工程)相同或相近的專業,從事地下資源勘察、油氣鑽井、海洋鑽井工程、極地鑽探、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及相應的管理工作。

2.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現狀

地質工程專業中的兩個專業方向是原工程地質專業和探礦工程專業,它們都是一個相對比較老的專業,有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史。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具有一個很完整的師資隊伍和科研力量,有較先進的實驗設備儀器,辦學經驗豐富,各校都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同時有比較完整的教學配套設定和完整的學科體系,注重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不斷改革自己的課程體系,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專業培養計畫,對地質工程專業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拓寬了學科基礎,增加了岩土工程設計、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工程地質、建築基礎工程施工、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地下礦產的鑽孔開採與利用、非開挖施工技術、岩土工程施工管理等。目前所培養的學生基本上達到了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監理的綜合培養目標,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3.地質工程專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地質工程專業發展的不均衡
(2)地質工程專業的重新定位問題
(3)教學條件有待進一步加強
(4)創新意識與素質教育問題
(5)師資隊伍建設問題
(6)強化課程改革,改革教學方法

發展戰略

地質工程專業地質工程專業
"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經濟高速增長的世紀。人類能夠探索太空、開發極地、移植基因、模擬智慧型……然而,與此同時,人們發現,我們生存的地球變得越來越擁擠,越來越骯髒,環境越來越惡劣。"

1972年,聯合國瑞典斯德哥爾摩首次召開人類環境會議,圍繞世界環境問題,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 ,向世人宣告:"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一個迫切任務",並鄭重提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再次召開國際環境大會,這次會議被稱為'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與會的60位國家元首共商大計,尋找人與地球的新關係,追求人類與環境的和諧共存。中國政府立即做出反應,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決定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目前面臨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生態破壞、能源危機和糧食短缺5大危機,為解決這些危機,必須堅持走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

1.地質工程專業的重點研究方向
(1)堆填與開挖地質作用研究
(2)從事複雜地質環境條件下的工程地質勘察與研究
(3)地下工程
(4)軟基處理和深基坑支護
(5)國防建設及海港碼頭建設等
(6)特種礦產的開採與利用
(7)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
(8)非開挖技術的普遍套用
(9)礦山(田)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
(10)城市工程地質
(11)新能源的勘探與開發
(12)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要求
(13)中國原生地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地質工程專業的發展與教育
(1)地質工程專業的發展規模
(2)教育理論與教育方法

3.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由於地質工程領域的研究及套用範圍日益增大,使得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在發生變化。當今社會更需要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重套用、具創新精神、適應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所以,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應以此為準繩。所謂"厚基礎",即要求學生系統、全面掌握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力學計算機基礎及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寬專業"即學生除學習工程地質和岩土鑽鑿工程方面的相關課程外,還應掌握其他常規的勘探技術和方法,具有工程地質綜合分析勘察設計施工設計岩土施工岩土改良的專業知識;"強能力",加強學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

(1)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趨勢

鑒於地質工程專業的發展前景,專業的研究領域在擴大,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在加強,這就要求未來的地質工程專業人才的知識領域必須拓寬。通過國際間的密切合作以及社會發展對學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各大專院校在培養方案和課程設定上做出一些重要的調整。地質工程專業在技術層面的發展趨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工程地質和岩土鑽掘工程兩個專業方向融合以後(即目前的"地質工程"專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使將來的勘察設計更加合理、更具科學性。
2)在課程設定上,引入計算機及信息化等現代技術,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畢業後的工作效率。
3)課程設定還增加了設計、施工、監測及環境治理方面的知識,使學生了解地質工程工作的全過程,真正實現多學科的融合,體現"少、新、精"課程設定新理念,與西方的培養模式逐漸靠近,增強學生的適應性。

從長遠的人才需求看,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因此,教育必須把人的綜合素質培養放在首位,要追求人才的全面發展,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創新能力、優良個性張揚、個人潛質的發揮方面加強教育力度。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大專業基本技能培訓為重點,既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地質工程專業地質工程專業
(2)人才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專業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類進步為己任,立志祖國的地質工程事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和諧統一,基礎知識寬廣而紮實,受到地質工程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系統訓練,建立初步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方法,培養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人才。

(3)人才培養規格要求

按照上述地質工程專業的培養規格要求如下: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2)具有嚴謹的學風,科學的態度,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遵紀守法。具有熱愛地質事業,職業素養高,艱苦求實,勇於探索和開創精神,愛好廣泛。
3)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關愛他人,團結協作,樂於奉獻。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堅強、勇敢,具有獻身精神。
4)身體素質好,身體健康,體格健壯。
5)掌握寬廣的綜合性知識及紮實的計算機語言基礎,具有紮實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6)掌握地質工程專業有關的基本理論,系統學習地質學、力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岩土力學、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7)具有進行工程地質綜合分析、勘察設計、施工設計、岩土工程施工、岩土改良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能對地質現象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判斷;具有工程地質勘察、設計、工程施工、規劃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受到工程師的系統訓練。
8)熟悉勘察技術工程的有關規範和熟悉國土資源法和環境地質保護法等法規,具有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9)外語基礎紮實,具有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能較熟練的閱讀外文專業文獻。
10)熟練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能,能運用計算機進行工程製圖、岩土體穩定性分析、施工設計、成本概預算。
11)利用現代化知識傳播手段進行文獻檢索、資料查詢、信息交換,掌握信息分析、信息處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

(4)地質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案
1)地質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思想、道德、行為教育--綜合性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性教育"。
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解決工作能力問題,保障學生就業。其內涵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等實用性課程。
實踐性教育包括專業性實踐、社會實踐軍訓體育和其他發展個性方向的實踐,解決操作能力、創造能力、體能等。
2)地質工程人才培養方案
地質工程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大多數都充實到生產、科研的第一線,少部分人進入到比較高的層次就讀研究生,部分人進入到科研院所。按照人才服務領域的不同就應制訂不同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切實實施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多樣性的要求,可以考慮制訂二到三個階段的培養方案。

開設院校

學校名稱 開設專業 分數層次 學費(元/每年) 備註
中南大學 地質工程 部署,211,985,一本 3400 地質工程是全國最早開設的兩所學校之一,擁有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地質大學 地質工程 部署,211,一本 5850 地質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11工程”和“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985專項)”重點建設學科
中國礦業大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部署,211,一本 4600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為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碩士和博士點,在煤田地質方面有優勢
吉林大學 勘探技術與工程 部署,985,211,一本 該校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級重點學科。擁有地質工程博士學位授予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南昌工程學院 地質工程 省屬,二本 5250 學校重點培養專業,為江西省第一所開設地質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培養具有從事各種建設工程中的工程地質勘察、設計、評價、施工、管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以及地質環境保護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長安大學 地質工程 部署,211,一本 4950 該校的地質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1948年即獲地質工程博士後學位授予權,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主要研究方向為黃土區地質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工程 省屬,二本,部分一本 4920 地質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84年即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地質災害研究方向有優勢
西安科技大學 地質工程 省屬,二本,部分一本 4500 該專業建立於1958年,有地質工程博士後學位授予權。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煤田、礦井、礦床地質等
華北科技學院 地質工程 部屬,二本 3500 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直屬高校,有知名專家尹尚先。研究方向是煤礦地質,就業前景很好。
河南理工大學 地質工程 省屬,一本 3700 培養具備地球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從事煤油氣能源礦產和固體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工程地質勘察、設計、施工與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峽大學 地質工程 省屬,二本 4000 一級學科碩士點,以水電樞紐高陡邊坡及壩基穩定與加固和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及防治作為地質工程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院校排名

2013-2014年地質工程專業排名[2]
排 序 學校名稱 水 平 開此專業學校數
1 中國地質大學 5★ 32
2 南京大學 4★ 32
3 中國礦業大學 4★ 32
4 同濟大學 4★ 32
5 中南大學 4★ 32
6 西南交通大學 4★ 32
7 中國石油大學 3★ 32
8 長安大學 3★ 32
9 西安科技大學 3★ 32
10 河南理工大學 3★ 32
11 山東科技大學 3★ 32
12 河海大學 3★ 32
13 蘭州大學 3★ 32
14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3★ 32
15 安徽理工大學 3★ 32
16 西安石油大學 3★ 3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