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物回波

地物回波

地物對電磁波的反射在雷達螢光屏上顯示的回波。

概述

地物回波指由山地及其上面的各種建築物等對電磁波的散射產生的回波。產生地面回波的目標物有兩類:

1) 地表包括山脈、丘陵、島嶼、海岸線等。

2) 地表上的人工建築。

此類回波特點:邊緣清晰,位置固定,強度很少變化。在RHI上呈小柱狀,高度低。由於這兩類地物的位置都比較固定,產生的回波位置也相對固定,並且回波的位置和地物的位置相一致,此類回波相對穩定。

影響地物回波強度的因子很多,如雷達的波長、發射頻率、有效照射體積、發射方向以及極化類型等。從下墊面的性質來看,又有復介電常數、地面粗糙度以及電磁波穿透到某一深度下的表面粗糙度等 。

識別

1)平面位置顯示器識別:形狀與地形一致,邊緣清晰,位置固定不隨時間變化。正常折射情況下,相同仰角下地物回波的範圍,數量一般不會發生變化,在晴天觀測,觀測前先熟記地形,觀測時抬高雷達角度後地物回波在顯示器上快速消失,套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識別地物回波。

雷達技術參數,工作狀態和地形條件以及大氣的折射狀況,決定了地物回波的多少和強弱。

2)距離高度顯示器識別:由於地物回波的高度比氣象目標物低很多,所以回波高度可作為識別地物回波的依據。在距離高度顯示器上,地物回波呈矮小的柱狀。兩頭尖,回波的高度較低。

3)在A/R型距離顯示器上:地物回波通常是固定的,具有相對穩定的特徵,且回波中心呈空心狀,有輪廓清晰的文理結構 。

影響及消除方法

(1) 影響:

a)地物阻擋作用,當雷達仰角較低時,出現地物回波,將無法探測到被地物遮擋的目標,形成探測盲區,一定仰角下,當氣象回波從遠處向測站移來,越過地物後氣象回波範圍將增大,強度增強,形成虛假的回波增加現象。

b)若地物回波離測站較近時,有可能降水回波和地物回波連城一片,這時將影響降水回波的強度,並且不易確定氣象回波的邊界。

(2)消除方法:

抬高仰角後,地物回波的範圍將迅速減小,當天線抬高到一定仰角後(仰角大於或等於測站周圍地物的最大擋角),地物回波將消失。

根據晴天接收到的回波圖製成地物回波圖,在日後雨天觀測時可以去掉雜波區的測值,然後利用周圍區域的資料內插;使用都卜勒天氣雷達可以從移動的雨區中剔除靜物雜波,產生抑制和無抑制回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