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性節假日

地區性節假日

放假,在不少老百姓心中,是個多多益善的好事!2009年02月10日本報獨家披露廣東省政協委員將在省“兩會”上諫言:為廣東百姓爭取更多的假期,建議廣東在國家法定假期外,自主設定地區性節假日。這一訊息,又一次引爆了市民熱切盼望假期的激情。廣東省政協委員馬婭建議,可以對假期進行重新整合,多製造長假,產生更多的“黃金周”,雖然不能保證大家一放假就都去消費,但一旦沒時間,就肯定不會去消費。

概述

節假日人群節假日人群

放假,在不少老百姓心中,是個多多益善的好事!2009年02月10日本報獨家披露廣東省政協委員將在省“兩會”上諫言:為廣東百姓爭取更多的假期,建議廣東在國家法定假期外,自主設定地區性節假日。這一訊息,又一次引爆了市民熱切盼望假期的激情。

簡介

節假日旅遊地方節假日旅遊地方

不過,歡喜過後,不少人開始思考到:在假日制度上,廣東有沒有這樣的自主權,是否具有法律依據?為了拉動內需而增加假期,會否把老百姓的休息權功利化了,放假就真的能刺激到老百姓的消費嗎?廣東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國民旅遊計畫”,能否為廣東向國家爭取到休假的特殊政策…… 自主設定有何依據,全國放假辦法是一種政策,不是一成不變,完全可以大膽嘗試,我們國家不是一個聯邦政府,休假制度還是應該由國家來確定。

主要節日

佤族,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仡佬族,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赫哲族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 每兩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

米闊魯節米闊魯節
扎勒特節扎勒特節

哈尼族“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扎扎”節,每年夏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曆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火把節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 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石林、楚雄、大理 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 二月初八 大姚、雙江 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 二月初八 石林 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 二月初八 景谷 跳蘆笙舞
賽衣節 三月二十八日 大姚 賽衣
三月會 三月二十八 牟定 趕集、跳舞
虎節 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 雙柏縣小麥地沖 跳舞
白族
三月街 三月十四至十六日 大理 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大理 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 六月二十五日 大理村寨 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 日期不一 大理 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 七月末八月初三天 劍川 彈唱白族情歌 。

賽龍舟賽龍舟

法律問題

廣東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認為,廣東自主設定地區性節假日制度,這在法律上是行得通的,緣於當前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不是法律層面的原則,而是一種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廣東作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不應受到太多的約束。只要節假日有利於刺激廣東當前的經濟,拉動內需,就完全可以大膽嘗試。”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薛雲華分析,《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由國務院發布,這是辦法,並不是法律。因此如果廣東自主設定地方性節假日,不存在上位法和下位法相衝突的問題,但是必須履行一定的報批程式才行。並且廣東作為全國唯一的國民旅遊計畫示範省,根據地方需要自主設定地區性假期,在不影響全國“一盤棋”的前提下,應該沒有問題。
不過,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表示,此舉不大可能,理由是我們國家不是一個聯邦政府,休假制度還是應該由國家來確定,地方政府是沒有這種權力的。去年廣西為慶祝自治區成立50周年,12月11日全區放假1天。那是因為廣西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屬於少數民族的節日,由少數民族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根據各民族習慣,可以自行決定,這是他們的自治權利。

如何自主設定假期

增加具有“廣東特色”的傳統節日假期和恢復“五一”黃金周,增加假期後若不理想,往回走就難了,可建立完善“彈性假期” 在如何設定上,眾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公眾的呼聲更是出奇一致,那就是增加具有“廣東特色”的傳統節日假期和恢復“五一”黃金周。 朱列玉對正月初七的“人日”印象很深,在廣東陽江,無論是在當地工作的還是出門務工創業的人士,這一天大都不出遠門,而是踏踏實實地待在家過。“這是很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節日,可以特定為廣東人而放。” 廣東省政協委員馬婭建議,可以對假期進行重新整合,多製造長假,產生更多的“黃金周”,雖然不能保證大家一放假就都去消費,但一旦沒時間,就肯定不會去消費。 “廣東的傳統節日,冬至和重陽也很重要。”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朱征夫認為冬至也是一個有廣東特色的節日,可以被列入廣東的地區性假期。 “我個人期望能恢復‘五一’黃金周。”薛雲華說,過去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一年有兩個黃金周。說實話,在“帶薪休假”制度難以全 面落實的現狀下,只有依靠黃金周才能滿足市民旅遊、探親、休息的不同需求。 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教授常會友則提醒,增加假期容易,但如果增加後效果不理想,再想往回走就難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應當慎重。常會友認為,應當在建立和完善“彈性假期”上下功夫。有了“彈性假期”,對旅遊的拉動作用會更加明顯。

是利是弊

廣東人多、工作崗位少,多放些假,可增加就業崗位,這些都是“無薪假期”,等於降薪,未必每個人都樂意除雙休日之外,目前全年國家規定的法定假日共有11天,廣東如果在自主增設地區性假日,假期會不會太多了?一旦假期過多,會不會給社會的生活、生產帶來負面影響?
對此,朱列玉認為不必擔心。原因在於,廣東人多、工作崗位少,多放些假期,還可以增加就業崗位;並且現在不少“上班一族”都反映工作壓力大,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一放假工作節奏就慢下來,身體變好了,又能創造就業。
不過,王則楚卻覺得當前節假日已經處於飽和狀態了,只是分布不均衡而已。“我們是勞動密集型的國家,當然可以多放假,但這些都是‘無薪假期’,等於降薪,未必就見到每個人都樂意。

社會分析

質疑放假拉動內需
老百姓消費能力絲毫不減,放假可以拉動旅遊之外許多消費,這樣的目的只是表象,真正應該的是要保障老百姓的休息權。
有人認為,廣東自主進行節假日制度改革,在今年經濟環境疲軟、以“國民休閒計畫”和廣東決定推動旅遊的背景下,顯得挺合理的。但也有意見質疑,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目前還未見底,本來就很脆弱的居民消費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也就顯得更加“保守”,即使增加假期,他們是否會有錢消費、是否敢於拿出錢來消費?究竟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能起到多大作用,還是一個未知數。
廣東省政協委員魯開垠說,不要期望給多幾天假日,所有人就都鎖起門跑到外面去旅遊,放假不僅可以旅遊,還可以是其他消費。過年前都說金融危機影響到經濟,但走市場就可以發現廣東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絲毫不減。
農民工代表、列席省政協會議的東莞市政協委員龔玉文坦言,他們平時的假期很少,就算有長假,他們也很少會選擇出遊,畢竟沒有這個經濟實力。
“增加假期是政府為了拉動內需,這也太功利了吧!”有市民如此評價。朱征夫也覺得這樣的目的應該只是表象,真正應該是要保障老百姓的休息權,讓他們生活得更自由。

旅遊計畫

藉機國民旅遊計畫
可以參照深圳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經驗,向國家要政策 今年初,廣東在全國率先推行國民旅遊計畫,成為首個“全國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區”。該計畫包括:積極推行帶薪休假制度和實行學生修學旅遊制度,鼓勵企事業單位開展獎勵旅遊、福利旅遊等。 “國家要求廣東要作為第一個搞國民旅遊的示範省,就需要有一個相應的配套機制。這是廣東提出自主設定地區性節假日一個很好的機會。”眾多省政協委員認為,國民旅遊計畫是一個強大的政策支持,可以參照深圳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經驗,向國家要政策。廣東省政協特聘委員、廣之旅董事長鄭烘提出,要推行這個計畫,更主要體現在帶薪休假的落實。

影響環境

環境破壞旅遊活動對水、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等旅遊資源要素和生態環境系統都有不利影響。伴隨旅遊業的發展,遊客、車輛、物資等大量湧入旅遊地,旅遊區出現了水質惡化、大氣污染、土地板結、岩石(山體)坍塌等現象,這些對旅遊資源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旅遊對資源與環境的破壞,尤其表面在水體資源與環境方面。有趣用水需求迅速增長,景區內的自然水體被大量開發為生產和生活用水,從而改變了自然水體的分布狀態,影響水體旅遊資源的觀賞價值。同時,生產和生活廢水排放量急劇增加,大量未經有效治理而排放的廢水污染了水體和土地,損害和破壞整個旅遊資源。另外,為滿足用水需求而大量開採地下水,還會引起地面坍塌、土壤鹽鹼化、海水入侵等地質災害,威脅旅遊資源與旅遊地的生態環境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