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明珠

地下明珠

地下明珠,中藥名。為茅膏菜科植物茅膏菜Y.Z.Ruan或光萼茅膏菜var. Y.Z.Ruan的球莖。茅膏菜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光萼茅膏菜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祛風勝濕,活血止痛,散結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筋骨疼痛,腰痛,偏頭痛,跌打損傷,瘧疾,瘰癧,腫毒,目赤,翳障,疥瘡,亦可用於小兒破傷風,肺炎,感冒。

基本信息

別名

落地珍珠、鐵秤錘、土地子、一粒金丹、陳傷子、鐵鈕子、山砒霜、泥里珠、 寸金黃、一滴金丹、地下珍珠、內寶珠、茅膏菜根。

入藥部位

球莖。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小毒。

歸經

歸肺、肝、胃經。

功效

祛風勝濕,活血止痛,散結解毒。

主治

筋骨疼痛,腰痛,偏頭痛,跌打損傷,瘧疾,瘰癧,腫毒,目赤,翳障,疥瘡,亦可用於小兒破傷風,肺炎,感冒。

相關配伍

1、治婦女白帶,血崩:地下明珠0.5-1.5g,研末沖服;或泡酒(1:5)服,1次5-10ml,每日2-3次。(《中國民族藥志》)

2、治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前列腺炎:取地下明珠適量,研粉調敷穴位上,外蓋敷料固定,8-12小時取下,發泡。10天1次,3次1療程。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敷大椎穴、肺俞穴;慢性前列腺炎,敷關元、命門穴等。(《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小兒驚風,肺炎,感冒:地下明珠乾品,研粉。1次1g,每日2-3次。(《中國民族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研粉,0.5-1.5g;或磨汁;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或穴位,作發泡劑。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內服過量可有頭暈、思睡現象。

採集加工

夏季採挖,採集時間一般僅10-20天,過時全草枯萎,就無法尋找。採得後貯存沙土內,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1、茅膏菜:又名盾葉茅膏菜。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有時呈攀援狀,高9-32cm,有紫紅色汁液。鱗莖狀球莖紫色,直徑約6mm。基生葉密集成近一輪或最上幾片著生於節間伸長的莖上;退化基生葉線狀鑽形,長約2mm;不退化基生葉圓形或扁圓形,花時枯凋;莖生葉互生,盾狀,半月形或半圓形,長2-3mm,邊緣或葉上面有多數頭狀腺毛,分泌粘液,形成露珠狀。螺狀聚傘花序生於枝頂和莖頂;苞片楔形或倒披針形,具花3-22朵;花萼5-7,背面疏或密被長腺毛,邊緣具長腺毛;花瓣5,楔形,白色、淡紅色或紅色,長於萼片並具有色縱紋;雄蕊5,長約5mm;雌蕊單一,子房上位,l室,花柱3-5。葫果長2-4mm,2-4室背開裂。種子細小,橢圓形,種皮脈紋加厚成蜂房格狀。花、果期6-9月。

2、光萼茅膏菜:本變種與前變種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萼背無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片2-4,稀5。

生長環境

1、茅膏菜:生於海拔1200-3650m的山坡潮濕地的松林下、草叢中或溪溝邊。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

2、光萼茅膏菜:生於山坡、溪邊草叢、灌叢和疏林下。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鑑別

球莖呈不規則的球形,直徑3-8mm,表面棕黑色,粗糙,皺縮,有不規則皺紋,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底部有鬚根痕,有的殘留淺棕黑色的鱗片葉。質輕而硬,切面黃色、淡棕紅色至淡棕色,粉性,在放大鏡下觀察有亮晶小點。氣微,味微澀。

現代套用

治療疔瘡。

相關論述

1、《杭州藥用植物志》:“治風濕性疼痛,頭痛,四肢痛及跌傷、碰傷。”

2、《貴州民間藥物》:“治難產。”

3、《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無名腫毒,瘋痛,眼生星翳,瘧疾,疥瘡。”

4、《江西草藥》:“活血、散結、止痛。”

5、《廣西本草選編》:“祛風濕,散結止痛。主治風濕關節痛,內傷胸痛,跌打損傷,瘰癧,角膜雲翳,翼狀胬肉。”

6、《安徽中草藥》:“抗瘧散結,清熱止痢,止血。”

7、《湖北中草藥志》:“用於跌打損傷,腰肌勞損,筋骨疼痛,偏頭痛等症。”

8、《中國民族藥志》:“主治小兒破傷風”(仫佬族),“小兒驚風、肺炎、感冒”(彝族),“急慢性角膜炎”(壯族)。

中藥方劑之地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地芝丸
地金丸
地榆飲
地黃阿膠散
地黃雄黃散
地黃青娥湯
地黃餅
地黃鹿茸丸
地黃麥門冬煎
地黃黃芩湯
地黃黃連湯
地黃龍牡榴梅散
地龍丸
地龍散加減
地龍湯
地龍油
地龍浸液
地龍片
地龍粉霜丹
地龍糞散
地龍糞餅子
地黃敷方
地黃汁湯
地黃滋陰湯
地黃生薑煎丸
地黃益母湯
地黃紫蘇煎
地黃罨方
地黃肉桂湯
地黃膏子
地黃膏子丸
地黃艾葉湯
地黃芍藥芩柏湯
地黃芎窮丸
地黃薄荷湯
地黃通經丸
地骨皮飲子
地骨膏
地骨酒
地髓散

地髓湯
地髓煎
地髓煎丸
地鱉散
地鱉紫金丹
地黃丸
地黃二至丸
地黃五味丸
地黃人參湯
地黃餘糧湯
地黃養血湯
地黃加減湯
地黃雙桂湯
地黃葉豬腎羹
地黃合劑
地黃大補丸
地黃乾漆丸
地膚子丸
地膚子散
地膚子洗劑
地膚子煎劑
地膚散
地膚湯
地膚煎
地膽丸
地膽散
地膽膏
地黃醴
地芩飲
地苓芍桂湯
地菘苗散
地萹蓄散
地血散
地連散
地黃金粉煎
地金湯
地錦湯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地扁竹散
地松塗方
地柏清腸湯

地榆丹
地榆合劑
地榆槐角丸
地榆樗皮丸
地榆油膏
地榆絹煎
地榆膏
地榆芍藥湯
地榆解熱湯
地榆降血飲子
地黃門冬湯
地榆飲子
地榆黃連散
地王止血散
地瓜葛根煎
地仙散
地仙酒
地奧心血康
地黃竹茹湯
地柏散
地膚酒
地膚飲
地骨皮丸
地骨皮露
地黃糟裹方
地榆水
地黃門冬酒
地黃汁
地黃羊脂煎
地黃飲子
地黃小煎
地黃沉香丸
地龍水
地黃酒酥
地黃芍藥湯
地黃金粉散
地骨散
地羅湯
地羅甘桔玄冬湯
地丁湯

地丁膏
地下明珠
地仙丸
地仙丹
地黃石斛丸
地骨白皮湯
地仙飲
地參菊花湯
地黃石英酒丸
地乾丸
地骨皮湯
地骨皮粥
地榆敗毒散
地榆防風散
地黃散
地骨皮飲
地黃酒
地黃粥
地黃煎
地黃煎丸
地黃飲
地榆丸
地耳散
地黃花粥
地龍散
地丁飲
地榆散
地魄湯
地膚大黃湯
地黃湯
地榆湯
地榆油
地六湯
地黃膏
地膚子湯
地骨皮散
地黃餺飥
地仙煎
地輸湯
地連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