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飲

地黃飲具有滋陰助陽,化痰開竅的功效。

地黃飲1

正文

地黃飲1

來源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

熟乾地黃(焙) 巴戟天(去心) 山茱萸(炒) 肉蓯蓉(酒浸,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臍) 石斛(去根) 五味子(炒) 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麥門冬(去心,焙) 遠志(去心) 菖蒲各15克

用法

上藥銼碎。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功用

滋陰助陽,化痰開竅。

主治

暗痱。下元虛衰,虛陽上浮,痰濁上泛,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現用於中風后遺症、各種脊髓病變之偏枯、失語屬於精虛痰實者,亦可用於全身性瘙癢症。

方論

方中熟地黃、山萸肉滋補肝腎之陰,石斛、麥冬養陰生津,兼清虛火,巴戟天、肉蓯蓉、附子、肉桂溫養腎中真陽,上述八味,陰陽並補,以治腎虛,再以菖蒲、遠志、茯苓化痰開竅,交通心腎,五味子收斂耗散之真氣,生薑、大棗和藥調中。配合成方,共奏補腎填精,化痰開竅之功。
按:《宜明論方》卷二"地黃飲子"即本方加薄荷。主治同。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地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地芝丸
地金丸
地榆飲
地黃阿膠散
地黃雄黃散
地黃青娥湯
地黃餅
地黃鹿茸丸
地黃麥門冬煎
地黃黃芩湯
地黃黃連湯
地黃龍牡榴梅散
地龍丸
地龍散加減
地龍湯
地龍油
地龍浸液
地龍片
地龍粉霜丹
地龍糞散
地龍糞餅子
地黃敷方
地黃汁湯
地黃滋陰湯
地黃生薑煎丸
地黃益母湯
地黃紫蘇煎
地黃罨方
地黃肉桂湯
地黃膏子
地黃膏子丸
地黃艾葉湯
地黃芍藥芩柏湯
地黃芎窮丸
地黃薄荷湯
地黃通經丸
地骨皮飲子
地骨膏
地骨酒
地髓散

地髓湯
地髓煎
地髓煎丸
地鱉散
地鱉紫金丹
地黃丸
地黃二至丸
地黃五味丸
地黃人參湯
地黃餘糧湯
地黃養血湯
地黃加減湯
地黃雙桂湯
地黃葉豬腎羹
地黃合劑
地黃大補丸
地黃乾漆丸
地膚子丸
地膚子散
地膚子洗劑
地膚子煎劑
地膚散
地膚湯
地膚煎
地膽丸
地膽散
地膽膏
地黃醴
地芩飲
地苓芍桂湯
地菘苗散
地萹蓄散
地血散
地連散
地黃金粉煎
地金湯
地錦湯
地骨白皮五味飲子
地扁竹散
地松塗方
地柏清腸湯

地榆丹
地榆合劑
地榆槐角丸
地榆樗皮丸
地榆油膏
地榆絹煎
地榆膏
地榆芍藥湯
地榆解熱湯
地榆降血飲子
地黃門冬湯
地榆飲子
地榆黃連散
地王止血散
地瓜葛根煎
地仙散
地仙酒
地奧心血康
地黃竹茹湯
地柏散
地膚酒
地膚飲
地骨皮丸
地骨皮露
地黃糟裹方
地榆水
地黃門冬酒
地黃汁
地黃羊脂煎
地黃飲子
地黃小煎
地黃沉香丸
地龍水
地黃酒酥
地黃芍藥湯
地黃金粉散
地骨散
地羅湯
地羅甘桔玄冬湯
地丁湯

地丁膏
地下明珠
地仙丸
地仙丹
地黃石斛丸
地骨白皮湯
地仙飲
地參菊花湯
地黃石英酒丸
地乾丸
地骨皮湯
地骨皮粥
地榆敗毒散
地榆防風散
地黃散
地骨皮飲
地黃酒
地黃粥
地黃煎
地黃煎丸
地黃飲
地榆丸
地耳散
地黃花粥
地龍散
地丁飲
地榆散
地魄湯
地膚大黃湯
地黃湯
地榆湯
地榆油
地六湯
地黃膏
地膚子湯
地骨皮散
地黃餺飥
地仙煎
地輸湯
地連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