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山脈

圖蓬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 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最高峰。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

山脈(英文名稱為Mountain)地質學範疇,指呈線裝延伸的山地。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稱之為山脈。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幾個相鄰山脈可以組成一個山系,如喜馬拉雅山系,包括柴斯克山脈、拉達克山脈西瓦利克山脈和大、小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著名的山脈主要有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等。
山脈圖形

山脈-山的形成

山脈的形成都是因為地殼的斷層和褶皺。新山系高聳而呈鋸齒狀;老山系則因受風化和侵蝕作用的破壞,顯得圓滑。
山脈-種類
山脈按照其形成的方式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褶皺山

褶皺山兩個板塊相互推擠,地殼會彎曲變形,形成山脈。
火山山
火山山岩漿從地球深處岩漿倉噴發出來形成火山,噴射出的熔岩、火山灰和岩塊形成高高的火山錐。
斷層山
斷層山地球板塊互相碰撞,使地殼出現斷層或裂縫,巨大岩塊受擠上升。
冠狀山
冠狀山地殼下的岩漿往上涌,使地球表層的岩石向上隆起,形成冠狀山。

山脈特徵

有些山上的環境十分惡劣。越往上走,氣溫就越低,空氣越稀薄,風颳得更大。山上的動植物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山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帶,無論是熱帶地區的山還是溫帶地區的山,無論是孤立的火山峰還是山脈中的一部分,山的分布都是相似的。

山脈分布

地球上的高大山脈都是褶皺山脈,它們是由於大陸邊緣受到擠壓或大陸板塊互相碰撞而形成的。世界上的斷塊山不太引人注意,它們是由斷裂活動造成的。在褶皺山區或斷塊山區都可能形成火山。

山脈區別峰巒

山脈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稱之為山脈。構成山脈主體的山嶺稱為主脈,從主脈延伸出去的山嶺稱為支脈。幾個相鄰山脈可以組成一個山系,如喜馬拉雅山系,包括柴斯克山脈、拉達克山脈、西瓦利克山脈和大、小喜馬拉雅山脈。而峰巒則是(一)連綿的山峰例1:峰巒起伏例2:峰巒重疊(二)小而尖的山所以山脈有一定的空間延展性,而峰巒主指範圍較窄。

中國主要山脈

中國主要山脈的分布
中國的山脈主要有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等。(1)東西走向的山脈:中國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為:①天山——陰山;②崑崙山 ——泰山;③南嶺(讀中國地形圖,明確它們的位置)。其中秦嶺是劃分中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中國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也有三列:自西向東,依次為①大興安嶺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這一條線以西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以東以平原、丘陵為主。②長白山脈——武夷山脈;③台灣山脈。三列山脈在地質歷史時期是受擠壓、隆起的褶皺山,在山脈之間的地帶大多為沉降帶,地質歷史上沉積了豐富的有機質,因此形成了煤、石油(氣)等礦產資源。(3)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橫斷山脈、寧夏西部的賀蘭山等,其中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4)其它走向的山脈還有:西北——東南的山脈,如阿爾泰山脈(位於新疆北部、中蒙、中俄邊緣),祁連山山脈等;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位於中國西南(中印、中尼邊境),它是由幾列平行排列的巨大山脈組成的山系。世界上海拔超過8000米的山峰大多集中於此,其中珠穆朗瑪峰海拔 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珠峰是極好的登山、旅遊、科考場所。

世界十大山脈

世界上最高的山
1.安第斯山脈東西寬的平均是241 公里,最寬處在阿里卡(Arica)至聖他克盧斯 (Santa Cruz)之間,寬約750公里。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海拔超過6000米。長約7500公里,是喜瑪拉雅山脈的三倍,也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相對於海底及地球最長的山脈中洋脊 (長約80000公里)。 安第斯山脈(Andes,Cordillera delos)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幹。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互平行,並同海岸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大體上與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脈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達島,南段伸至火地島。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 、玻利維亞 、智利 、阿根廷等國 ,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 南緯20°沿線 )為800千米 ,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 ,間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的最高峰。地質上屬年青的褶皺山系。地形複雜。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冰川發達,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發祥地;北段山脈條狀分支,間有廣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頻繁。圖蓬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氣候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富森林資源以及銅、錫、銀、金、鉑、理、鋅、鉍、釩、鎢、硝石等重要礦藏。山中多埡口,有橫貫大陸的鐵路通過。
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最高峰。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系,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阿爾卑斯運動,歷經多次褶皺、抬升以及斷裂、岩漿侵入和火山活動,地殼活動仍在繼續,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按構造地形特徵,分為北、中、南3段。① 北段( 南緯4°以北):山脈成條狀分支 、隔以廣谷和低地 ,各條山脈多代表背斜構造,通過侵蝕,軸部出露花崗岩、片麻岩等古結晶岩,兩翼則殘留著白堊紀、第三紀砂岩和石灰岩。②中段( 南緯4°~27°):寬度和高度顯著加大,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楔入寬闊的山原——玻利維亞高原。③南段(南緯27°以南):高度和寬度逐漸減縮,東、西科迪勒拉合而為一。由於縱橫斷層交錯,加以第四紀冰川和流水的侵蝕作用,山地顯示分割破碎的形態,普遍具有阿爾卑斯型地貌特徵。
安第斯山區的主要礦藏有有色金屬、石油、硝石、硫磺等。有色金屬礦多與第三紀、第四紀火山活動和岩漿侵入有關,特別是以礦脈和岩脈形式侵入到上層的岩漿體,如安山岩、閃長岩、玢岩等。最突出的是銅礦,礦區從秘魯南部至智利中部,為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銅礦床的一部分。石油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北段的山間構造谷地或盆地中。
氣候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垂直分帶明顯,隨緯度、高度和坡向而異。北段地處低緯,綜合反映熱帶濕潤的基本特徵。低地和低坡地帶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7℃以上,年降水量多超過2000毫米,熱帶山地常綠林所占比重很大。由下向上,氣候和植被類型依次更替,直至高山冰雪帶,垂直帶圖譜完整。中段自北向南氣溫年較差增大,降水量減少,主要反映乾旱特徵。南段地處中、高緯,體現溫涼濕潤特徵。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低於10℃。
雄偉壯觀的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開發最早的地區,中段山區保留著古代印加帝國的許多文化遺蹟。居民主要為印歐混血種,其次為印第安人克丘亞族和艾馬拉族。泛美公路沿縱向谷地和海岸溝通安第斯山區各國。
2.阿爾卑斯山是一座位於歐洲的著名山脈,它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它可以被細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勃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奧斯特谷(義大利西北部一自治區)到布勒內山口(奧地利和義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勒內山口到斯洛維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8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 平均海拔約3000米。 歐洲中南部大山脈,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雖然阿爾卑斯山脈並不像其他第三紀時期隆起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地斯山脈和落磯山脈等,那樣高大,然而它對說明重大地理現象卻很重要。阿爾卑斯山脊將歐洲隔離成幾個區域,是許多歐洲大河(如隆河、萊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許多支流的發源地。從阿爾卑斯山脈流出的水最終注入北海、地中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由於其弧一般的形狀,阿爾卑斯山脈將歐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氣候帶與法國、義大利和西巴爾幹諸國的地中海地區隔開。
經過多少世紀演變出來的與眾不同的阿爾卑斯型畜牧經濟,自19世紀以來已有改變,這裡以當地原料和發展水電為基礎已興辦起工業。阿爾卑斯山脈已經成為數百萬歐洲人和其他世界各地觀光客的夏季和冬季遊樂場。阿爾卑斯山脈脆弱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受到如此巨大的人流衝擊,已成為世界上受威脅最嚴重的山脈之一。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呈一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勢雄偉,風景幽美,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晶瑩的雪峰、濃密的樹林和清澈的山間流水共同組成了阿爾卑斯山脈迷人的風光。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候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南歐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山地氣候冬涼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溫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0℃。整個阿爾卑斯山濕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邊緣地區年降水量和山脈內部年降水量差異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為終年積雪區。阿爾卑斯山區常有焚風出現,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都發源於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又有利於發電。此外,此地棲息著各種動植物,代表有阿爾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鳥、小羚羊土撥鼠等。
3. 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主要山脈,北起約克角半島,南至維多利亞州,與海岸線大致平行,長約3000公里,寬約200至300公里,最高峰科修斯科山為澳洲大陸最高點,海拔2230米。該嶺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嶺,故而得名。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於背風位置,氣候乾旱。它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其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裡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亞全國的最高點
4. 崑崙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於東經97°-99°處與巴顏喀拉山脈和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相接,北鄰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山脈全長2500餘公里,寬130-200 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一般認為最高峰是常被稱為「崑崙山」的慕士山(海拔7282米),位於新疆自治區和田南面,但實際公格爾山(7719米)最高。 從東經81°附近起為東段,轉為東西方向,共分3支:北支為祁曼塔格山,構成柴達木盆地的西南邊緣;中支為阿爾格山,東延為布爾汗布達山,阿尼瑪卿山(積石山);南支為可可西里山,東延為巴顏喀喇山。巴顏喀喇山為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其北的黃河迂迴在寬谷中,谷底有大片的湖沼,以扎陵湖鄂陵湖為最大。其南的長江河源段乾支流局部地段已割出峽谷。東崑崙山山勢降低到5000~6000米,僅少數高峰如木孜塔格峰(7723米)超過7000米。
冰川主要分布在西段,即喀什噶爾河源與克里雅河源間的400千米地段,雪線海拔5600~5900米,冰川面積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是中國現代大冰川區之一。
玉龍喀什河上游的玉龍冰川長25千米,是此地區目前已知最大的冰川。處內陸中部,氣候乾燥。西崑侖荒漠帶上升到3200米,只有少數河谷局部濕潤地段出現雲杉林和圓柏灌叢。3000米以上高山區大多是裸岩峭壁。東崑崙山更為乾燥,荒漠帶上升到3400米 。高等植物約有100多種,以墊狀植物為主。高原特有動物藏羚羊、野氂牛、野驢等能利用高寒草場繁育。崑崙山北麓大斷裂帶是強地震帶。
土衛五上有一處峽谷以崑崙山的名字命名。
5. 阿特拉斯山脈位於非洲西北部,長2,400公里,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三國 (並包括直布羅陀半島),把地中海西南岸與撒哈拉沙漠分開。最高峰為圖卜卡勒峰 (Jbel Toubkal,海拔4,167公尺),位於摩洛哥西南部 (31°03′43〃N, 7°54′58〃W)。非洲北部山脈。阿特拉斯山脈形成馬格里布(阿拉伯世界的西區)國家的主脈,這些國家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山脈全長超過2,000公里(1,200哩),起自西南的摩洛哥海港阿加迪爾(Agadir)至東北部的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
6.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位於亞洲的中國與尼泊爾之間,分布於青藏高原南緣,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北緯35°14'21",東經 74°35'24",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北緯29°37'51”,東經95°03'31”,海拔7756米),全長 2400公里。主峰珠穆朗瑪(Everest)海拔高度8844.43米。 根據板塊構造學,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所以現在喜馬拉雅山仍然在緩慢上升中。喜馬拉雅山脈約有70多個山峰。 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00米(24,000英尺)。其中之一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稱埃佛勒斯峰,薩加·瑪塔峰),高達8844.43米(29,017.16英尺)。這些山的偉岸峰顛聳立在永久雪線之上。數千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對於南亞民族產生了人格化的深刻影響,其文學、政治、經濟、神話和宗教都反映了這一點。冰川覆蓋的浩茫高峰早就吸引了古代印度朝聖者們的矚目,他們據梵語詞hima(雪)和alaya(域)為這一雄偉的山系創造了喜馬拉雅山這一梵語名字。如今喜馬拉雅山脈為全世界登山者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同時也向他們提出最大的挑戰。
該山脈形成印度次大陸的北部邊界及其與北部大陸之間幾乎不可逾越的屏障,系從北非至東南亞太平洋海岸環繞半個世界的巨大山帶的組成部分。喜馬拉雅山脈本體在查謨和喀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有爭議地區的帕爾巴特峰(8,126米〔26,660英尺〕)至西藏南迦巴瓦峰(7,756米〔25,445英尺〕)之間,從西向東連綿不斷橫亘2,500公里(1,550哩)。兩個喜馬拉雅山王國尼泊爾和不丹位於山脈東、西兩端之間。喜馬拉雅山脈在西北與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交界,在北面與西藏高原接壤。喜馬拉雅山脈從南至北的寬度,在201~402公里(125~250英里)之間。總面積約為594,400平方公里(229,500平方英里)。
西起帕米爾高原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約2500公里,寬200-300公里。
經緯度:27° 59' N, 86° 56' E (北緯27度59分,東經86度56分)。
喜馬拉雅山源於始初,創世之神在無意間所創,盤古女媧未出世之前天地混沌,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深耕,深耕之名是後神稱之,宇宙原是深耕之母的身體,深耕來到地球時,宇宙中還混亂不堪,他的父親正慢慢的整理宇宙的殘物,將他們一個個"放整齊".。這時深耕還沒有軀體,他也是一種能量,但卻有意識,只有他可以再混沌的地球上修行,他慢慢發現這個世界好神秘,他發覺天地,發覺了靈,分別傳授給四個小生靈一門修行的法門。老大鴻鈞,修“玄清氣”,老二混鯤,修“玄靈氣”,老三女媧,修“玄空氣”,老四陸壓,修“玄明氣”,合之則為“清靈空明”。後人分別尊其為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
但後來盤古開天后大地開始越變越美,他卻還是一個虛體之靈,之後又過了五百年孤獨至極的他來到了神州大地的一個角落棲身於一個小石子身上,扎地而生,過了1000年,他的能量太過強大便讓小石子發生了變化,他慢慢長大長高,直到今天成為世界最高峰,可是他依然再長高,一切沒有變,他的父親還是在整理宇宙的殘物。
7. 阿爾泰山脈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羅斯境內。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2000公里, 海拔1000—3000 米。森林、礦產資源豐富。從漢朝就開始開採金礦,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達5萬多人。從戈壁(沙漠)向西西伯利亞,綿亘約2,000公里(1,200哩),呈西北—東南走向。
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屬中段南坡,山體長達500餘公里,南鄰準噶爾盆地。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為友誼峰,海拔4374米,發育有現代冰川;西部的山體最寬,愈向東南愈狹窄,高度亦漸低下;從東北部國境線,自西北向東南山勢逐漸降低到3000~3500米左右。山前有西北大斷裂。向南西逐漸下降到額爾齊斯河谷地,呈4級階梯,山地輪廓呈塊狀和層狀;只在高山地區有冰蝕地形並有現代冰川;除沿北西向斷裂作串珠狀分布有斷陷盆地外,無大型縱向谷地;阿爾泰山堪稱典型的斷塊山。
參差的山嶺將諸如鄂畢河(向北注入北冰洋)及其主要支流額爾齊斯河這樣的大河的水與流入浩瀚的中亞盆地的河流的水分離開來。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出山後受斷裂控制,匯入額爾齊斯河流向西北,成為鄂畢河上游,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顯。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生長西伯利亞松、西伯利亞冷杉、雲杉等;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為良好的夏季牧場。低處山間盆地有少量農業。山地富藏有色金屬(包括金礦)。
8. 祁連山脈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位於青藏高原北緣,地跨甘肅和青海,西接阿爾金山山脈,東至蘭州興隆山,南與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湖相連,山脈西北至東南走向,由數條近似平行的山脈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長約2000公里,寬200—500公里,平原河谷占山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祁連山東段山勢由西向東降低,包括走廊南山-冷龍嶺-烏鞘嶺,大通山-達坡山,青海南山-拉背山三列平行山系 。其間夾有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青海湖盆。有冰川3306條,面積2063平方千米。祁連山區的水系呈輻射狀:以哈拉湖到東經99°一帶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在山前形成大綠洲。東部海拔2500~3300米分布有寒溫帶針葉林。森林資源破壞嚴重,野生動物減少。1987年建有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礦藏豐富。狹義的祁連山,指最北的一支的走廊南山和冷龍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有冷龍嶺(4843米)、祁連山(5547米)和疏勒南山(5808米)。
祁連山區的水系呈輻射-格狀︰以哈拉湖到東經99°一帶為中心,向四周較低處輻射。又受西北-東南走向的構造控制,順此方向的河谷長大寬展,橫向切穿山脈的河谷成為峽谷。由於北部、東部山地高大,雨雪較多,東部的大通河、湟水等水量豐富,得以匯入黃河而為外流區。北部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黨河水量也較多,在山前形成大綠洲。綠洲面積由東向西逐漸減小。祁連山南部比較乾燥,以柴達木盆地為基準,高差較小,河流短促。祁連山東部分布有寒溫性針葉林,自東向西發育程度衰減,分布高度則上升,計東部為2,500∼3,200公尺,中部為2,700∼3,300公尺,最後以斑塊狀消失於北大河附近。森林破壞嚴重,野生動物減少,紫貂等珍貴動物已滅絕。礦藏豐富,鏡鐵山的鐵礦,木里和魚卡的煤礦,宗務隆山的金屬礦都有重要經濟價值。
9. 秦嶺是中國境內東西走向的一座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崑崙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
秦嶺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國大陸東半壁的第一高峰(號稱群峰之冠)。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秦嶺-淮河一線更是中國東部的天然南北分界線。
10. 念青唐古拉山脈位於西藏自治區中東部。近東西走向。西側岡底斯山脈,東側橫斷山脈。全長1400公里,平均寬80公里。平均海拔5000—6000米。山峰高度6,000∼7,000公尺,主峰念青唐古拉峰位於納木錯南,海拔7,111公尺,山嶺陡峻。東段波密、察隅一帶河谷飛降到2,000∼3,000公尺,形成高山深谷。降水量大,有利冰川發育,為中國季風海洋性冰川區。察隅北境的阿札冰川源出海拔6,610公尺的若尼峰,峰上雪線不過4,600公尺,冰川延伸20公里,末端下降到2,500公尺,穿行於森林帶中。由於冰川補給量和消融量大,經常發生爆發性土石流,造成嚴重災害。念青唐古拉山北坡為地震活動帶,納木錯東的當雄與1951、1952年曾為分別發生8級和7.5級地震。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屬斷塊山。西接岡底斯山脈,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同時將西藏劃分成藏北.藏南.臧東南三大區域。長700千米,終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西北側為藏北大湖區,其中最大的是納木錯湖。拉薩市位於山脈東南側。在拉薩市與納木錯之間,有三峰並峙,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山嶺陡峻。東段波密縣察隅縣一帶的河谷下降到海拔2000~3000米,形成高山深谷。降水量大,有利於冰川發育,為海洋性季風冰川區。察隅縣北部的阿扎冰川源出海拔6610米的若尼峰,峰上雪線不過4600米,冰川延伸20千米,末端下降到2500米,穿行於森林帶中,形成藍白兩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觀。是雅魯藏布江與怒江的分水嶺。由於冰川補給量和消融量大,經常發生暴發性土石流,造成嚴重災害。念青唐古拉山的北側地質構造活動頻繁,地震活動頻繁,納木錯東的當雄縣於1951、1952年曾發生過8級和7.5級地震。

山脈世上最長山脈

南美安第斯山脈
世界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在南美洲大陸的西部邊緣,聳立著一條縱貫南北的巨大山脈,它猶如一條長龍靜臥在太平洋的東岸,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不僅是美洲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長的山脈,它南北綿延9000公里,北起特立尼達島,南至火地島,跨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智利等7個國家,占地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安第斯山脈比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還要長出6000公里。安第斯山脈在構造體系上屬於科迪勒拉山系,是年輕的褶皺山脈,山勢高峻而陡峭,挺拔的山峰錦延起伏,恰似一道天然屏障。海拔高度大都在3000米以上。

山脈世上最大山脈

最大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喀喇崑崙山脈,該山脈占有96個高度超過7315.2米的山峰。然而真正的最大山脈在海底,地點在印度洋至東太平洋的海底科迪勒拉山脈,它從亞丁灣取道澳大利亞與南極洲之間的海床至加福尼亞灣,連綿30898.56公里,平均高出海底2438.4米。海底的山脈真雄偉極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