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尼峰

若尼峰

若尼峰,位於中國西藏境內,Ⅱ峰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的第2高峰,整個若尼峰山區附近有20座海拔6千米以上的獨立山峰,其中最高峰若尼峰主峰高約海拔6805米,2009年11月5日及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兩批4人成功登頂位於西藏的海拔6805米若尼峰Ⅱ峰。

概述

人類首次登頂西藏若尼峰其中兩人是中國大學生人類首次登頂西藏若尼峰其中兩人是中國大學生
若尼峰Ⅱ峰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的第2高峰,N29º12´15,E96º41´42,整個若尼峰山區附近有20座海拔6千米以上的獨立山峰,其中最高峰若尼峰主峰高約海拔6805米,屬於未登峰,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攀登若尼峰1峰,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2009年11月5日及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兩批4人成功登頂位於西藏的海拔6805米若尼峰Ⅱ峰。

氣候特點

若尼峰若尼峰
若尼峰地區的氣候覆雜多變,與珠穆朗瑪峰大體相似,冬半年乾燥而風大,為乾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徵。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暴雨引起了頻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雲霧瀰漫,冰雪肆虐的惡劣氣候。12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強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40℃,平均氣溫在-3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只有在10月至11月這段時間,是風季與雨季相互過渡的時節,也就常有3—4次持續2—5天的好天氣,這時便是進行登山活動的絕好時機,好天氣周期持續較長,一般兩周左右。

攀登歷史

2002年,日本神戶大學在該山峰進行實地偵查,登至5300米。
若尼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兩批4人成功登頂位於西藏的海拔6805米若尼峰Ⅱ峰

2003年,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正式對該山峰進行攀登,未能成功,登至5600米。
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西藏崗日嘎部山 群聯合登山偵察隊對該地區進行實地偵查和選擇登山路線。
2009年11月5日及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兩批4人成功登頂位於西藏的海拔6805米若尼峰Ⅱ峰。

進山路線

從拉薩沿川藏公路東行,經八一和波密,到達然烏湖,再沿簡易公路南下30公里,就可到拉古村,直抵拉古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營。這裡海拔4300米,地形相對開闊、避風,且水源充足。

首次登頂

處女峰,意味著處處潛藏著危險,若尼峰地區氣溫低至-30℃以下,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海拔不算太高,但冰川地形複雜,適宜攀登的時段只是從上午10時到下午3時之間的短短几個小時。 2002年日本神戶大學在該山峰進行實地偵察。2007年11月,兩校聯合再作偵察,最終敲定18名登山隊員,其中中方隊員10名、日方隊員8名。
若尼峰若尼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日本神戶大學聯合登山隊將於2009年10月12號,從武漢出發,前往西藏境內攀登位於崗日嘎布山群東部的若尼峰Ⅱ峰(高約6703米),該山峰屬於未登峰,此次攀登若尼峰,是對崗日嘎布山群豐富的山峰資源的探索和開發,同時也是為了滿足近年來國內登山愛好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提高更多的山峰資源和路線,促進我國登山事業的發展。本次攀登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日本神戶大學兩校的第二次攀登未登峰的合作,全隊18名隊員,其中中方隊員10名,日方隊員8名。目前,兩校登山隊分別在各自學校正在積極的準備,10月10號,日方隊員將途徑北京抵達武漢,與中方隊員匯合,兩隊將一同前往拉薩,開始此次活動的攀登。這支隊伍從武漢向西藏進發,行走在有可能塌陷的冰川上,隊員們仿佛乘逆行電梯,格外費勁。“每個人都掉進過冰裂縫”。一次,他們向直線距離1.7公里的某地進發,在冰川上足足走了5公里。
2009年11月5日上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管學院和藝媒學院大二學生德慶歐珠、次仁旦塔向頂峰發起衝擊,下午1時18分登頂。而曾隨中國登山隊把奧運聖火送上珠峰的袁復棟,此次當起了“幕後英雄”。198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協會與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聯合攀登四川境內海拔6168米的處女峰雀兒山成功。當時的7名隊員董范、張志堅、馬欣祥、張偉、張軍、鄭超、孟憲國,現在都成了中國登山界的前輩。張志堅在2008年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時,成了出鏡最多、流淚最多的國家登山隊一員。馬欣祥當了中國登山協會培訓部部長,他首創中國登山節,形形色色的登山協會稱他為“戶外探險教育鼻祖”,為紀念20年前的成功合作,2007年5月,日本神戶大學山嶽協會會長井上達男找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雙方商定聯合攀登西藏境內的若尼峰Ⅱ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