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與友人

《在京與友人》是屠隆的文學作品,該作品創作於明代。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燕市帶面衣,騎黃馬,風起飛塵滿衢陌。歸來下馬,兩鼻孔黑如煙突。人馬屎和沙土,雨過淖濘沒鞍膝。在姓競策蹇驢,與官人肩相摩。大官傳呼來,則疾竄避委巷不及,狂奔盡氣,汗流至踵,此中況味如此。
遙想江村夕陽,漁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曬網罟。酒家白板青簾,掩映垂柳,老翁挈魚提瓮出柴門。此時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絕勝長安騎馬沖泥也。

注釋譯文

(1)燕市:指明代首都北京,它原為春秋燕國都城薊。面衣:用以擋風塵的面罩。
(2)衢陌:通道及田間小路,這裡指大街小巷。
(3)煙突:煙囪。
(4)蹇驢:跛腳的驢子。
(5)委巷:曲巷。
(6)網罟(gǔ):即網。
(7)白板:指沒有上漆的本色木板。青簾:酒帘。
(8)長安:代指京都北京。

作品譯文

在京城街市上帶著面衣(古代遮面的一種服飾),騎著黃馬,風吹塵土滿街飛揚。回來下馬,兩個鼻孔像煙囪一樣黑。人馬糞和沙土混合在一起,下雨之後泥淖淹沒膝蓋和馬鞍,百姓爭著揮鞭趕驢,與做官的人肩膀相互摩擦。大官傳令帶來,就飛速逃到小巷唯恐不及,用盡力氣狂奔,汗水一直流到腳後跟。其中的境況滋味就是這樣。回想夕陽下的江邊小村,捕魚的船回到水邊,夕陽返照進樹林,沙灘像雪一樣潔白;在花叢下曬著漁網,酒家有未上漆的門板和青青的幌簾,垂柳相互掩映,老人提著魚和酒瓮走出柴門。這時與三五個朋友相伴,在沙灘上隨意走走,大大的勝過在都城騎著馬在泥中行進了。

作品賞析

這篇小品,妙在對比。兩幅畫面,前後對照,黑者愈黑,白色愈白。前面的世俗醜態,骯髒雜亂,凸顯出江村黃昏的清新潔靜,悠閒自在。文筆洗鍊,設色巧妙,前面重在“黑”、“黃”;瀰漫“塵”、“煙”;雜以“雨”、“濘”;動詞偏於“飛”、“競”、“狂奔”;而後者著色雅淡,“雪”、“白”、“青”;背景為“花”、“柳”、“沙”、“夕陽”;動詞用“挈”、“提”、“散步”;一面是帝都生活的污濁,艱辛,惶恐,一面是村居生涯的自由,恬淡,幽雅,對照鮮明,予人的印象也極為鮮明。中間以“遙想”轉折,“絕勝長安騎馬沖泥也”收尾,雖然前後景致截然相反,卻一點也不突兀,反而通過比照,令讀者自然而然地厭惡前者而嚮往後者。雖然只是寥寥數語,然而形象生動,繪聲繪色繪影繪情,正見小品文佳處。

作者簡介

屠隆(1542—1605),字長卿,又字緯真,號赤水,又號鴻苞居士,鄞縣(今屬浙江)人。1577年(萬曆五年)進士,任穎上知縣,後來調青浦,遷禮部主事。他與西寧侯宋世恩交情很好,宴遊甚歡。刑部主事俞顯卿曾被屠隆詆毀,於是暗自揭發屠隆與宋世恩生活淫縱,屠隆上疏辯解,自稱受人挾仇誣陷,後來被兩次罷黜。回鄉後,更加縱情於寫詩和飲酒,喜好招待賓客。由於家境貧寒,以賣文為生。史稱屠隆有奇才,“落筆數千言立就”。詩文雜著有《白榆集》、《由拳集》、《鴻苞集》等。又工曲,著有《曇花記》、《修文記》、《彩毫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