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詩人這首詩在詩人所有詩作中最為絢麗飄逸,工藝上也最為講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話傳說,想像力瑰麗斑斕,情景交融,從神仙世界寫到後四句的現實世界,可謂舉重若輕、自然婉轉。毛澤東寫詩在前周、李、樂三人送紀念品於後這怎么可能是因此而創作《七律·答友人》呢所以從這首詩詞的寫作時間上看最初讓毛澤東思緒萬千、詩興大發的“事件”肯定與周世釗、李達、樂天宇三人的“這次贈物”無關而是與樂天宇此前的1961年接家鄉親人的斑竹後的一次“贈送”活動有關。

注釋譯文

詞語註解

⑴九嶷山:《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⑵帝子:指娥皇與女英。傳說中,她們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

⑶翠微:指青山。傳說中九嶷山有娥皇峰與女英峰。

⑷芙蓉國:指湖南省,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⑸長島:今長沙的橘子洲。

⑹我欲因之夢寥廓: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白話譯文

九嶷山上空白雲飄飄,兩名妃子乘著微風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閃爍著淚光,片片紅霞若天風織成絢麗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蕩捲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當歌一曲感天動地。我將為此而夢回祖國遼闊的河山,在我芙蓉盛開的家鄉朗照著清晨的光輝。

原文欣賞

九嶷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

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

芙蓉國里盡朝暉。

1961年

【譯詩】

九嶷山上空白雲飄飄,

兩名妃子乘著微風翩翩下山。

青青的竹枝上閃爍著淚光,

片片紅霞若天風織成絢麗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蕩捲起白色的浪花,

橘子洲當歌一曲感天動地。

我將為此而夢回祖國遼闊的河山,

在我芙蓉盛開的家鄉朗照著清晨的光輝。

【賞析】

詩人這首詩在詩人所有詩作中最為絢麗飄逸,工藝上也最為講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話傳說,想像力瑰麗斑斕,情景交融,從神仙世界寫到後四句的現實世界,可謂舉重若輕、自然婉轉。

那么這首詩到底要寫什麼?而且寫了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作者自己的回答:“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伴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而‘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就是懷念楊開慧的。楊開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現在有的解釋卻不是這樣,不符合我的思想。”(引自蘆荻《在毛主席身邊讀書》一文,此文載於1978年12月29日《光明日報》)

從毛主席自己這段話中,我們明白了作者作這首詩的主旨。而且此詩的題目就是“答友人”,毛主席在這兒所答的友人是他年輕時代在長沙求學時的三個湖南老朋友:林業專家樂天宇、湖南省副省長周世釗和武漢大學校長李達。

樂天宇的家鄉在湖南的九嶷山下,故毛主席稱他為“九嶷山人”。他在60年代初帶領一個科研小組去九嶷山考察斑竹、香杉等情況。後與李達、周世釗(二人均為毛主席的老朋友)聚會,於是決定送幾件九嶷山的紀念品給毛主席,其中有斑竹、斑竹管毛筆等。樂天宇還署名“九嶷山人”寫了一首七言詩《九嶷山頌》“贈呈毛澤東主席案右”。毛主席收到老朋友們的禮物,分外高興,欣然提筆寫了這首詩相答。

所以詩人這首詩的主題是寫友誼與愛情,以及對故鄉的無盡眷念。

此詩起首二句就為我們幻化出一個仙女下山的浪漫飄渺的圖像。神話傳說中舜帝的兩名妃子娥皇與女英正依傍了清風在飄飄降臨。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處。這二行詩也自然讓人想到《楚辭》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詩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今天二位仙子又從青山白雲之間乘風而下了,她們為何而來?為情而來,為美麗的霞姑(楊開慧)而來。

接著的二句寫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楊開慧烈士,詩人早年的妻子的美麗身影,天上人間神人合一,難以區分。斑竹上凝結了萬千晶亮的淚珠,而紅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徵及比喻為楊開慧的英靈。猶如唐代劉禹錫《瀟湘神》一詩的“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一樣,詩人毛澤東也在詩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淚”寄託他對楊開慧的綿綿哀思。這是一種多么深沉的永恆的相思啊!詩人對年輕時的愛侶刻骨銘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過斑竹露珠般的淚花漸漸浸透出來。但英烈的犧牲是美好的,是絢麗的,她已幻化為萬千紅霞飄蕩在祖國萬里河山之上。

這首詩整個場景都屬湖南,自然所寫之情景也立足於湖南。詩人的懷念之情通過最初的四行之後又來到了一個新的畫面,這畫面不僅令詩人高興,同時也可以告慰詩人的朋友以及過逝的親人、愛侶。新中國陣陣洶湧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頭翻卷一曲感動天地的頌歌響徹湘江大地。詩人從憶念之情轉入對欣欣向榮的祖國的感奮之情。

接著最後二行詩人再度緬懷故鄉,並激勵故鄉兒女再織錦繡,再創黎明般的輝煌。其中“我欲因之夢寥廓”化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我欲因之夢吳越”句,以“寥廓”代“吳越”境界更為擴大,隨著這寥廓蒼茫的晨景,詩人似乎真的夢回到他芙蓉盛開,朝霞滿天的家鄉。

另外,再補充一點:“斑竹一枝千滴淚”整個化用清代洪升《黃式序出其祖母顧太君詩集見示》詩中二句中其一:“斑竹一枝千滴淚,湘江煙雨不知春。”但詩人妙化恰切,在上下文的語境中有自然天成之功。

作者簡介

毛澤東像毛澤東像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遺體在北京天安門水晶棺內。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思想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相關考證

毛澤東《七律·答友人》是答華國鋒還是答樂天宇

符騏驛發表於 2008-09-16 22:21:02 鳳凰文化

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誰有人說是答已故知名民主人士周世釗一個人的有人說是答已故中國革命先驅者李達一個人的也有人說是答周世釗、李達和已故農林科學家樂天宇三個人的更有人說是答華國鋒的。三人說最為流行。但做為樂天宇的學生本人堅持一人說是寫給已故農林科學家——樂天宇教授一個人的。

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寫於1961年發表於1963年12月從寫作到發表歷時大約兩年有餘。對這首詩詞的一些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七律·答友人》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其二是《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誰

關於《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誰《毛澤東詩詞集》中注釋為“答周世釗同學”也就是說這首詩是寫給周世釗的。1964年1月毛澤東應英譯者請求就自己詩詞中的一些詞句作口頭解釋時曾表示“友人”是指周世釗。這是“友人即周世釗說”的來由並說毛澤東原稿的原題也是這樣寫的。第二種講法即“三人說”也就是這首詩詞是寫給毛澤東青年時代的三位湖南老友周世釗、李達、樂天宇。本人認為這首詩是寫給樂天宇一個人的學者、作家陳晉在他的《毛澤東之魂》中也說“友人指樂天宇等”。

由胡喬木主編的《毛澤東詩詞選》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是具有權威性的他們也是前兩種說法並對本人的第三種有研究價值的觀點採取了容許的立場。我認為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是“寫”給樂天宇一個人的或者說是因“答”樂天宇一個人而寫的。

首先樂天宇給毛澤東的贈詩等贈品尚存於世有據可查而“三人說”中的周世釗、李達的贈詩等則查無可考。最重要的是樂天宇手中早在60年代之前就有了不少來自九嶷山的斑竹這些斑竹是他的家鄉人從50年代中期陸陸續續送給他的樂家族譜上有記載因為他老人家要對家鄉的斑竹進行科學研究。60年代初的某一天樂天宇老人選了一支斑竹囑咐兒子樂燕生連同一條蔡邕的《九嶷山銘》條幅複製品送給毛澤東樂天宇在條幅上方寫有一首古體詩《九嶷山頌》。樂天宇家人尊囑將贈物贈品贈詩一併送到毛澤東中南海辦公室由當時北門的傳達室收下後代為轉送。

樂天宇給毛澤東贈送的斑竹來自毛澤東一直都想去看看的九嶷山樂天宇寫的古體詩也是寫九嶷山詩題《九嶷山頌》。詩是這樣寫的“三分石聳楚天極大氣磅礴驅舞龍。南接三千羅浮秀北壓七二衡山雄。東播都龐越城雨西噓大庾騎田虹。我來瞻仰欽虞德五風十雨惠無窮。為謀山河添錦繡訪松問柏謁石樅。瑤漢同胞殷古誼長林共護紫霞紅。於今風雨更調順大好景光盛世同。”現在發表的樂天宇贈詩與樂天宇當時的贈詩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毛澤東接到紀念品及贈詩後詩興大發而寫下了《七律·答友人》。

毛澤東《七律·答友人》的第二說認為是答周世釗、李達、樂天宇三人的並說此三人均給毛澤東送了詩詞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未看到哪一首詩詞是當時周世釗和李達的贈詩。周的家人1968年7月16日曾披露說周在回復當時吉林大學中文系毛澤東詩詞學習班來信時這樣說《七律·答友人》一詩發表後接到一些詢問信郭老甚至對人講肯定是答我的但我的看法不同。我在長沙和它處為人講這首詩時我是這樣講的“《七律·答友人》所肯定是湖南人甚至肯定是答長沙的友人但所答的友人可能不止一個人。由於毛主席在這幾年1961年以前的幾年正是‘三面紅旗’提出後的幾年接到湖南長沙一些友人的信和詩反映了湖南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工農業生產、文化教育的一片大好形勢主席感到高興感到滿意因此浮想聯翩寫出這首《答友人》的絕妙好詩來。一方面是對這些友人的回答一方面是對湖南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表達出無限的關懷、無限的希望和真誠的祝願。”

周世釗對吉林大學毛詩會的回答是慎重的為什麼要這么慎重呢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周老謙虛所至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這首詩詞確實是寫給周世釗本人一個人的周世釗有隱瞞的必要嗎

毛澤東與周世釗在詩詞交往方面甚為親密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他始終也沒有將這首詩抄給他所答謝的友人周世釗。他在此詩發表前後與周世釗的通信中也沒有談及這首詩詞。有人用毛澤東1961年12月26日寫給周世釗的信來印證此事現摘抄該信如下“惠書收到遲復為歉。很贊成你的意見。你努力奮鬥吧。我甚好無病堪以告慰。‘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朝雲薜荔村’。‘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同志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豈不妙哉”

毛澤東在這封寫作時間接近發表《七律·答友人》一詩的來信中沒有提到該詩是答周世釗的我們從信的措辭中也無法將它與《七律·答友人》扯上關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毛澤東在寫作此詩的前前後後確實有很多湖南友人給毛澤東贈詩從周世釗後來回答吉林大學毛詩會的信中就可以看出來。周世釗沒有直接承認這是寫給他自己的他老人家確實很有原則性但是他沒有忘記說那是寫給湖南的友人的。這個友人是誰呢他就是毛澤東和周世釗的生前老友——樂天宇。而樂天宇在“四人幫”倒台之前不僅要求郭老劃掉自己的名字而且一直守口如瓶。直到1982年他恢復名譽後不久當湖南人民廣播電台記者周江南先生採訪他時他才一吐真言將真像公諸於眾因為那時的他已經遠離中國政治漩渦在遙遠的九嶷山下辦著他的民辦公助大學——湖南九嶷山學院。

其次、從毛澤東同周世釗和毛澤東同樂天宇的親疏關係上看這首詩也不是寫給周世釗的或者說是因周世釗引起而寫的。雖然周世釗也是毛澤東的湖南籍師友之一但是周當時已是湖南省副省長而且是毛澤東當時眾多湖南籍師友中比較年輕的。毛澤東同他的關係更為親密至少比樂天宇要親密得多因而毛澤東同周世釗的詩詞寫作來往也就甚為密切了。可以這樣說毛澤東在詩詞中與周世釗神交幾十年是以詩為緣並以此為感情基礎的至少可以視為詩之知己所以毛澤東寫給周世釗的和詩、贈詩無一不是寫上周的名字的有大部分還抄給周本人以資探討。《七律·答友人》既然是寫給周世釗的回贈詩那么毛澤東有必要僅在這一首詩中去其名而改為“友人”么而且這首詩是經過反覆修改後才發表的如果是寫給周世釗一個人的在這反覆修改當中毛澤東肯定會在書信中與周世釗加以交流、探討但是在現存的毛澤東與周世釗往來之文稿中沒有任何可以扯上邏輯關係的文字言及此詩。

樂天宇與毛澤東的關係幾乎可以說是以九嶷山為緣的雖然他早年就認識毛澤東關係也一度甚好並且在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時樂天宇被毛澤東作為中國革命軍“退往湘南”九嶷山區的接應人。後來樂天宇也到了延安並有一些“深度”交往但是他與毛澤東的關係只能說是老鄉加革命同志的關係。建國後他們雖然也有詩詞往來但在詩詞探討方面卻要比毛澤東與周世釗少得多。也就是說毛澤東與樂天宇的關係沒有與周那么親密無間毛澤東因樂天宇主動劃掉自己的名字而順從地改為友人也說明他們當時的“親密”關係還未達到將名字“保留”下來的地步是可以理解的。

從毛澤東的友人樂天宇的角度看樂天宇在詩詞創作活動中是想與毛澤東作朋友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樂天宇卻不會允許自己這么做為此他在毛澤東面前常常自稱為“九嶷山人”因為他的家鄉有一座九嶷山。以九嶷山代稱自己這是再好不過的這樣的稱呼更能保持他與毛澤東在感情和工作上的距離毛澤東本人也叫樂天宇作“九嶷山人”可見毛澤東是認可樂天宇對雙方關係的處理“辦法”的。

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曾經懷著惋惜的心情對樂天宇說“我是湖南人卻沒有去過九嶷山。”樂天宇回答說“不要緊我念一首詩給你聽。”接著樂天宇就念了清人何紹基的一首詩。題為《游九嶷山》全詩如下“生長濂溪水一灣老來才游九嶷山。半生費盡芒鞋力踏破人間五嶽還。”詩念完之後樂天宇作了解釋。他說何紹基是道縣人與寧遠縣搭界長期在外做官到了七十歲才告老還鄉遊了九嶷山寫下了這首詩。毛澤東聽後哈哈大笑並說你原來是拿何紹基的詩來笑我呀。表示以後有機會他要去九嶷山看看。

建國後毛澤東一直忙於國事但是九嶷山人樂天宇卻並未忘記毛澤東的願望。為滿足毛澤東“去”九嶷山的願望60年代初樂天宇在他的家鄉人送給他的九嶷山斑竹中選出一支並同蔡邕的《九嶷山銘》條幅複製品和他寫一首古體詩詞《九嶷山頌》一起送給毛澤東。條幅上書“贈呈毛澤東主席案右”署名“九嶷山人”。

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因九嶷山、斑竹、帝子等等起興而作我們是可以從中找到“邏輯”關係的可見樂天宇正是詩詞中的友人。

再次是詩題的修改活動也顯示出這首詩詞是寫給樂天宇的因為《七律·答友人》這首詩詞的詩題是樂天宇在他當時所在的中國科學院領導郭沫若家並經郭老同意而修改的。如果不是寫給樂天宇一個人的詩詞樂天宇會“緊張”得要劃掉自己的名字嗎樂天宇主動劃掉自己的名字是符合“九嶷山人”不以個人身份示人的個性和原則性的。“可能會給毛主席添麻煩”是他當時回答郭老所提到的為何要改變詩題的原話那么樂天宇作為毛澤東的友人他可能會給毛主席添加哪些麻煩呢我們揣測這可能跟建國之初樂天宇在北農大擔任教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所受的那次挫折有關。

在建國之國中國就實行了全面學習蘇聯的政策。那時蘇聯正在用尖銳的哲學批判和政治批判以及黨的決定等行政手段強制推行李森科所創造的“米丘林學說”打倒摩爾根學派。在中國提倡和推行“米丘林學說”的第一人是樂天宇。他在北農大首先增設“新遺傳學”也即米丘林遺傳學親自擔任教學組長。“舊遺傳學”也即摩爾根遺傳學的貶稱改為選修課後來被迫停開。接著在1950年初又決定停開生物統計與田間設計兩門課生物統計事後重開——作者注這兩門課都是當時的李景均教授擔任的。李被指責支持“反動的、唯心主義的、資產階級的摩爾根遺傳學說”。反對“進步的、唯物主義的、無產階級的米丘林學說”而成為“反面教員”。李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憤然離國赴美並於次年受聘於匹茲堡大學此事立即引起中央的關注。當年5月胡喬木找樂天宇談話當面批評他執行知識分子政策的錯誤。6月5日樂天宇寫了題為《由米丘林、摩爾根學說到團結問題》的報告送劉少奇經劉批示後送毛澤東以及朱德、陸定一。毛澤東在這份報告上所做的批示是“這個報告裡所表現的作風是不健全的樂天宇思想中似有很大毛病。”同時北農大森林系的一位助教寫了一封信揭發樂天宇的過“左”行為以及李景均被迫出走的真相。這封信後來轉給了周總理。周在這封信上做了批示後送毛澤東、劉少奇、陸定一。周的批示是“可考慮樂天宇是否適合繼續擔任農大主委。”毛澤東也批示道“必須徹查農大領導並做適當處理。”1950年11月教育部派出調查組進駐農大進行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經上級批准於次年3月撤銷了樂天宇的教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職務調科學院工作。

樂天宇經此一挫在他看來也就是給毛澤東添了麻煩了。他給毛主席送的那些九嶷山紀念品是為著滿足毛澤東要去九嶷山看看的願望而不是為了獲得毛澤東的贈詩。毛澤東因此起興寫下《七律·答友人》是樂天宇料想不到的而且寫得這么好。所以當樂天宇在郭老處看到毛澤東的這首詩詞要定稿發表時他主動要求劃掉這首詩中他的名字這在反右擴大化之後的那些年月里樂天宇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毛澤東後來順應樂天宇的要求將詩詞的題目改為《七律·答友人》是不是為了從中保護“辦事莽莽撞撞”的且“犯”過錯誤的樂天宇也未曾可知。

再其次是從毛澤東的這首詩詞的寫作時間上推測《七律·答友人》無疑是寫給樂天宇一個人的或者說是因為收到樂天宇60年代初送給他的九嶷山紀念品而寫下這首詩詞的。與周世釗、李達根本沒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先看看現在最流行的說法60年代初毛澤東的老友、林業專家樂天宇帶科研小組到湖南九嶷山區進行科學考察時同也在湖南做社會調查的毛澤東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同學當時湖南省副省長周世釗、武漢大學校長李達會合了。三人商定送幾件九嶷山的紀念品給毛澤東並附上有關詩詞作品。樂天宇送了一枝得自家鄉九嶷山區的墨竹據目擊者說那枝墨竹比平常的要鮮明黑亮得多。樂天宇還送一條幅上有蔡邕《九嶷山銘》的複製品此條幅的上額寫有他自己作的七言古體詩《九嶷山頌》“贈呈毛澤東主席案右”署名“九嶷山人”。李達送一枝斑竹毛筆又寫了一首詠九嶷山的詩詞。周世釗送一幅內有東漢文學家蔡邕文章的墨刻。毛澤東收到這些紀念品後睹物思友、睹物思鄉寫下了這首詩。

李達寫的詠九嶷山的詩詞題目是什麼周世釗送的墨刻如何周此時未見詩詞我們無從得知。但樂天宇送的紀念品、贈詩卻確有其物、確有其事。如果按上面的講法他們三個人一起給毛澤東送紀念品的時間最早也是在1962年深秋之季因為樂天宇在這一年10月份才回到老家湖南省九嶷山區進行科學考察然後在長沙與周世釗、李達兩人會合。對於樂天宇獲得斑竹和那次回家考察的時間湖南寧遠《蓮塘樂氏族譜》卷之一總譜是這樣記載的

“一九六0年庚子饑荒、餓亡者不知其數。族中於外工作者多歸家務農。一九六一年辛丑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實行‘三自一包’。是年天宇在京得故鄉斑竹分別送毛澤東、郭沫若、陳毅。並呈毛澤東詩一首九疑山呈毛公詩詞略——作者注。一九六一年壬寅維修公祠天宇歸故里考察秋公共食堂解散。”

而寧遠縣《九嶷山志》也記截說“1961年天宇轉送毛澤東主席斑竹一枝並呈毛公七言詩一首從而引發毛澤東《七律·答友人》。1962年天宇回寧遠九嶷山考察斑竹資源。”當時負責接待樂天宇一行回鄉考察的縣文教科長黃開鉞在他的《超額貢獻》中寫道“我同樂老相識是一九六二年十月那時他為考察五嶺山脈的森林保護和水土保持帶一個五人考察小組回到了離別三十五年的故鄉。”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至少是在1961年底之前就寫成初稿的發表時標明的寫作時間為1961年。查閱毛澤東文稿這首詩是毛澤東1961年寫的最後一首詩但諸多文獻所認定的他們三人一起“送”紀念品的事卻是“發生”在1962年深秋之季。毛澤東寫詩在前周、李、樂三人送紀念品於後這怎么可能是因此而創作《七律·答友人》呢所以從這首詩詞的寫作時間上看最初讓毛澤東思緒萬千、詩興大發的“事件”肯定與周世釗、李達、樂天宇三人的“這次贈物”無關而是與樂天宇此前的1961年接家鄉親人的斑竹後的一次“贈送”活動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