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村

土樓村屬於多義詞,是河南省杞縣五里河鎮土樓村;河北省黃驊市常郭鎮土樓村;福建省仙遊縣園莊鎮土樓村;安徽省潁上縣謝橋鎮土樓村;河南省鄧州市腰店鄉土樓村。

基本信息

土樓村

河南省杞縣五里河鎮土樓村

土樓村位於河南省杞縣五里河鎮南,距離杞縣城4公里,土樓村在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明,開放,的行政村。轄土樓,聶莊,西張莊三個自然村,人口1000餘,早在上百年前,因村中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土樓(現已塌陷)而得名! 土樓村人才輩出,就近年,有教師糾廣成,糾廣聚,糾廣彬等等老一輩的教師,其中糾廣彬是杞縣書畫界的骨幹精英。現年有糾國忠,馬起,糾蘭英,王瑩,糾玉英,安俊麗等教師隊伍,名牌大學生更是窮出不盡糾三偉,糾兄,糾寶志,糾二剛,糾濤,糾東東---------其他各界人士如滿天繁星--------

河北省黃驊市常郭鎮土樓村

土樓村位於滕千路西側內,正在興建的石黃高速穿過其境內,具有較好的地理位置。現有人口1500餘人,325戶,黨員46名,有耕地3400餘畝,人均2畝,2003年人均純收入2200元,生活水平較好。 該村以傳統的糧食作物為主要生產方式,因耕地大多為鹽鹼地,糧食收入較少,近幾年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村幹部的帶領下,逐步向冬棗、苜蓿產業轉移,現有成片冬棗樹200畝,零散冬棗、苜蓿種植200餘畝,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農民的種植觀念逐步改變。另外村內對興辦企業大力支持現有大小企業10餘家,其中玻璃製品企業2家,聯合企業新引入外地企業一家,這些企業不但解決了村里大部分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的收入,而且還給村集體帶來了幾十萬元的收入,村集體利用這些資金興辦公益事業,建立黨員村民活動室各一個,秧歌隊一支,村內所有道路都已硬化,逐步邁向文明村。

福建省仙遊縣園莊鎮土樓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解放前屬慈孝鄉,1950年屬三區,1951年屬十二區,1956年屬楓亭區,1958年屬園莊公社,1985年屬園莊鄉改為土樓村委會。在園莊鄉駐地西北側2.4公里,楓慈谿西側,在塔兜、後蔡、宮兜村委會之間。  

 【村落與居民】

有9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636 戶2918 人,漢族,通莆仙方言講仙遊話。村民委員會設在後蔡墓自然村,聚落形狀呈橢圓形,耕地面積729 畝,其中水田502 畝,農地227 畝。  

 【歷史人文】

祖先為防匪患而建座土樓後命為村名。

【建築景觀】

溪尾山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反映了遠古時代園莊先民的聰穎

【物產經濟】

主種水稻,兼種甘蔗、花生、大豆,土特產有龍眼、茶葉

安徽省潁上縣謝橋鎮土樓村

出謝橋集西行3公里之內,莊莊相連,古稱十二連莊,這片沃土便是土樓村的轄地。全村有7個自然莊,9個生產隊,723戶,2523口人,耕地2525畝,計有黨員38名。 去年支部換屆後,以郭均勝同志為首的新的領導班子產生了,吸取上屆班子“腦子一熱積資辦廠,三月過後折本心慌”的教訓,新班子認真總結成敗,向全村乾群提出“不說空話,多辦實事,團結拼搏,振興土樓”的承諾,經過努力,近幾年來,村的各項工作大有起色,不僅民眾滿意,更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表彰,實事證明我們支委是一個團結拼搏的班子。

江蘇省徐州市徐莊鎮土樓村

地處徐莊鎮西北,與金山橋開發區和賈汪區相鄰,北臨運河,南靠323省道,全村一個自然村,分為四個村民小組,423戶,有樓房的132戶,人口1568人,黨員59人。全村耕地面積1700畝,人均耕地1.3畝,勞動力650人,固定資產56萬元。全村參加醫療保險1486人,農民人均純收入6515元。現有企業5個,常年有150餘人外出打工。本村以運輸為主,有運輸車輛192輛;境內有沙站5個,年吞吐能力150萬噸。 村裡有集體企業一個,土樓磚瓦廠,年上交利潤5萬元。境內有私有企業四個個:海恆彩塑包裝有限公司,投資2400萬元,主要產品有:自動包裝卷膜、牛奶、水劑、油類自動包裝膜以及各類複合材料等,年生產能力5萬噸,年產值可達6000萬元,銷售收入5900萬元、利稅400萬元,解決就業人數120人;熱水器廠,投資400萬,生產勇翔熱水器,從業人員10人,利稅100萬元;博鑫鋼結構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投資3750萬元。五條生產線,即冷彎型鋼生產線、鋼結構生產、靜電噴塗生產線等,主要產品為交通設施、鋼結構製作及鋼構鑄件等,年生產能力5萬噸。預年產值可達12000萬元,銷售收入11800萬元,利稅1500萬元,解決就業人數200餘人。

福建省安溪縣城廂鎮土樓村

地處泉州安溪縣城廂鎮政府駐地西部。清時為永安里土樓鄉。古時有座土樓,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牆厚1米多,清末開始崩塌。地名因樓而得。民國27年(1938年),集美學校內遷安溪文廟。民國28年(1939年)11月1日,教員莊為璣在土樓鄉垵下社筆架山下發現5個唐墓,經請準發掘,獲墓磚、唐瓷明器124件,其中最珍貴的是出土“上柱國刺史武呂乾封二年中”12字紀年磚,具有歷史研究價值。解放後,1985年武呂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村委會設在土樓,轄15個自然村,農耕點宗教院。 南山之麓有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四年(939年)的千年古剎宗教院,是安溪置縣前興建的少數佛寺之一,又是縣境內最早傳播宗教經典文化的發祥聖地。1993年,台灣財團法人陳沼濤文教基金會捐資興建沼濤中學。村民主要為謝姓。名產有油杮。[1]

河南省鄧州市腰店鄉土樓村

土樓村位於腰店鄉西南邊,東臨燕店村,西臨丁營村、南臨前齊村、北臨趙樓村,緊鄰鄧新公路,交通便利。總人口1939人,耕地面積2760畝,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村幹部6人,組幹部8人。其中黨員34人,村民代表30人。企業家1人,經濟能人10人,優勢農戶20戶,經濟作物以棉花、蔬菜為主,人均收入達到4560元。 該村兩委班子團結、協調、有凝聚力、戰鬥力強,走民眾路線,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高,社會大局穩定。該支部堅持兩手抓,在繁榮經濟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 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運用“4+2”工作法開展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搶抓機遇發展特色產業,村內已建成土樓脫絨廠,年產值達8000萬元。有一家奶牛養殖場,有奶牛6頭,年產鮮奶60噸。養豬規模在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有4家。這些企業的建立,不僅轉移閒散勞動力,而且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幾年來我們在全村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下,積極開展村莊整治活動,新修道路4條1200米,開挖下水道1000米,建成了村級衛生室、小遊園、救助站、文化茶館等設施。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和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2]?

山東省棗莊市馬蘭屯鎮土樓村

土樓村位於馬蘭屯鎮西邊,與鎮政府駐地相隔5公里,北臨於樹子村,南臨抗埠村,西南與李莊村相望,東臨隴子村。下轄兩個自然村,兩村相隔500米,東邊是廖莊,西邊是小王莊。人口主要以農業為主,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居多。村名得於原來在廖莊有一個二層小土樓,後便以土樓村作為行政村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