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跳動

圓跳動

圓跳動( circle run-out)是指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迴轉一周時,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圓跳動公差是被測要素在某一固定參考點繞基準軸線鏇轉一周(零件和測量儀器件無軸向位移)時,指示器值所允許的最大變動量。圓跳動公差適用於被測要素任一不用的測量位置。符號用“↗”表示。

圓跳動和全跳動的差別

圓跳動和全跳動的差別:圓跳動是指被測實際表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迴轉時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差;全跳動是指被測實際表面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的迴轉同時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於基準軸線的移動在整個過程中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差。

圓度與圓跳動的區別:圓度的形狀誤差只是表達一個表面形狀,而跳動給這個形狀規定了一個基準即中心軸線。圓度是任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某一數值的兩個同心圓區域,它的實際尺寸不能走超出給定的尺寸公差範圍,實效尺寸就是零件的最大實體尺寸,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尺寸公差控制形狀誤差。而圓跳動是有基準軸線的,任一截面的圓表面位置在半徑差為某一數值的兩個同心圓里,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而圓度的圓心是變化的,圓度的實效邊界是零件最大實體尺寸加上跳動公差。圓柱度是兩個同心圓柱面,相當於圓度和直線度的組合。全跳動相當於在長度方向上所有圓跳動的組合。在實際套用中往往採用相關原則中的最大實體原則來保證裝配的互換性。

圓跳動:跳動分徑向端面和斜向三種。跳動的名稱是和測量相聯繫的,測量時零件繞基準軸線迴轉,測量用指示表的測頭接觸被測要素,迴轉時指示表指針的跳動量就是圓跳動的數值。指示表測頭指在圓柱面上為徑向圓跳動,指在端面為端面圓跳動,垂直指向圓錐素線上為斜向圓跳動。全跳動:全跳動公差是關聯實際被測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允許變動量。當理想要素是以基準軸線為軸線的圓柱面時稱為徑向全跳動,當理想要素是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平面時稱為端面軸向全跳動。表和表中的零件是相同的,但全跳動和圓跳動不同,徑向圓跳動只是在某一橫剖面測量的跳動量,端面圓跳動只是在端面某一半徑上測量的跳動量。徑向全跳動在用指示表和被測圓柱面接觸測量時除工件要圍繞基準軸線轉動外,指示表還得相對於工件作軸向移動以便在整個圓柱面上測出跳動量。端面全跳動在測量時工件除要圍繞基準軸線轉動外,指示表還得相對於工件作垂直迴轉軸線的運動,以便在整個端面上測得跳動量。對同一零件全跳動誤差值總大於圓跳動誤差值。

圓跳動

圓跳動:是指被測實際表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迴轉時,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差。

圓跳動分徑向,端面和斜向三種.跳動的名稱是和測量相聯繫的.測量時零件繞基準軸線迴轉.測量用指示表的測頭接觸被測要素.迴轉時指示表指針的跳動量就是圓跳動的數值.指示表測頭指在圓柱面上為徑向圓跳動,指在端面為端面圓跳動,垂直指向圓錐素線上為斜向圓跳動。

全跳動

全跳動:是指被測實際表面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的迴轉,同時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於基準軸線的移動,在整個過程中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差。

全跳動公差是關聯實際被測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允許變動量.當理想要素是以基準軸線為軸線的圓柱面時,稱為徑向全跳動;當理想要素是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平面時,稱為端面(軸向)全跳動.

圓跳動公差

圓跳動公差是指被測要素在某個測量截面內相對於基準軸線的變動量。圓跳動分為徑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和斜向圓跳動 。

(1)徑向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垂直於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半徑為公差值t,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fd圓柱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迴轉時,在任一測量平面內的徑向跳動量均不得大於公差值0.05mm。

(2)端面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當被測件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鏇轉一周時,在被測面上任一測量直徑處的軸向跳動量均不得大於公差值0.05mm。

(3)斜向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且母線垂直於被測表面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特殊規定外,其測量方向是被測面的法線方向。

全跳動公差

全跳動公差是關聯實際被測要素對理想迴轉面的允許變動量。當理想迴轉面是以基準要素為軸線的圓柱面時,稱為徑向全跳動;與當理想迴轉面是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平面時,稱為軸向(端面)全跳動。

(1)徑向全跳動:

被測要素繞公共基準線A-B作若干次鏇轉,並在測量儀器與工件同時作軸向的相對移動時,被測要素上各點間的示值差均不得大於0.1mm,測量儀器或工件必須沿著基準軸線方向並相對於公共基準線A-B移動。

(2) 端面全跳動

被測要素圍繞基準軸線D作若干次鏇轉,並在測量儀器與工件之間作徑向相對移動時,被測要素上各點間的示值差均不得大於0.1mm。測量儀器或者工件必須圍著輪廓具有理想正確形狀的線和相對於基準軸線D的正確方向移動。

各種跳動的區別

1.徑向圓跳動與徑向全跳動

徑向圓跳動的公差帶是垂直於基準軸線的任意的測量平面內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見圖),其公差帶限制在兩坐標(平面坐標)範圍內。

徑向全跳動的公差帶是半徑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域(見圖),其公差帶限制在三坐標(空間坐標)範圍內。

由於徑向全跳動測量比較複雜,所以經常用測量徑向圓跳動來限制徑向全跳動。必須指出,在用測量徑向圓跳動代替徑向全跳動時,應保證被測量圓柱面上的母線對基準軸線的平行度,或者是被測量圓柱面的軸向尺寸較小,並藉助於工藝方法可以保證母線對基準軸線平行度誤差不大時,方可套用。為確保產品質量,應使徑向圓跳動誤差值與母線對基準軸線的平行度誤差之和小於或等於所要求的徑向全跳動公差值。

2.端面圓跳動與端面全跳動

端面圓跳動的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直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寬度為t的圓柱面區域(見圖)。

端面全跳動的公差帶是垂直於基準軸線,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見圖)。

顯然端面圓跳動僅僅是端面全跳動的一部分,兩者作用效果是不同的。應該根據功能要求來確定是標註端面全跳動還是端面圓跳動。通常,只有當端面的平面度足夠小時,才能用端面圓跳動代替端面全跳動。例如,對於安裝軸承的軸肩,因其徑向尺寸(d1-d2)較小,可以用控制端面圓跳動誤差來達到控制端面全跳動的目的(見圖)。

3.徑向圓跳動與斜向圓跳動

對於圓錐表面和對稱迴轉軸線的成形表面一般應標註斜向圓跳動。只有當錐面錐角較小時(如α≤10°)才可標註徑向圓跳動代替斜向圓跳動,以便於檢測。如圖所示,設徑向圓跳動誤差為H,斜向圓跳動誤差為h,則:h=Hcos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