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關聯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基準所允許的變動全量。位置公差是限制被測要素對基準要素所要求的幾何關係上的錯誤。定位公差:定位公差是關聯實際要素在位置上允許的變動全量。定位公差帶相對於基準的位置是固定的。定位公差帶既控制被測要素的位置誤差,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誤差和形狀誤差。而定向公差帶既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誤差,又控制其形狀誤差。而形狀公差帶則只能控制被測要素的形狀誤差。

基本信息

分類

位置誤差根據其位置,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定向誤差:平行度、垂直度和傾斜度

定位誤差 :位置度、同軸度和對稱度

11

跳動:圓跳動、全跳動

1、定向誤差

定義:是被測實際要素對一具有確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變動量,該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準確定。

意義:定向誤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區域(簡稱定向最小區域)的寬度或直徑表示。定向最小區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包容被測實際要素時,具有最小寬度或直徑的包容區域。理想要素首先要與基準平面保持所要求的方向,然後再按此方向來包容實際要素,所形成的最小包容區域,即定向最小區域。

定向公差具有如下特點:

1) 定向公差帶相對基準有確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動的。

2) 定向公差帶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的功能。

因此在保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規定了定向公差的要素,一般不再規定形狀公差,只有需要對該要素的形狀有進一步要求時,則可同時給出形狀公差,但其公差數值應小於定向公差值。

2、定位誤差

定義:是被測實際要素對一具有確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變動量,該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來確定。

意義:定位誤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區域(簡稱定位最小區域)的寬度或直徑表示。定位最小區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來包容被測實際要素時,具有最小寬度或直徑的包容區域。

11

定位公差帶的特點如下:

1) 定位公差相對於基準具有確定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帶的位置由理論正確尺寸確定,同軸度和對稱度的理論正確尺寸為零,圖上可省略不注。

2) 定位公差帶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狀的功能。

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對被測要素給出定位公差後,通常對該要素不再給出定向公差和形狀公差。如果需要對方向和形狀有進一步要求時,則可另行給出定向或形狀公差,但其數值應小於定位公差值。

3、跳動

它可分為圓跳動和全跳動。

圓跳動:是指被測實際表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迴轉時,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差。

全跳動:是指被測實際表面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的迴轉,同時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於基準軸線的移動,在整個過程中指示器測得的最大讀數差。

跳動是某些形位誤差的綜合反映。

1)圓跳動

是指被測要素在某個測量截面內相對於基準軸線的變動量。圓跳動分為徑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和斜向圓跳動

(1)徑向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垂直於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半徑為公差值t,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fd圓柱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迴轉時,在任一測量平面內的徑向跳動量均不得大於公差0.05mm。

(2)端面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

當被測件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鏇轉一周時,在被測面上任一測量直徑處的軸向跳動量均不得大於公差值0.05mm。

(3)斜向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特殊規定外,其測量方向是被測面的法線方向。

被測面圍繞基準線A鏇轉一周時,在任一測量圓錐面上的跳動量均不得大於0.1mm

2)全跳動

全跳動——是指整個被測要素相對於基準軸線的變動量。全跳動分為徑向全跳動和端面全跳動。

徑向全跳動的公差帶與圓柱度公差帶的形狀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軸線與基準軸線同軸,後者的軸線是浮動的,隨圓柱度誤差形狀而定。

端面全跳動的公差帶與端面對軸線的垂直度公差帶是相同的,因此兩者控制位置誤差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1)徑向全跳動: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所示ød圓柱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迴轉,同時,指示表作平行於基準軸線的直線移動,在整個測量過程中,指示表的最大讀數差不得大於公差值0.05mm。徑向全跳動是被測圓柱面的圓柱度誤差和同軸度誤差的綜合反映。

(2)端面全跳動: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如圖所示,端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迴轉,同時,指示表作垂直於基準軸線的直線移動,在整個測量過程,指示表的最大讀數差不得大於公差值0.05mm。

位置誤差高效測量方法

位置誤差高效檢測方法:直接利用數據採集儀連線百分表測量法

測量儀器:偏擺儀、百分表、數據採集儀

測量原理:數據採集儀可從百分表中實時讀取數據,並進行位置誤差的計算與分析,可直接通過我們數據採集軟體的計算,測量定位誤差、定向誤差以及跳動誤差等位置誤差值。

利用數據採集儀連線百分表測量位置誤差利用數據採集儀連線百分表測量位置誤差

形狀和GD&T

一、預備知識

●工程圖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有GD&T-形位公差?

●GD&T的標準;

●ANSI和ISOGD&T符號的比較;

●學員活動;

二、一般公差及相關原則解析

●基本定義與測量單位;

●表示公差的方法;

●暗示的90度關係;

●匹配部件的基本配合;

●與尺寸一起使用的符號;

三、GD&T的基本概念

1)符號與縮略語:

●公差特徵符號:形狀/輪廓/定向/定位/跳動;

●實體狀態符號;

●理論正確尺寸;

2)基準(Datum)

●基準的定義及要素;

●基準的參考體系;

●三維基準體系對平面與圓柱形零件的影響

●基準目標與符號;

●點/線/面基準目標;

●學員活動。

3)公差框格

●目的、特徵符號與形位公差值;

●實體狀態對要素尺寸公差的影響;

●與尺寸要素相關的基準要素;

●基準順序與實體狀態的影響;

●公差框格的類型;

4)規則

●形體尺寸#1、#2、#3;

●尺寸波動、形狀波動與實效狀態;

●形位公差的套用;

四、形狀公差

●直線度的定義和要求;

●平面度的定義和要求;

●圓度的定義和要求;

●圓柱度的定義和要求;

五、輪廓公差

1)線輪廓度

●雙向公差帶與單向公差帶;

●規定一條線的輪廓度—全周;

●規定一條線的輪廓度與尺寸控制;

2)面輪廓度

●面輪廓度的公差帶;

●不規則要素尺寸/錐形要素;

●共表面與多個表面的校準;

3)學員練習

六、定向公差

1)垂直度

●表面的線/徑向要素的垂直度;

●中心平面/根軸線的垂直度;

●RFS&MMC;

2)傾斜度

●平面表面的傾斜度;

●表面相對於基準的傾斜度;

●根軸線相對於基準的傾斜度;

3)平行度

●平面表面的平行度;

●表面線要素相對於基準的平行度;

●根軸線的平行度;

七、定位公差

1)位置度

●坐標與形位公差法;

●要素尺寸與公差帶分析;

●坐標法與邊界法;

●組合位置度公差定位的成組要素;

●規定位置-延伸公差帶;

●套用位置度控制對稱性-RFS;

●套用位置度控制稱同軸性;

2)同軸(同心)度

●定義與要求

3)學員練習

八、跳動公差

●圓跳動定義與規則;

●全跳動定義與規則;

檢測原則

位置公差位置公差

國標將實現中套用的檢測方案歸納為以下五種檢測原則:

1、與理想要素比較原則,

如:自準直儀測直線度,平台上測平面度。

2、測量坐標值原則。

如:測量孔軸線的位置度誤差。

3、測量特徵參數原則。

如:兩點法及三點法測圓度誤差。

4、測量跳動誤差原則。

如:(徑向、端面圓全)跳動誤差的測量。

5、控制實效邊界原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