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救援隊

國際救援隊

國際救援隊是指主要任務對因地震災害或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建(構)築物倒塌而被壓埋的人員實施緊急搜尋與營救的隊伍,一般由國家組建。

基本信息

國際救援隊

美國國際救援隊

美國國際救援隊隊員準備登機美國國際救援隊隊員準備登機
擁有全世界最精密的裝備,美國國際救援隊(簡稱ARTI)成立於1985年,隊員來自於幾個國家的15個救助隊。與英國國際救援隊相同的是,ARTI也完全是非牟利的,除了救助生命,沒有別的目的和企圖。ARTI幾乎沒有什麼預算,一年可能只需要幾千美元維持其運作。隊員不在ARTI領取薪水,相反,在很多災難發生的時候,隊員甚至還要自己掏錢參與救災行動。ARTI擁有數千個成員,而且還在簽訂合作協定,不斷地擴充隊伍,為了吸引更多來自全球各地的救援人員。為了保證能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ARTI將成員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別駐在世界各個地方,因此,ARTI總是能夠在發生災難後最先趕到現場。ARTI成立的二十多年間,經歷了多次重大考驗,如1985年的墨西哥地震,1986年的希臘地震,1986年的薩爾瓦多地震,1991年的哥斯大黎加地震,1995年的日本東京和大阪地震,“9〃11”襲擊等等。迄今為止共救了數萬人。救援隊伍中配有專門的翻譯和政策專家,所以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我們就可以抵達災區展開救援工作。ARTI擁有全世界最精密的裝備。他們聲稱自己的裝備要比其他國家救援隊領先10以上。而且ARTI中有許多發明家,自己會研發救助裝備。這些先進的裝備能夠幫助ARTI通過各種方式,如毛髮、氣味等找到死傷者。

日本災害救援隊

日本災害救援隊在汶川地震日本災害救援隊在汶川地震
日本災害救援隊實力不容小視,日本災害救援隊是日本政府於1987年6月建立的,任務是快速收集國家和城市重大自然災害和技術災害的有用情報,經技術處理後報給外務省日本國際合作局,並報經濟合作局進行選擇決策;承擔合法渠道的國際災害救援任務,做到技術裝備一流,人員技術能力一流,並具有外語能力。
日本災害救援隊按國際救援隊標準建設,主要包括:搜尋與救援隊、專業救助隊、醫療隊、生活自給充足的管理隊、高效的聯絡隊,按國際救援培訓指導教材進行培訓的教育隊。該隊按照規定配備有一百餘噸的設備和工具,包括運輸與通訊車輛,船隻和小型直升機,各類起重、挖掘和裝卸工具,搜救儀器,個人全套用具,生活補給儲存設備,發電設備等。

日本災害救援隊從成立初期的400人到2002年已擴大到1540人,這些搜尋救援人員分別來自日本警察局、日本海岸警備隊和火災管理機構,其中醫護人員註冊數為614人,有醫生201人,護理人員261人,藥劑師21人,醫務協調人員31人,100個後勤人員。日本災害救援隊在1999年至2001年期間,每年的財政預算為4850萬美元左右(含全體職員工資的1/2),其中的300萬美元為設備儀器購臵費,年培訓演練費為500萬美元,緊急需求時可動用的援助費約80萬美元。

英國國際救援隊

英國國際救援隊英國國際救援隊
英國國際救援隊聲音定位系統探測生命跡象,英國國際救援隊(簡稱IRC),成立於1981年義大利地震後,1985年開始正式運行。IRC是非政府組織的災難救援服務機構,並在聯合國進行了註冊,其活動經費完全來自於公眾捐款和企業贊助。IRC的戰績比較輝煌:曾參與過阿富汗、日本、墨西哥、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土耳其、菲律賓、亞美尼亞、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地震;哥倫比亞的土石流;蒙特塞拉特島、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的颶風及颶風引發的洪水等等;此外還有英國本土的救援。

目前IRC共有150多名成員,所有的成員都是沒有領薪的志願者。但這並不意味著誰都能成為IRC成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合格者才能加入。所有成員剛開始以普通成員身份加入IRC,經過為期半年的適應性階段後,自己決定是否願意成為正式成員,如果是則進行登記訓練。訓練涵蓋了有關搜尋、救援等各種技能,包括災區生存、露營術、導航定位、溝通、隊伍紀律、工作流程、繩索救援、狹窄空間救援等技能。每個人都必須經過18個月的訓練,最後還有一個48小時的災難模擬。通過培訓的人完全可以自豪地宣布,他已經是全世界最拔尖的志願者搜尋救援組織的一員了。

IRC參與救災所攜帶的裝備主要包括熱成像攝影機、測音器、光纖探測器、攜帶型發電機、燈、帳篷以及可維持15天的食品和水淨化裝備。此外,還攜帶一個衛星通信系統,它能隨時和英國本部保持聯絡。根據英國的檢疫法律,IRC不能使用狗,主要使用以下方法來定位傷者:聲音定位系統—將感測器放在廢墟上,它能偵測到埋在底下的人們的聲音;攝像頭系統,一支一頭裝有攝像頭的3米長竿子,它能插入碎磚瓦中來定位傷員;熱成像攝像機——這種儀器有一定局限性,在空曠的大片空地或在洞穴漆黑的封閉環境下,它就不怎么管用了。

俄羅斯國際救援隊

俄羅斯國際救援隊俄羅斯國際救援隊
俄羅斯國際救援隊裝備有大型“空中醫院”,俄羅斯國際救援隊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反應迅速,能在第一時間進入緊急狀態待命,醫護人員、專業搜救人員和搜救犬能及時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奔赴救災。除了反應迅速,這支隊伍也設備精良,配備了先進的“空中救災醫院”,2007年末,俄羅斯完成伊爾-76飛機上的空中醫院的建造工作,以便為重大事故、突發性災難、國際維和與人道主義救援等提供緊急救援服務,該國救援隊能夠在3個小時內對國內任何地點展開救援工作,而且醫院還能實施空投。

“空中醫院”中擁有高壓氧艙、心血管和呼吸等支持系統,還配備醫療救護小組,醫生和護士都經過專門的緊急醫療護理、航空醫療、飛機和系統設施安全起降以及飛行護理方面的培訓。俄羅斯國際救援隊可以充分發揮“空中醫院”的作用,在災難發生後,對災區實施緊急救援。從而能縮短搜尋、搶救、疏散和提供醫療救助的時間,並且能直接在其中進行醫療救援,然後提供轉運服務,把需要急救的病人安排到最近的醫院接受治療,而病人將在“空中醫院”里接受搶救,顯著提高了病人生還的幾率。

中國救援隊

國際救援隊國際救援隊
國際舞台展露鋒芒,中國國際救援隊,也稱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簡稱CISAR),成立於2001年4月27日,是由部隊官兵、地震專家和醫療救護人員共同組建的隊伍。目前總計230人左右。CISAR配有8大類300多種20000餘件(套)裝備及搜尋犬20餘條。CISAR由搜尋分隊、營救分隊、醫療分隊、技術分隊、保障分隊,參謀組、技術組、保障組組成,是一支達到了聯合國重型救援隊標準的專業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CISAR先後參加過新疆伽什、巴楚,雲南大姚、阿爾及利亞、伊朗等國內外大型災害救援。阿爾及利亞地震救援行動中,第一次參加國際救援行動的中國國際救援隊依靠著先進的科技水平,成功搜救倖存者一名,挖出遇難者四名。在參與救援的三十八支救援隊中,總共只搜救出倖存者兩名,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繼法國救援隊之後震區第二支成功搜尋到倖存者的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