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貸

國際信貸

國際信貸,即國際間以多種方式互相提供的信貸,通常是指一個或幾個國家政府、國際金融機構,以及公司企業向其他國家的政府、金融機構,公司企業以及國際機構提供的貸款。

(圖)國際信貸國際信貸
國際信貸,即國際間以多種方式互相提供的信貸,通常是指一個或幾個國家政府國際金融機構,以及公司企業向其他國家的政府、金融機構,公司企業以及國際機構提供的貸款。國際信貸反映了國家之間借貸資本的活動,是國際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 國際信貸的發展和變化是世界經濟的客觀狀況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信貸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緩解了資金短缺的問題,推動了生產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

基本簡介

借貸資本的運動來源於國際資本的輸入與輸出。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處於不斷流動的狀態,流動的目的是儘量使資本增殖,哪裡有條件使資本增殖,哪裡利潤高,資本就會向哪裡流動。如果具有國內外投資機會均等的條件,當國外投資的預期利潤比國內高時,投資者就會通過直接、間接以及其它靈活多樣的方式使資本流向國外。
在國際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已開發國家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當這些資本在本國找不到有利的投資環境時,就要突破國界,向資金短缺、生產要素組成費用少,而市場又較為廣闊的經濟不已開發國家或地區輸出。另一方面,開發中國家為了加速本國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資本,在自己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就需要引進外資以彌補不足。也有一些國家,通過國際資本的輸入輸出來平衡和調節本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信貸的發展和變化是世界經濟的客觀狀況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的科技革命促進了貨幣資本的國際化。
第二,開發中國家在國際經濟中地位的提高,調整了國際投資的構成,並對國際信貸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三,資本主義經濟滯脹,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對國內外經濟的控制調節作用。
第四,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積極發展對外經濟。
總之,經濟生活國際化的發展,戰後經濟一體化的興起,使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經濟交往的障礙大大減少。世界經濟市場出現了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國家之間的商品交換、資金融通。科技交流和勞動力流動的嶄新局面。國際經濟發展的現實和前途,對國際信貸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信貸種類

國際信貸種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按貸款的期限分類,可分為短期貸款(不超過1年),中期貸款 (一年以上,一般2一5年),長期貸款(5年以上,10年、20年甚至更長)。
2、按貨款的利率分類,可分為無息貸款低息貸款中息貸款高息貸款
3、按貸款使用的貨幣和優惠情況分類,可分為硬貸款軟貸款
4、按借款和還款的方法分類,可分為統借統還貸款、統借自還貸款自借自還貸款等。
5、按貸款的來源和性質分類,可分為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貨款、國際銀行貸款、私人銀行貸款、聯合(混合)貸款等。

特點

(一)涉及範圍寬廣
(二)融資用途不斷擴大
(三)信貸貨幣種類增多
(四)信貸風險加大
(五)融資方式多樣化

注意問題

把握國際信貸概念,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信貸的當事人有貸款人(即債權人)和借款人(即債務人)兩方,而國際信貸
的借貸雙方不在同一國家。
(二)國際信貸的標的物既可以採用貨幣資本形態也可以採用商品資本形態。

信貸管制

(圖)《國際信貸》《國際信貸》
國際信貸管制是一國外匯管制中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管制。外匯管制的一般內容有:貿易外匯管制、非貿易外匯管制、資本輸出入管制、外匯匯率管制等。其中資本輸出入管制是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管制,國際信貸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一種形式,因此,國際信貸管制構成國際資本流動管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國際信貸管制是國家運用金融巨觀調控,實現內外均衡的重要途徑。其具體目的是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保持本國貨幣匯率和信用的穩定,維持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平穩運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有序、健康的發展。
國際收支反映的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表示對外全部經濟交易的資產負債狀況。在反映巨觀經濟運行狀況四大基本指標中(經濟成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反映的是對外經濟部門的運行狀況,一國若不能有效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不僅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不穩,影響市場對本國貨幣的信心,而且將影響國內經濟的正常運行,因此,在巨觀調控中,實現國際收支均衡是實現內外均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信貸做為國際資本流動的組成部分,對一國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對外負債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實行或曾經實行過程度不同的國際信貸管制。

作用和優點

利用國際信貸間接投資,具有下列作用和優點:
1、在國際間信貸業務中,可以利用世界貨幣資金市場豐富的資金來源和靈活方便的特點,籌措資金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建設。
2、在國際信貸中,各國政府間和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利率比較優惠,貸款期限也比較長,而且有一定的援助性質。這就為一些開發中國家提供了有利的貸款條件。
3、借款國可以通過國際銀行、各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等多種途徑,不受約束地多方面籌措巨額資金。
4、借款國利用國際信貸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本國產品的質量,加強出口商品的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5、已開發國家利用向開發中國家借貸的機會,實現了商品和資本的輸出,調整了國內的生產和就業等經濟問題。貸款國通過信貸方式達到對其防保值與增值的目的。
但是,因國際信貸要支付利息,所以受著債權國財政與貨幣政策變化的制約和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影響,而且利率風險大。信貸也會給借款國加重財政負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