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是由一些國家的政府共同投資組建並共同管理的國際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旨在幫助成員國開發資源、發展經濟和平衡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企業流轉程式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是由一些國家的政府共同投資組建並共同管理的國際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旨在幫助成員國開發資源、發展經濟和平衡國際收支。其貸款發放對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對開發中國家提供以發展基礎產業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對低收入的貧困國家提供開發項目以及文教建設方面的長期貸款,對開發中國家的私人企業提供小額中長期貸款。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是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國際金融公司(IFC)、亞洲開發銀行(ADB)、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和其他國際性、地區性金融組織提供的貸款。

貸款特點

(1)貸款條件優惠。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一般利率較低,期限較長,如國際開發協會,主要是對低收入的貧困國家提供開發項目以及文教建設方面的長期貸款,最長期限可達50年,只收0.75%的手續費。

(2)審查嚴格,手續繁多,從項目申請到獲得貸款,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

貸款分類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審批流程圖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是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開發協會(IDA)、國際金融公司(IFC)、亞洲開發銀行(ADB)、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和其他國際性、地區性金融組織提供的貸款。

世界銀行(世行)貸款主要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貸款和國際開發協會(IDA)信貸,其目的是通過長期貸款的支持和政策性建議幫助會員國家提高勞動生產力,促進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主要是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有息的中長期貸款,利率採用浮動制,利率水平與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水平比較接近,貸款期限通常為20年,一般稱為“硬貸款”。國際開發協會主要是向最貧窮的低收入會員國提供無息的長期開發信貸,貸款期限在35-50年,一般稱為“軟貸款”。世行從2000財政年度起不再向中國發放軟貸款。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貸款是亞行對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開發中國家提供的長期性開發資金。目的是為了鼓勵各國政府和私人資本向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投資,對本地區國家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促進本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和發展。

亞行貸款分為普通貸款和特種貸款。普通貸款(Ordinary Operation)主要用於幫助成員國提高其經濟發展水平,浮動利率,貸款期限為15-25年,普通貸款也稱之為硬貸款特種貸款(Special Operation)主要是為貧困成員國提供的優惠貸款。這種貸款不收取利息,貸款期限為40年,也稱為軟貸款。我國未使用過亞行的特種貸款。

貸款條件

①限於成員國。

②用於工程項目。發放貸款的重點

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如交通運輸(鐵道公路水運、民航)和公用事業(如電力、通訊、供水、排水等);
發展農村和農業建設項目以及教育、衛生事業項目等。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發放非項目貸款
凡非項目貸款,借款國只能用於滿足進口某項物資設備所需的外匯、支持生產或用於克服自然災害後維持經濟發展計畫的資金需求等。
③專款專用。並國際金融組織的監督:使用款項、工程進度、物資保管、工程管理

④貸款期限和利率。

一般為數年,最長可達30年。
貸款利率分固定利率、浮動利率和可變利率三種。
⑤貸款費用。一般包括:先征費用,貸款生效時支付貸款額的1%;未支付餘額承諾費,經借款人申請與貸款人協商批准後可有部分免除。

⑥貸款貨幣。美元日元歐元英鎊瑞士法郎或國際金融組織可有效出資的其他貨幣。

貸款優點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1.貸款期限長,利率低,適用於擴展國內投資期限長、取得經濟收益較慢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中以國際開發協會的貸款最為優惠;世界銀行貸款雖然收利息,期限亦較短,但與一般國際商業信貸條件相比仍屬優惠,適合需要長期發展的電力、水利、交通設施等建設項目。對於投資於基礎建設和其他需要長期發展的建設項目的房地產企業來說,如果能成功申請到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不但能保證工程的如期進行,還能保證工程的質量和企業的效益。

2.有利於整體計畫的擬訂、發展與執行。國際金融組織對貸款計畫的申請視其在借款國發展的優先性而決定核准與否,通常先派遣專家對借款國經濟情況及貸款計畫進行調查了解,並先協助進行可行性研究及擬訂整體計畫,待可行性研究與經濟價值評估滿意後,方可核准貸放。計畫制定期間還視情況派員實地考察,考核進度情況,故有助於接受貸款國家整體計畫的擬訂、發展與執行。房地產企業應該根據本國、本地區整體計畫來制定自身的開發計畫,這樣才能順利地通過計畫評估並取得貸款。

3.提高了私人企業在國際商業中的地位,有助於國際私人資金的流入。國際金融公司核貸或投資私人企業的標準頗為嚴格,故接受貸款企業在國際商業中的地位亦大為提高,且受貸企業投資成功後,國際金融公司轉讓股權於其他外來投資者,可引導國外私人資金的流入。成功申請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可以成為國內房地產企業進入國際大舞台的通行證,為將來在國際金融市場融資打下良好的基礎。

4.貸款採購可獲得高品質的器材與設備。國際金融組織利用國際招標採購器材與設備,由於國際競爭的原因,採購的物資品質較高,價格亦較低廉。國內房地產企業可以利用這種國際招標採購的機會,大幅度地進行裝備的更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保持或提高企業的領先地位。

貸款程式

①提出計畫,確定項目。

②組織專家,

③審議通過,簽訂貸款契約。

④工程項目招標。

參加投標的國家,僅限於成員國。
國際金融組織按工程進度發放貸款,並對貸款的使用進行監督。
在建設項目所需物資確已成交後,國際金融組織才能將貸款直接付給供應商或借款者。
國際金融組織還要對設備的招、投標契約的過程進行監督。
派出檢查團定期檢查工程進度,了解是否嚴格執行了批准的貸款契約,確保資金按計畫使用。
⑤項目投產後,做出後評價。貸款全部發放後1年左右,企業效益、社會效益、銀行效益以及經驗教訓等。

中國套用

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引進外資的重要渠道之一。自1981年至今,中國利用世界銀行(簡稱世行)、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等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累計達457個,承諾貸款金額約為657.5億美元,並累計獲得國際金融組織贈款28億多美元。其中70%分布在中西部,涉及交通、能源、城建、環保、農業和農村發展、教育、衛生、工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為促進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取得較好財務、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還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為載體,中國引進了競爭性招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等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先進管理制度,借鑑了環境影響評價、供水和污水處理收費等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有效利用的國際經驗,推動了公用事業(1596.311,20.76,1.32%,吧)單位改革、區域衛生資源規劃等多項試點工作。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是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主權外債,通過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國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執行質量和償債信譽最好的國家之一。這一成績的取得,是各有關部委、地方各級政府以及項目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財政部作為中國政府外債的統一管理部門,多年來與有關部委和地方各級政府一道,逐步完善政府外債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涵蓋“借、用、還”全過程的制度體系,強化債務管理和風險防範意識,不斷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著力提高項目執行機構能力和人員素質,積極推動與國際金融組織的貸贈款合作實現從重數量向重質量和效益轉變,從重籌借向重使用和償還轉變,從重資金引進向資金和智力引進並重轉變,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管好用好每一筆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資金。

管理措施

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第一,完善規章制度。有關部門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努力提高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法制化管理水平。財政部作為歸口管理部門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規範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全過程管理的部門規章和部門規範性檔案,並指導各地財政部門因地制宜制定相關配套措施,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各有關部委及地方各級政府作為轉貸(贈)款項目管理機構也重視並加強項目的制度建設,制定、發布了一系列項目管理實施細則,提高了項目管理水平。

第二,把好項目立項審批關。中國已逐步建立了發改委牽頭、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協同合作、各司其責的科學的貸款決策體系。各部門對擬立項的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從與國家和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相關性、財務可行性、還貸能力、經濟社會效益和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論證,認真把好項目立項審批關,促進中國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的整體質量不斷提高。

第三,加強項目監督檢查。除審計工作以外,其他監管部門還充分調動各方面檢查力量,採取經常性檢查與專項檢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切實加強對項目全過程監督檢查力度,督促整改。為加快建立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財政部正進一步完善貸款項目監督檢查辦法,以專項檢查和重點檢查為主,細化步驟,量化指標,制定明確的監督檢查計畫並認真落實。各行業主管部門及地方各級政府對所管的項目以開展經常性檢查為主,督促項目單位加快項目執行進度,規範貸款資金使用,並監督有關部門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第四,加強人員培訓和幹部隊伍建設。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實際需要,財政部和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一直重視加強國際金融組織項目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和幹部隊伍建設,採取各種形式為項目管理人員和項目具體實施人員提供培訓。特別是,針對部分基層項目財務管理不規範、人員素質較低的問題,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逐步加強了對基層單位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項目管理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培訓工作的加強,中國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管理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精通業務、作風優良的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為完善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第五,加快建立貸贈款項目績效評價體系。財政部正與各有關部委、地方各級政府一道,研究建立覆蓋絕大多數項目的動態監控體系,並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對項目準備、實施和後期運營的全過程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評價,並切實將績效評價的結果運用到貸贈款管理的各個環節,以改進和提高貸款管理工作質量。在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財政部在績效評價工作制度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目前正探索將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納入到整個財政管理信息體系,逐步實現管理一體化、業務一體化和技術一體化的目標。

第六,研究建立政府外債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為防範化解政府外債風險,中國中央和地方基本建立了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還貸準備金制度,通過充分發揮還貸準備金的周轉墊付功能,有效規避還貸風險,切實維護了中國的償債信譽。為建立政府外債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有關部門正研究建立全國範圍內的政府外債統計、監測與預警體系,以掌握政府外債的全口徑統計數據,有效監測政府外債風險並提出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的方案,更好地為科學管理決策服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