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保險市場

國際保險市場

國際保險市場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國際保險市場是指從事國際保險交易活動的場所.即國際保險市場作為一個常用的經濟範疇,是在國際範圍內辦理各種保險產品的交易以及處理各種與之相關事宜的活動場所。廣義的國際保險市場是指全球保險供給和保險需求的總和,或是各種國際保險交易活動的總和,包括各國保險市場及其延伸。

簡介

國際保險市場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market
國際間進行各種保險和再保險(或稱分保)業務的市場。保險業歷史悠久,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保險業具有其特殊性,對經濟波動的反應通常比較遲緩,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保險業仍有穩定的增長,其增長率還一直高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當保險事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超越國境,在國際範圍建立保險和再保險的合作關係,通過國際範圍的危險分散,使保險事業得到穩步發展,因而國際保險市場逐步形成。

發展情況

倫敦的保險事業長期以來在國際保險市場上居於壟斷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60~70年代以後,隨著美國、瑞士、日本、聯邦德國等國保險市場的興起,它在國際保險市場的領導地位有所削弱。80年代以後,開發中國家在反壟斷、反控制的鬥爭中,建立自己的保險市場,發展民族保險事業,並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全世界保險費95%來自已開發國家的市場。國際保險市場上的再保險保費約占整個保險費的14%~16%。英國以爭取保險費外匯最多而著稱於世。由於英國每年約有60%的業務來自國外,國外業務的毛保費匯回英國可以在支付賠款前加以充分運用,因此,英國的外匯保險業務對英國運用外匯資金和平衡國際收支具有重大作用。英國不僅有大量的保險公司,還有以個人為承保人的勞埃德保險社。它是世界聞名的保險組織,嚴格來說不是一個保險公司,而是一個社團。有承保人20145人 ,組成幾百個承保組合 。每個承保人必須保持15萬英鎊資產 、37500英鎊保證金(數字時有變動),負無限清償責任。即一旦所繳保證金不足以抵償所負責任時 ,要以個人財產抵付。英國就是通過它的國內外保險公司和勞埃德保險社,在國際保險市場上取得業務而收取大量保險費外匯。
在國際保險市場上同英國爭奪地位的已開發國家主要是美國、瑞士、聯邦德國和日本等國。80年代以後,國際保險市場承保力量過剩,已開發國家間競爭激烈。承保力量過剩即難以保持正常的保險費率,因而業務質量日益下降。競爭趨於白熱化的雙方是英國和美國 。 其中以美國馬什-麥克利南經紀公司收購勞埃德保險社的鮑林經紀公司最為引人注目。美國還於1980年3月31日成立紐約保險交易所 ,也是防止保險外匯外流的一種措施。
國際保險市場中的已開發國家為擺脫困境,利用其經濟上優勢和業務技術特長,紛紛向開發中國家擴張,開發中國家則採取國有化措施或國家強制分保,以維護其本國權益,並先後成立了一些地區性保險組織,如:亞洲保險再保險聯合會設立的分保集團、亞洲再保險公司等。已開發國家迫於形勢改用較隱蔽的手法,如在退出開發中國家的市場、改為接受其再保險後,利用援助、傳授業務技術等方式同開發中國家保險公司保持原有聯繫,力圖長期保留一部分保險業務以擴大外匯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