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炮灰

國考炮灰

國考炮灰的意思就是做無用功,陪著冠軍跑的人。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網上報名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超過了104萬,而最終能捧上“金飯碗”的僅僅13566人,也就是說,有超過100萬人將成為“炮灰”,淘汰率高達98.7%。

簡介

國考炮灰國考炮灰

金融海嘯、跨國公司裁員,讓瞄準外企的名校尖子生亂了陣腳。在一次次被用人單位招聘“調戲”後,他們發現還是被稱為“國考”的公務員考試靠譜。然而,百萬雄師都想擠過獨木橋談何容易,除少數幸運兒,更多人充當了“公務員考試的分母”,他們自嘲是“國考炮灰”。“炮灰”一說的流行,反映了大學生求職的悲愴與無奈。按理說,公務員考試只是眾多就業渠道中的一條,但由於公務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提高,以及具有戶口、福利等安定職業的關鍵要素,公務員考試一直都是求職熱點,報考人數猶如芝麻開花,以至於中國殘疾人組織建設崗位供需比達到4584∶1,奪得第一。在這種情況下,想通過公務員考試實現就業簡直是“華山一條道”,考上公務員無異於中了彩票。“炮灰”一詞,還暗示了一種渴望就業的焦慮情緒。就業問題原本就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老大難問題,現在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可謂難上加難。

相關數據

“國考”的獨木橋有多窄,下面的數字會說話:平均競爭比例為78:1,最高競爭比例4584:1,淘汰率達98.7%。再具體一些,是77.5萬人將爭奪1.35萬個國家公務員職位。

炮灰心態

大學生自嘲為國考“炮灰”大學生自嘲為國考“炮灰”

“我當炮灰,我樂意”

這種炮灰心態,是一種非常畸形的心理。自己在備受折磨中體會到了快樂。考試者在研究數學題、圖形題、邏輯題、閱讀題、資料題,揣摩出題者的心理,而非發自內心的表達的時候。考試者覺得這是一個智力的過程,而非智慧的過程。就是說,感覺像是參加一個遊戲,而不是一個考試。這個遊戲的規則是定了的,裁判是不容挑戰的,那么大家就一起來玩,看誰玩得好。僅此而已,無關智慧,無關經驗,更無關人品。

堅持與希翼

對於小人物來說,堅持就是勝利,而積極參與的心態是必備的。
相信有不少人,是幾度進出考場的。有人已經連考了兩年。也有的上了輔導班,聽專門研究“國考”的老師們指點迷津。不過,在大家水平逐漸提高的同時,考試的難度也在加大了。就像國內很多考試一樣,越考越難,越難越考。

選一個結局
隨著一聲炮響,多數炮灰在天空中隕落。考試的激情化為烏有,生命與公務員再不相干。少數的捲土重來,再聽一聲炮響。極少數的衝出重圍,落在了高台之上。無論哪一種結局。每一個人群,都會繼續的抱怨,繼續的奮鬥,繼續的當下一個炮灰。也許人生的樂趣就是如此,不痛不快,不捨不得。

社會評論

國考炮灰國考炮灰

“國考”報考人數屢創新高,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在這背後,有著源遠流長的“官本位”意識以及公務員福利待遇較好等現實利益驅動因素。換句話說,就算沒遭遇美國金融風暴的衝擊,“國考”火爆,中央國家機關某些熱門職位出現1比2000的白熱化競爭,也是意料中事。
而“國考炮灰”成為流行語,顯然暗含了很多學子這樣的心理:金融風暴影響——工作越來越難找——只好報考公務員——公務員考試難度陡升——“國考炮灰”大量出現。
在這條“國考炮灰”生成鏈中,很多學子把原因全歸咎於外部環境了,好象都是社會惹的禍,卻少見他們的自省。
至於在跨國公司求職不成轉而參與“國考”的學子,就更功利了,他們只看到中央國家機關的“安定、體面”,卻忽略了很關鍵的一點:這樣的崗位必然有著不同一般的閱歷素質能力等要求,他們在大學接受的教育是否與之相匹配。
一些學子坦承其實有民企要與自己簽約,但他對公務員有“特別的偏好”,決定將“國考”進行到底。這足以反證:所謂的“大學生工作難找”很多時候是個偽命題,這當中的嚴峻感與焦慮感被人為放大了,主要原因在於一些學子年紀輕輕就過於世故,精於利益得失的計算,而忽視自己職業成長的長遠科學規劃。
所以,如果把“國考炮灰”用於自我調侃,則未嘗不可,但如果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加以探討,那么,它只能證明不少新生代學子仍痴迷於“官本位”,卻無法證明:受金融風暴的衝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到了讓人如何寢食不安的地步。只有如此,才不會被無謂的焦慮蒙住我們的頭腦,從而冷靜、客觀地剖析“大學生就業難”,區分哪些是社會成因,哪些是求職者的個人原因。

專家解讀

國考炮灰國考炮灰

1、安定、體面成為這一季的主流

北京科技大學主管學生工作的黃融老師表示,他和同事一直關注著2008年越來越熱的報考公務員熱潮,就業形勢受到經濟危機衝擊,緊張趨勢初露端倪,各大企業提供給應屆生的崗位不多。炮灰的意思就是做無用功,陪著冠軍跑的人,它是這一季的潮流詞語。

周悅參加過某大型地產公司的面試,面試題目是要求她推銷一塊家用肥皂。周悅面試歸來覺得做市場不是自己的專長,而且進入地產界之後,還需要在全國範圍內輪轉,相比這種顛沛流離,她更傾向於有一份安定的職業,並受到社會的尊崇。

公務員在家長看來還是鐵飯碗,‘體面就業’成為這一季的主流,體制內的職業才不容易受到經濟浪潮衝擊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2、一條路走到黑的“炮灰”

浙江工業大學的研三學生林含幾個月來往返於上海杭州寧波各地,參加過至少10場招聘會。她在招聘會現場的感受是,涉及地產、金融、諮詢等行業的單位比往年減招很多人。雖然目前中央級部門公務員招聘人數比往年多,但由於大批工科學生扎堆兒報考公務員,競爭沒有緩解反而更加激烈。林含的幾個在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就讀土木工程的朋友就報考了中央相關部門的公務員。

2009年公務員考試中新聞、中文、外語等專業的職位和去年相比,減少了將近1/3,報名人數卻比2007年增加了近十分之一。周悅的同學肖莎報考的中宣部出版局的職位,錄取人數和報考人數比是1∶291,北京大學中文系研三曾石銘報考的教育部職位,錄取人數和報考人數比是5∶1012。據相關部門統計,2009年公務員考試的網上報名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超過了104萬,而最終能捧上“飯碗”的僅僅13566人,淘汰率高達98.7%。

王欣濤副主任表示,公務員考試只是學生求職道路上的一個選擇,要保持良好的得失心。面對經濟危機的影響,就業形勢比較緊張,考生在面對公務員考試的時候,應該在適當的競爭壓力下,準確衡量不確定因素,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昌鳳教授認為,國內外的就業形勢確實對公務員考試產生了影響,不過總體而言,因為外企的神秘感和優越感的減弱、公務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提高,以及具有戶口、福利等安定職業的關鍵要素,這幾年公務員考試一直都是求職熱點,因此不要過分看重經濟危機造就“炮灰”的偏頗觀念。

金融危機後誕生的求職新詞

畢業容易求職難。這些年,不少關於求職的新詞紛紛湧現。反映社會變遷的同時,也從中可以管窺學生們的生存狀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