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創業系統工程

創業系統工程從微觀來看,就是建構創業工程的主體——創業型企業與企業主體性。 創業工程的主體是創業型企業與企業主體性。 政治體制改革,是國民創新體系與國民創業體系建設的主導。

概述

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先生在原創的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解釋與重建》一書中提出來的國民創業系統工程模型。
國民創業體系是創業系統工程。
創業系統工程從層次上看,有巨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
創業系統工程從巨觀來看,就是人類二次創業工程。人類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兩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是由低層的經營活動向高層的經營活動轉移,第二次創業是用高層的經營活動統馭低層的經營活動。二次創業,就是以知識產業為龍頭,以對人類第一次創業的成果——傳統產業——按生態原則重塑改造為途徑,以人與環境的協同為基礎,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宿。
如果說,建立國民創新體系是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社會系統工程,那么建立國民創業體系也同樣是鼓勵創業、保護創業的社會系統工程。創業自由的前提是平等競爭,平等競爭的保障是法制環境,法制環境的基礎是司法獨立、民主選擇、民主監督。
當全球性金融危機使經濟發展的中心由外向轉向國內時,用創業帶就業,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建構鼓勵、扶持、保障創業的政治、法制、社會環境,迫在眉睫。
創業系統工程從中觀來看,就是民間的創業潮。創業潮:民營企業的一次創業、二次創業與國有企業的二次創業。當前創業潮的走向:一方面,擴大創業範圍,主要通過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促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釋放農村的創業潛力;另方面,提高創業層次,鼓勵和扶持高科技創業,為此要儘快設立創業板,使高科技、高成長性企業能得到超速發展。
農業的創業潮,是人類二次創業的起點;高科技企業的創業潮,是人類二次創業的主導。創業潮是創業型企業與企業主體性形成的基礎。中觀的創業工程,是巨觀的創業工程與微觀的創業工程的中介,對巨觀的創業工程與微觀的創業工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創業系統工程從微觀來看,就是建構創業工程的主體——創業型企業與企業主體性。
創業工程的主體是創業型企業與企業主體性。所謂主體性,就是系統的自組織“能力”,就是人作為系統的自我意識、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能力,就是企業作為系統通過自組織同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流從而進行生產和競爭的能力,就是個人和企業的創新-創造-創業能力,就是企業通過建立創業型組織最佳化企業資本結構提高公司價值的能力。主體性高低同自組織能力成正比,由系統的要素和結構兩方面決定。一個人創新能力強,是主體性強的表現;一個人能白手起家,是主體性強的表現;一個企業能靠自身能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主體性強的表現。而國有企業之所以沒有主體性,就是由於它們缺乏自組織能力。但如果為了提高國企的主體性,而把其廉價拍賣甚至送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則同樣是用他組織來代替自組織,因為主體改變了。提高企業主體性的基礎是創業,提高國有企業主體性的基礎是二次創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重新創業。
非創業型企業是平面型企業,創業型企業是立體型企業。創業型企業就是不斷改進自身的要素與結構、不斷提升自組織能力的企業;就是以創新能力為主導、以產權明確為基礎、以團隊精神為核心、以制度健全為保證的主體素質全面提升的企業;就是以知識運營為主導、以資本運營為核心、以資產運營為紐帶、以產品運營為歸宿的創業型組織。創業型企業肯定是創新型企業,而創新型企業要成為創業型企業,還要有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與非創業型企業只著眼於資本的擴展、生產的擴大、利潤的增加不同,創業型企業首先著眼於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企業整體功能的發揮、生產力與競爭力的增強,以取得可持續發展。
創業系統工程從程式上看,是創新→創造→創業→創業工程→國民創業工程的邏輯進展,是市場經濟體系→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運營為主導的知識市場經濟體系的歷史進程,是國民創新體系→國民創業體系的整體延伸。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與人類二次創業的歷史定位,決定了國民創新體系與國民創業體系的相互關係:國民創新體系是國民創業體系的主導,國民創業體系是國民創新體系的基礎。沒有國民創業體系,國民創新體系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不但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更要建設創業型國家。但沒有國民創新體系,國民創業體系將落後於知識經濟時代。在國民創業體系基本建設投資中,最大、最基本的基本建設投資,是基礎科研的投資,其次是技術開發與技術轉化的投資。因為只有基礎理論的突破,才有新技術誕生;只有新技術的誕生並及時轉化為現實的生產項目,才有新能源、新材料的產生,才有再生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而這些基礎理論的突破、新技術開發、轉化與運用,不僅僅是加大貨幣投入就能解決問題;更根本的,是科研人員的整體素質,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問題。這就牽涉到科研和教育體制問題。而目前官本位、行政化的學術體制、教育體制,極大地縮小了出原創成果的可能性。而要改變現有的科研、教育體制,必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為形成和支撐官本位、行政化的學術體制、教育體制的土壤,是官本位、官僚化的政治體制,並在官本位、官僚化的政治體制主導下形成官本位、行政化的社會體制與人的普遍的行為方式。官本位、官僚化的政治體制與國民創業體系之間是一個悖境。因此,要改革學術、教育體制,首先要改革政治體制。如果說,國民創業體系的建設依賴於國民創新體系的建成,那么國民創新體系的建成有待於政治體制的完善。政治體制改革,是國民創新體系與國民創業體系建設的主導。
政治體制改革
學術體制改革
科研體制改革
國 創新 教育體制改革 國民創新體系基本建設
民 基礎理論突破
創 重大技術創新

體 創造——技術轉化開發

基礎建設投資
創業
國民創業工程
再生型、穩定型經濟
建設國民創新體系與國民創業體系,可以使巨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相對稱、公平與效率相一致的再生型與福利型國民經濟系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系統工程就是建設對稱的國民創新體系與國民創業體系。

創立者簡介

陳世清:他擁有自己的哲學範式經濟學範式和中國人第一個自己原創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管理學體系、擅長跨學科研究而在學術上自成一家,曾出版《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等四十多部著作,並公開發表數十篇經濟學、管理學、哲學論文,論文多次轉載並多次獲獎,他是五度空間理論、對稱哲學、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再生經濟學和諧經濟學、對稱管理學、人類二次創業理論知識運營學創業經濟學名牌經濟學共有制理論等經濟理論的創始人,致力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做出創新性成果,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