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省圖書館(新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人民西路與西華門街東北夾角,2009年正式開建。新館占地17畝,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是現在舊館的3倍多,建成開放後將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圖書館。新館建築風格為新古典主義,外形酷似漢代宮殿門闕,象徵著四川的悠久歷史,這也源於新館選址緊鄰原成都皇城所在。新館高38米,外觀呈暖灰色,增加了歷史厚重感。2014年建成後的省圖書館新館能容納館藏圖書500餘萬冊,集典藏整理和傳統服務、數位化服務、遠程服務於一體,將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公益性文獻信息基地、數據中心、區域文獻網路中心、專題文獻研究中心和大眾文化教育活動中心。新館將設殘疾人閱讀區和少兒閱讀區,將定期舉辦公益講座,市民可辦卡免費借閱書籍,查找文獻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源起

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圖書館一事,隨清末變法維新興起,自海外傳入。1885年(光緒二十一年)總理衙門籌議官書局。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總署奏開設官書局,孫家鼎奏官書局開辦章程,羅列其主要工作為設藏書院、刊書處、學堂遊藝院等。同年5月刑部侍郎李端芬奏請推廣學校,倡導與

學校相得益彰事物五端,其中包括建大書樓;並提倡“妥定章程,許人入樓觀念”。1909年(清宣統元年)學部奏分年籌備事宜,有關圖書館事宣稱:“宣統元年,預備立憲第二年,頒布圖書館章程,京師開辦圖書館。宣統二年,預備立憲第三年,行各省一律開辦圖書館”。同年12月學部奏《擬定京師及省圖書館通行章程》,其中第二條稱:“京師及各省省治,應先設圖書館一所。各府、廳、州、縣治應依籌備年限依次設立。”1911年(清宣統三年)四川提學使劉嘉琛奏清建立圖書館,擬借貢院公堂及清白堂為館址。次年(1912年)四川圖書館成立。時四川境內已出現過一些具有圖書館服務性質的閱報所,新建學堂如四川通省師範學堂(1905年)、嘉定官學堂(1906年),華西協和大學等皆附設圖書館(室)。

第一次建館

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省圖書館1912年(民國元年)始由四川行政公署撥款創立,是年10月20日開館,定名為四川圖書館。著名學者林思進(字山腴)自請出任館長。館址設於成都少城公園西,拓址建樓,種松八十株,號八十松館。時將四川都督府接管前清四川提學校衙川學務局所存圖書、渠集作為基本藏書,同時多方採購海內孤本和私家精刻,得書20餘萬卷。西文書籍也大量收藏。館內制訂《暫擬四川圖書館章程》作為治館的依據。常年經費由省教育經費下支給。1918年(民國7年)林思進辭去館長職,祝彥和繼任館長,祝亦為著名學者。1922年(民國11年)後四川財政困難,經費一再削減,1927年終由省款支絀,館務難以維持,劃歸成都市政公所管理,仍稱四川圖書館。是年8月16,成都市政公所函告四川圖書館杜剛伯館長,奉命將四川圖書館劃歸成都市政公所管理整頓,該所聘顏仲齊為館長,並照會辦理交接手續。同月改訂《四川圖書館簡章》,市政公所根據其中第12條制定《四川圖書館委員會簡章》8條,主要內容是四川圖書館委員會由3人至5人組成,館長為委員之一,其他委員由市政公所指派和聘請富有圖書館學識者擔任,每周開會一次,討論館內應興應革事件,必要時召開臨時會議,館長為會議召集和主持人。1928年成都市政公所改組成立成都市政府,遂將四川圖書館更名成都市立圖書館。1929年11月四川省教育廳致函成都市政府,擬將四川圖書館收歸省管理,同月市政府復函不允教育廳收回。四川圖書館自此中輟。

第二次建館

第二次籌備建館始於1936年,是年4月22日蔣志澄就任四川省教育廳長職,同年於教育施政綱要內擬訂規程,組織四川省立圖書館籌備委員會。1937年6月26日四川省立圖書館籌備委員會開成立大會,鏇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擱置。1938年省教育廳聘蔣復聰、沈祖榮、劉國鈞等15人為省立圖書館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1939年10月12日在教育廳舉行會議,推郭有守廳長為主席,議決以省府指撥之款為建築及常年購置圖書之用;以函請中英庚款董事會準予補助3萬元作採購西文書籍費;另以存儲省款為籌備經費;並簽呈省府函聘岳良木為籌備主任,曹祖彬為副主任。後經省府撥款30萬元為開辦費,復由中央圖書館派員輔導策劃,積極進行,1940年4月10日四川省立圖書館正式成立。館址為成都城守東大街原成都中城國小校舍亦即前清城守衙門。三層西式樓房,計有書庫兩間,可容納圖書4萬餘冊,閱覽室3間可容納讀者150人(樓內另有兩間分別為四川省教育館和四川省通志館辦公室。)樓前後辟有花圃草坪,環境幽靜。補助購書費3萬元。曹祖彬為首任館長。1941年2月曹辭去館長職,由省教育廳聘請蒙文通教授接任館長。1949年4月蒙文通去職,喬誠接任館長至1950年4月。至此,全館有職工26人,中西文藏書4萬餘冊。

建國後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4月四川省立圖書館由川西行政公署文教廳接管,更名川西圖書館,隸屬川西文教廳領導。1951年5月改稱川西人民圖書館。1952年,川東、川南、川北、川西行署撤銷建立四川省,劃歸四川省文化事業管理局領導,更名為四川省圖書館。建國後,由於黨和政府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加強對圖書館的領導,四川省圖書館取得了較大發展,躋身於全國十大圖書館之一。

(一)館舍

建國初期接管原四川省立圖書館館舍,包括原省教育館和省通志館占有的兩間房間(兩館於建國初相繼撤銷)。1951年購買成都駱公祠(今和平街)、桂王橋西街47號兩院修葺作線裝書庫。1953年至1954年在城守街館址後擴建二層樓房兩幢。1957年又在該館址前建立三層書庫及閱覽室一幢。1958年在該館址大門左側建外借室、裝訂房各一間。1972年至1982年在成都東風路二段(今蜀都大道總府街段)征地修建新館。至此,全館有館舍五處:館本部1982年遷入新址,座落在成都蜀都大道總府路東側;主體建築美觀大方,閱覽樓與書庫、辦公樓之間辟有庭園,環境優美。此外,有特藏部和提存書庫分設在聯陛巷15號、城守街24號、和平街16號和龍泉驛等處。全館共有館舍約29000平方米。

(二)館藏

1949年12月底全館有各種類型書刊文獻4萬餘冊。建國後,根據省級公共圖書館的藏書方針和工作任務蒐集書刊文獻,在工作上堅持全面蒐集,系統入藏的原則,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書體系。截至1999年底止,藏書總量為460萬餘冊,其中:中文普通圖書(建國後出版)3574919冊民國版圖書136262冊台灣、香港版圖書10429冊外文圖書(英、俄、日、德、法等)242238冊古籍線裝書576920冊古籍善本書4282種4778部60735冊中文期刊現刊735種民國版7309種港台版239種中文報紙947種外文期刊3236種外文報紙30種聲象資料2560種縮微膠捲(片)1888卷(件)2560套1112402拍四川省圖書館館藏中最有特色的有四川地方志書、中國古醫藥圖書、抗戰版圖書、民國時期期刊、文化大革命資料、國外原版大型綜合學科的工具書和書刊。

(三)服務工作

建國後四川省圖書館擔負著保存、管理和提供各類書刊文獻和為地方科研生產和廣大人民民眾服務的雙重任務,“文化大革命”期間除外,對讀者服務工作明顯呈上升趨勢,表現在服務方式的多樣化和讀者人次、借閱冊次的增多。館內閱覽室是為讀者服務的主要方式。至1999年底全館有各種類型閱覽室18個,閱覽座席1000個,每天借閱讀者約1200人次,借閱書刊約1300冊次。外借工作。發放中文借書證、外文借書證、通用借書證、館際借書證共4萬餘個。中文圖書實行開架借閱。為了方便省內各地讀者,還設有郵寄借書業務,並與北京圖書館等有館際借書關係。1988年增設圖書流動汽車一輛,開展流動送書服務,辦理流動借書證800餘個。書目參考諮詢工作。根據讀者需要開發圖書文獻,編制各類專題書目、索引和其他二次文獻;開展口頭、電話或書面解答諮詢服務。編印過《四川進步、革命期刊題錄索引》、《四川地方志聯合目錄》、《四川省古籍善本書聯合目錄》、《舊報刊複印資料》、《集粹》雜誌、農副產品資料37種等工具書和參考資料。聲象資料服務、書展、報告會。擁有現代化電影、電視、錄音、錄象等設備,為讀者提供多種載體文獻的視聽借閱服務。也可根據社會需求舉辦各類書展、學術講座和報告會。縮微複製。擁有現代化的複印和縮微複製設備,為讀者提供文獻複製服務,包括靜電複印、縮微膠片拷貝、放大等項目。

(四)學術研究與業務輔導。

建國後四川省圖書館成為全省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開展對圖書館科學管理、圖書館自動化、文獻工作標準化、縮微複製和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與套用技術其他方面的研究;開設圖書館學電大、函大班和各類培訓班;組織編印圖書館學教材數種;主持編輯《圖書館員》雜誌和《四川省圖書館事業志》。

(五)組織機構和人員。

1950年4月川西文教廳派羅錦華為聯絡員,接收四川省立圖書館;5月派賈質量為川西文教廳駐圖書館負責人,主持館務;同年9月成立館務委員會負責館務,館長暫缺。1952年改稱四川省圖書館後,省政府委派伍非百任館長;1956年穆濟波教授任副館長。1958年伍、穆均被錯劃右派而調離,此後館長均為中共黨員。迄至1992年有楊德華、繆木天、張旭、彭長登、王新迎、趙熙、龍經緯、萬世祥、杜建成、何永孝、張新元、郝春陽、伯志平、戴克瑜、徐建華、魏東等擔任過正副館長(或黨總支書記)職務。此外,四川省圖書館學會及秘書處掛靠在省圖書館。四川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四川省圖書館內。

圖書館新館

四川省重大文化項目——省圖書館新館建設工程已於2008年破土動工,並計畫於省圖書館百年誕辰(2012年)前竣工。

作為四川省完善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省圖書館新館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非常順利。新館位於天府廣場西側、人民西路北側地段,占地約17.63畝,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以上,能容納省圖書館現有館藏500萬餘冊圖書,將徹底改變省圖書館館藏典籍多年“四分五裂”的狀況。

建成後的新省圖書館,是一個現代化、複合型的大型公共圖書館,集典藏整理、傳統服務、數位化服務和遠程服務於一體。同時,還將特設殘疾人閱讀區和少年兒童閱讀區,彌補四川省沒有殘疾人和少兒圖書館的不足。

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館藏資源

四川省圖書館是全省的總書庫,館藏豐富獨特,擁有460萬冊藏書。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時代的手寫經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詩詞集、歷代四川珍貴地方志書、中國古代醫學典籍、近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國暨抗戰時期文獻等,總計70餘萬冊。建國以後,四川省圖書館分別以呈繳本、選購、國內外交換、捐贈與調撥、複製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以大型綜合性、研究性人文學科為基礎的核心文獻體系。

資源導向

1、中文古籍線裝書:650000冊。其中善本5000種60000種,屬國家級品995種。另有2000種50000冊地方志。

2、中國家譜:共約520種近5000冊。其中涉及20個省市、122個姓氏。

3、舊平裝圖書:已編目的有130000冊。

4、近現代報紙:共有400種。

5、近現代雜誌:

已編目的有8700種87000冊,1949年10月前出版的各類雜誌共約8700種87000冊。

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類文學類期刊如《筆陣》等,畫報類刊物如《通俗畫報》等、社會科學類期刊如《社會科學學報(成都)》等。

6、地圖:共約320種373幅

服務內容

業務服務工作內容主要有:館內閱覽,外借實行開架借閱;書目參考諮詢,編制專題書目,索引、第二次文獻,有口頭、電話、書面諮詢服務;擁有多種現代化技術手段的縮微聲像資料服務,配備有完善的技術設備;不定期的舉辦各類專題書展、學術講座、報告會等。年接待讀者57.6 萬人次。每周開放時間近70小時。

主要作用

四川省圖書館是四川地區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交流的中心。四川省圖書館學會秘書處掛靠在本館。四川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本館內。四川省圖書館不定期的組織開展對圖書館科學管理、圖書館自動化技術、文獻標準化、文獻縮微複製等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開設有圖書館學電大、函大及各類培訓;編制各類專題書目和文獻資料三十七種,出版有《四川省圖書館學報》雜誌和《四川省圖書館事業志》。同時,擔負著對全省各類型圖書館的合作與協調工作以及對地、市、州、縣(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業務輔導等工作。

部門設定

業務部門

研 究 室

采 訪 部

編 目 部

輔 導 部

閱 覽 部

期 刊 部

特 藏 部

自動化部

地方文獻部

書目參觀部

文獻信息中心

辦證諮詢室

外 借 室

行政部門

辦 公 室

工 會

人 事 科

財 務 科

老 乾 科

行 政 科

保 衛 科

經 管 科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六

連續開放9:00-17:30

白天開放8:00-11:2014:00-17:30

圖書館概覽

介紹中國大陸地區的部分圖書館,了解它們的歷史,現在,館藏精品以及具體服務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