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

四公子

民國初年,稱作“四公子”的有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盧永祥之子盧小嘉、張謇之子張孝若、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之後,又有段祺瑞之子段宏業、張鎮芳之子張伯駒、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廖仲愷之子廖承志被稱為“四公子”。唐代有四人在歷史上被稱為“四公子”,他們是:周曾、王玢、姚憺和韋清,這四位是淮西節度使李希烈部下,希烈反叛時(公元784年)謀襲希烈不遂,周、王、姚被殺,因此《新唐書·忠義傳》給他們留了一席之地。後來清廷開復他原職,他卻拒辭不就,晚年在北京拒絕日偽拉攏,以 80高齡絕食而死,其愛國氣節頗為時人所欽佩。

第一章四公子

四公子四公子
歷史最早的恐怕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公子”:齊孟嘗君田文、楚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和魏信陵君無忌。

唐代有四人在歷史上被稱為“四公子”,他們是:周曾、王玢、姚憺和韋清,這四位是淮西節度使李希烈部下,希烈反叛時(公元784年)謀襲希烈不遂,周、王、姚被殺,因此《新唐書·忠義傳》給他們留了一席之地。

明末黨社運動中風雲人物方以智、冒襄、陳貞慧和侯方域四人也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四公子”。

清季政界、文壇翹楚吳保初、譚嗣同、陳三立和丁惠康四人也被稱為“四公子”,但知道的人不多。

民國初年,稱作“四公子”的有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盧永祥之子盧小嘉、張謇之子張孝若、袁世凱之子袁克文(號寒雲)。

之後,又有段祺瑞之子段宏綱、張鎮芳之子張伯駒、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廖仲愷之子廖承志被稱為“四公子”,這在民國時也挺有名。

現在,沈君山與連戰、錢復、陳履安並稱台灣“四公子”(當然是年輕的時候)

歡迎大家,請知道更多的補充,編輯。

民國四公子

還有一個民國四公子說法: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段棋瑞之子段宏業和當時浙江督軍盧水祥之子盧筱嘉。

陳三立,他是清末詩文宗伯和“同光體”的領袖人物,列為“海內三陳 ”之一。後來清廷開復他原職,他卻拒辭不就,晚年在北京拒絕日偽拉攏,以 80高齡絕食而死,其愛國氣節頗為時人所欽佩。他的兩個兒子陳師曾、陳寅恪,一為大畫家,一為歷史學家,也是極有名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