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獸面紋鼎

商獸面紋鼎

商獸面紋鼎,鼎圓體,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微斂、折沿、大立耳、淺腹。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點。頸部飾 獸面紋,無地紋。

基本信息

故宮博物院藏“商獸面紋鼎”

【名稱】 商獸面紋
【類別】 銅器、青銅器
【年代】 商代前期
【文物原屬】 商代青銅禮器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通高24.9cm,寬18.8cm,重1.04kg。
鼎圓體,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微斂、折沿、大立耳、淺腹。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點。頸部飾獸面紋,無地紋。

上海博物館藏“商獸面紋鼎”

【名稱】 商獸面紋
【類別】 銅器、青銅器
【年代】 商代晚期
【文物原屬】 商代青銅禮器
【文物現狀】 現藏上海博物館
【簡介】
薄立耳,深直腹,柱足稍細。口沿下飾獸面紋,腹飾三角雷紋。器形不失穩重之感,紋飾精緻典雅。

河南省博物館“商獸面紋鼎”

1955年河南鄭州白家莊出土,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商後期,通高18.5厘米,口徑16厘米,重1千克,飪食器。直口,折沿,雙立耳,深腹,圓底,三圓錐狀空足。腹上部飾單線獸面紋一周。

湖南省博物館藏“商獸面紋鼎”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商後期,高22.8厘米,重1.12千克,口徑14.7厘米 飪食器。口內斂,寬沿外侈,圓方立耳,短頸,高分檔。腹部有三條棱脊,三柱足上粗下細。頸飾目雷紋,腹飾羊首形獸面紋。構形特殊,器形、紋飾在商器中較為少見。

湖北省博物館藏“商獸面紋鼎”

1974年湖北省黃陂盤龍城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商前期,通高55厘米,口徑39.8厘米,重9.5千克,飪食器,寬折沿,方立耳,圓底,深腹,空錐足,耳外側為凹槽,槽內為一凸起棱脊。頸飾細線獸面紋,器身有補釘六外,尚留煙炱痕。

遼寧省博物館藏“商獸面紋鼎”

1978年遼寧省喀左小波汰溝出土,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商後期,重55千克,口徑61厘米,通高86厘米,飪食器,口沿外折,立耳為曲槽形,深腹,柱足中空與腹相通。口沿下飾獸面紋六組,具有商代後期青銅器紋飾特點,足飾獸面紋,中心的棱脊不僅掩飾合范痕跡,還增加了裝飾氣氛。形體較大,造型穩重,是研究商文化在遼寧地區分布的重要資料。

江西省博物館藏“獸面紋鼎”

1989年江西新乾大洋洲商墓出土,現藏江西省博物館。
商後期,口徑44.1厘米,高70.2厘米,腹深35.7厘米,飪食器。口微斂,斜折沿,方唇,雙立耳略外撇,外側有槽,槽內鑄兩道棱。深腹,圓底,腹壁下部略垂。三柱足空苡與腹腔通,上部呈錐狀,足底微鼓。紋線條突出,圖案立體感強,具浮雕效果。此鼎形體較大,外底滿布煙炱,內底殘留水跡、污垢,是用作“熟牲”的實用器。

相關知識

鼎是青銅禮器中最重要的一類器物,自考古學上的二里頭文化時期開始出現,一直沿用至明清時代,是青銅器中流行時間最長的器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