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明宮遺址

唐大明宮遺址

唐大明宮遺址位於西安市北郊龍首原上,在唐代是長安城三大宮之一。從高宗時起,歷朝皇帝多在此聽政,是二百餘年間唐代的政令中樞所在。

唐大明宮遺址位於西安市北郊龍首原上,在唐代是長安城三大宮之一。從高宗時起,歷朝皇帝多在此聽政,是二百餘年間唐代的政令中樞所在。
大明宮平面略呈梯形,面積約3.2平方公里。宮牆周長約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台、樓、亭等基址有40餘處。宮南部為前朝,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含元殿系大明宮正殿,重大慶典和朝會多在此舉行。殿基面闊十三間、近76米,進深六間、40餘米,現存高15米,充分體現了當年"九天閶閭開宮殿"的磅礴氣勢。宮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周圍有三清殿等多處建築基址分布,內廷西部有朝廷宴會和接見外國使節的麟德殿,殿基長130餘米,寬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後毗連的三殿,周圍繞以迴廊,規模十分宏偉。
右上圖為建築考古學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俄羅斯國家建築遺產科學院院士楊鴻勛先生根據30多年考古研究成果科學復原出的大明宮總體鳥瞰圖。右下圖是根據楊鴻勛先生復原方案製作的含元殿模型。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三大宮室中規模最大的一處,貞觀八年(634年)初建,是太宗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避暑而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病死,營造工程停止。龍朔二年(662年)再建而成,高宗遂即遷進居住,以後的唐朝皇帝大多在這裡朝寢,為唐王朝200餘年間的統治中心。宮內曾發生過多次歷史重大事件,大明宮一度也是黃巢農民起義軍的政權所在,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農民軍進入長安,黃巢登上大明宮含元殿舉行了盛大的即位典禮,然後在丹鳳門城樓宣布國號為“大齊”。
大明宮規模宏大,建制嚴謹,平面布局呈南北長方形,南宮城就是京城北郭城東邊的一段,另筑北、東、西三面宮城,宮區占地約3.5平方公里,宮城總長8724米,據史籍記載:大明宮內的殿堂約有五十餘座。唐末,大明宮多次遭戰亂破壞,光啟二年(886年)毀廢,至光化元年(898年)又再度修復,天祐遷都(904年)時最後廢毀,淪為廢墟。 
大明宮遺址位於西安市自強東路以北,玄武路以南範圍內,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田野考古工作,迄今已取得豐碩成果,在全面勘探的基礎上,重點發掘了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遺址和重玄門、玄武門等宮門遺址。大明宮遺址保存比較完整,埋藏豐富,是唐代建築研究的珍貴實物資料。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麟德殿是皇帝舉行宮廷宴會、樂舞表演以及會見賓客的場所,長安三年(703年),武則天在此會見並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遺址保存完整,現已實施遺址保護復原工程。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長安城的標誌建築,建成於龍朔三年(663年),毀於僖宗光啟二年(886年),存在了220餘年,其間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這裡舉行大朝賀活動。含元殿遺址位於自強東路革新街北口,保存較為完整。200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三方合作實施的含元殿遺址保護工程實現全面竣工;2004年,日本政府無償文化援助的文物陳列館和磚窯址保護廳相繼建成,陳列館展出大明宮遺址出土的文物標本。
唐大明宮遺址位於西安火車站北約1公里多的龍首塬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大明宮是唐京城長安“三大內”的“東內”(“太極宮”為“西內”,“興慶宮”為“南內”),規模最大。貞觀八年,李世民在城東北角禁苑內的龍首塬上修“永安宮”讓其父李淵在那裡臨時消暑,未待完工,李淵死去,於貞觀九年更名“大明宮”,後又於龍塑二年加以擴建,改名“蓬萊宮”。神龍元年,又恢復“大明宮”之名。從此,唐皇帝都住在大明宮,這裡也就成為國家的政治中心
大明宮城垣周長15華里,平面略呈長方形,宮中建築分前中後三部分,各以宮牆相隔,宮內亭台傲立,殿堂幢幢,曲廊幽徑,花香景榮。大明宮有含元、宣政、紫晨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北有宣政殿,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位於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現已將殿基整修一新,供遊人參觀。大明宮遺址保管所就在其內。裡面設游展室,集中了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右下圖為根據楊鴻勛先生的復原方案修繕的麟德殿遺址。

大明宮研究院、唐大明宮遺址文物保護基金會是專門從事大遺址研究、保護及國際交流的學術機構,旨在開展大明宮遺址保護展示、唐文化研究推廣、區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科學研究,聯絡和爭取關心大明宮遺址、文物保護及博物館事業的團體和個人的支持、贊助,增進文物界、博物館間的相互了解、交流與合作,促進大明宮遺址區文物保護展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及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兩個機構的成立,使大明宮遺址保護工作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更讓世界大遺址保護事業有了新的研究課題,至此,一門新的學科“大明宮學”將興起,並將迅速進入國際視野。這也標誌著大明宮遺址歷經50餘年的文物保護工作從基本上依靠政府保護進入了社會參與、多方支持的嶄新階段。儀式結束時,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為基金會捐款,總計422萬元,這些捐款將專門用於唐大明宮遺址保護展示工作。
同日還舉辦了古都西安城市發展與大明宮遺址保護論壇暨曲江論壇,該論壇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蔣正華同來自國內外的文保組織、文物考古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城市規劃領域的專家作了主題演講。本屆論壇以“古都西安城市發展與大明宮遺址保護”為主題,以國際化交流為目的,就如何進行遺址保護和展示、如何將遺址與公園有機地結合起來、遺址公園的建設對城市的格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等進行了交流探討。大家紛紛表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不僅是西安古遺址保護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西安市的城市化進程,並對全國的大遺址保護具有借鑑和示範作用。
由西安市政府、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省文物局聯合主辦的《曲江論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
員長蔣正華為大會發來賀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孫清雲,西安市市長陳寶根,國際古遺址理事會主席佩賽特等國際古遺址理事會官員及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代表參會,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積極出謀劃策。
大明宮是中國盛唐時期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大、規制最為嚴整、規劃最具特色的宮殿群,是大唐帝國國都的王宮,總面積達4800畝。大明宮遺址保存比較完整,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確定的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遺址保護工程。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土遺址,目前大明宮遺址內的多處宮殿遺址台基的保護工程已經完工,其周邊區域的環境改造工程、殿前御道的環境整治和修復工程已經全面啟動。根據國家文物局“十一五古遺址保護規劃”確定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建設規劃,西安市決定對大明宮周邊的環境進行改造,從而在保護好大明宮遺址的基礎上,建成4.5平方公里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規劃面積約19.6平方公里。此次學術論壇雲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保護方面的專家,旨在總結大明宮考古工作50年來的成果,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翔實的考古文獻資料依據;將對以往的歷史文獻進行匯總、歸納,為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據。同時眾多的國際著名規劃專家、遺產保護專家還將對遺址公園規划進行論證,為遺址公園建設提供更多先進的思路和理念。
大明宮的成就和特點:
大明宮遺址公園將在2010年建成對外開放。在唐代長安城禁苑中,位於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此宮建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擴建,第二年即遷入大明宮聽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此宮毀於兵火。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故宮的四倍.宮城共11個城門,其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是唐代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群。經考古發掘在大明宮內有含元殿遺址、麟德殿遺址、三清殿遺址等大型遺址。主要有下列成就和特點:
1.規模宏大,規劃嚴整。大明宮的規模很大,宮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全宮分為宮、省兩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門一線之南,共北屬於“禁中”,為帝王生活區域,其布局以太液池為中心而環列,依地形而靈活自由。宮城之北,為禁苑區。如不計太液池以北的內苑地帶,遺址範圍即相當於明清故宮紫禁城總面積的三倍多。大明宮中的麟德殿面積約故宮太和殿的三倍。
2.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建築也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全宮自南端丹鳳門起,北達宮內太液池蓬萊山,為長達約1600餘米的中軸線,軸線上排列全宮的主要建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軸線兩側採取大體對稱的布局。如不計入內苑部分,從丹鳳門到紫宸殿也約1200米,這個長度略大於從北京故宮天安門到保和殿的距離。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龍首原)作為殿基,加上兩側雙閣的陪襯和軸線上空間的變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嚴氣氛。
3.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如麟德殿,由前、中、後三座殿組成,面積約5000平方米,約為太和殿的三倍。採用了面闊11間,進深17間的柱網布置。殿東西兩側又有亭台樓閣襯托,造型相當豐富多樣。主殿含元殿則用減去中間一列柱子的辦法,加大空間,使跨度達到10米,可證唐初宮殿中木架結構已具有與故宮太和殿約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4.門窗樸實無華,給人以莊重、大方的印象。
5.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唐代建築風格的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而又開朗。現存的木建築遺物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在建築物上沒有純粹為了裝飾而加上去的構件,也沒有歪曲建築材料性能使之屈從於裝飾要求的現象。這固然是我國古典建築的傳統特點,但在唐代建築上表現得更為徹底。含元殿踞龍首原高處,高出平地十餘米,殿十一間,前有長達75米的龍尾道。殿階局部用永定柱平坐,這種較古的方法,唐以後逐漸淘汰。整組建築氣魄雄偉,足可代表當時高度發展的文化技術。含元殿和麟德殿的開間尺寸,不過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過四椽,尺度不及後世,用料也相對較小。用較小的料而構成宏偉的宮殿,應該說技藝已相當純熟。
6 . 大明宮遺址
為了有效保護大明宮遺址,西安市人民政府設立了大明宮遺址保管所,負責大明宮遺址保護和管理的日常事務、開展社會教育和文物宣傳活動、參加田野考古發掘和隨工清理、收藏出土的文物標本、組織實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大明宮含元殿遺址、麟德殿遺址已向公眾開放參觀,歡迎大家前來觀賞唐代文物、遺址,領略唐文化之精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