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畫

唐卡畫

“唐卡”藏語音譯,泛指供奉在藏傳佛教寺院內的各種佛畫,內容以佛像,佛教故事為主,也有少數歷來傳說題材。唐卡畫的風格獨特,一般善於運用貴重的黃金,白銀,與各種礦物色彩顏料為制,工藝精細而精美。唐卡源於印度唐代傳入我國西藏,明初隨著格魯派的創立有了空前的發展,形成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並占有重要的地位。

藏傳佛教繪畫:唐卡護法神

【唐卡畫】

唐卡”藏語音譯,泛指供奉在藏傳佛教寺院內的各種佛畫,內容以佛像,佛教故事為主,也有少數歷來傳說題材。唐卡畫的風格獨特,一般善於運用貴重的黃金,白銀,與各種礦物色彩顏料為制,工藝精細而精美。唐卡源於印度唐代傳入我國西藏,明初隨著格魯派的創立有了空前的發展,形成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並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卡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質樸淳厚的地方特色,體現了各民族的繪畫精華,使之更臻完善,又是中華民族優秀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枝奇葩 ,唐卡在佛教文化中更是獨樹一幟,是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珍品。

【唐卡畫的風格】

前藏的唐卡畫:構圖嚴謹,筆力精細,尤擅肖像,善於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後藏的唐卡畫:用筆細膩,風格華麗,構圖講究飽滿,線條精細,著色濃艷,屬工筆彩的畫法。

【唐卡畫的傳說】

“唐卡畫”源自西藏。據說西藏第一幅唐卡畫的護法女神白度姆,就是吐蕃王松贊乾布用自己的鼻血畫就的。西藏每個受過傳統訓練的畫師,都說得出這個傳說。 
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唐卡源於吐蕃時的文告和僧人講經說法時隨處懸掛的布畫,歷史長達1400多年。也有人深信早在更為久遠的象雄古國便已出現。
考證,唐卡的形式與遊牧部族的生活經歷有關。藏民在遼闊而荒涼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為隨身攜帶的廟宇。畢竟,唐卡比塑像更輕,也不同於壁畫,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把唐卡系掛在帳篷里,哪怕是一根樹枝上,就能成為一種象徵,讓藏民們祈禱、禮拜、觀想,或保佑去世的親人。最小的唐卡僅有巴掌般大小,畫在紙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擇吉日而向廣大信眾示現,當其緩緩展開後,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

【世界遺產保護畫種】

唐卡畫是中國畫中最具代表的畫種,也是聯合國非物質文化保護的畫種,一般由僧人繪畫。
現在能畫唐卡畫的大師,是十世班禪的畫師尼瑪澤仁(中國美協副主席),除此之外,必須是真正冊封的活佛、堪布的畫師所畫的唐卡畫,才是世界遺產保護畫種,其他的都不是。畫師可以稱為堪布、金剛上師、嘉措。由活佛、法王認定,否則無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