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

船舶工程學院創建於1953年,具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流體力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工程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5個碩士學科點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流體力學\"、\"工程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4個博士學科點。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和\"力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該系是我校\"哈軍工\"時期保留至今的骨幹系。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196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89年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我國船舶工業和海洋開發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該系學習環境優越,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雄厚,現有教授2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5人),副教授26人。近年來該系教師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35部,有6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該系的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學科點是國際船模拖曳水池會議(ITTC)成員單位,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學科點先後有4名教授任國際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會議(ISSC)技術委員會委員。該系與加拿大諾瓦斯克蒂亞大學、西德漢堡大學造船學院、日本長崎綜合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造船學院、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學院以及挪威期塔萬格大學有著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
該系師資隊伍實力雄厚,已為我國船舶工業培養本科生35屆,計3000餘人;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22屆,計500餘人。該系具有配套的實驗設備和先進的測試手段,獲世界銀行貸款120多萬美元,引進的設備具有當代世界先進水平,主要大型實驗室有:船模試驗水池、水平循環水槽實驗室、結構平台實驗室、船舶振動與噪聲實驗室
在我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首批入圍學校後,該系有兩個學科(現代船舶設計製造、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成為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總投資2000多萬元。"九五"期間將在已有的基礎上相繼建成船舶CAD/DAM實驗室、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總本設計研究室、船舶與海洋工程智慧型化設計研究室、船舶舾主建築美學研究室、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計算中心等基礎設施,原有實驗室設備也大都得到升級換代 。本系各專業將為有志於我國造船事業、海洋開發事業的青年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和科學研究環境。

沿革及大事記

1952年3月26日,經中央軍委周恩來、朱德、林彪副主席審閱同意,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和副總參謀長粟裕向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呈送《關於成立軍事工程學院的報告》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對報告批示"同意,退粟裕辦"。
6月23日, 毛澤東主席簽署確定全國應辦軍事院校的番號及調整方案的命令,命令指出軍事工程學院擬設哈爾濱,決定調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陳賡負責籌建工作。
7月11日, 毛澤東主席簽發命令,任命陳賡為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1953年2月21日,中央軍委命令:軍事工程學院隸屬中央軍委各部委領導.學院下設6個部,5個系(空軍工程系、海軍工程系、炮兵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一個預科總隊,22個專科,下設24個本科專業(造船專業名為艦艇設計與製造)。海軍工程系代主任黃景文,政治副主任鄧易非,行政佇列副主任穆棟材。
4月, 哈軍工海軍工程系成立,海軍工程系的任務是:在工程方面,培養海軍武器及技術方面的工程師;在指揮方面培養業務長,學制四年。學員修業期滿,經過畢業 設計及國家考試合格後授予工程師職稱,分配到海軍各有關技術部門、海軍領導機關、各海軍工廠、國防科研部門或海軍技術院校。海軍工程系首任系主任黃景文,政委鄧易非,下設造船科(五科),首任科主任馮捷
5月13日,蘇聯顧問團第一批成員到達學院。先後有5名蘇聯造船專家來造船學科工作,1954年第一批3人:И.Д.Замианов(水面艦艇設計和艦船原理專業)、Αрба(艦艇結構專業)、Тимофиев(潛艇設計專業) ,1957-1958年第二批2人:П.утатырёв(潛艇設計專業)、Б.П.Ушаков(快艇設計專業),他們為造船專業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8月6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元帥在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回國途中視察學院。
8月26日,毛澤東主席為學院成立暨第一期學員開學頒發訓詞。
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成立, 毛澤東主席委學院報紙題名, 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賀龍、劉伯承、羅榮桓等軍委領導為學院題詞祝賀,林彪、葉劍英、羅榮桓、鄧子恢等發來了賀信。海軍工程系五個專業第一期學員90人(造船科18人)正式入學。
12月, 海軍工程系召開第一屆黨員代表大會,鄧易非任黨委書記,黃景文、穆棟材、王松如、馮捷、李承煦、楊忠信為委員。
1954年2月, 周恩來總理召開國務院各部委、中央軍委各總部和軍兵種負責人會議,研究解決軍事工程學院師資問題,決定再從全國各大學抽調120名教師支援軍事工程學院。趙國華、顧懋祥、李維揚、蔡繩武、王太舒、祝修本、鄧三瑞、張誦堯、惲良、史習庚、許輯平、許維德、李桓、馬文斌等先後調入海軍工程系造船學科任教。海軍工程系正式組建了系直屬的17個教授會,其中造船科(五科)成立造船(351)、艦船動力裝置(352)、艦船電工設備(353)3個教授會,造船教授會主任顧懋祥。
2月28日,中央軍委任命原志願軍鐵道運輸司令兼政委劉居英為學院副院長。
12月,海軍工程系所在的31號教學樓竣工,全系共有教師65名。
1955年9月1日,中央軍委批准,學院第三期學員開始改為五年制。造船科艦艇設計與製造專業分為水面艦艇設計與製造、潛艇設計與製造兩個專業(學制改為五年),造船教授會內分為艦艇原理、艦艇結構、艦艇設計三個組。在建院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翻譯、編寫了全部本科生所需教材、實驗指導書。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學院決定專科設政委,造船專科政委馮捷。哈軍工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第一期3名,趙國華教授指導的季鑫泉成為本專業第一名研究生。
9月27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簽署命令授予軍事工程學院陳賡大將軍銜,劉居英、劉有光、唐鐸、賀振新、唐凱等少將軍銜。
1956年12月3日,造船教授會分建為三個教研室,艦船原理教研室(317)主任顧懋祥,艦船結構力學教研室(318)代主任李維揚,艦船設計教研室(319)代主任鄧三瑞。
1957年4月24日,國家副主席朱德元帥視察學院,並向全員人員講話,參觀了海軍工程繫船模水池。並參觀了折角式水翼快艇的模型試驗。5月26日,中央書記處書記、軍委總參謀長黃克誠大將視察學院。
1958年3月26日,哈軍工第一期學員畢業,國防部副部長李達上將到會代表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祝賀。30名畢業生(造船專業有羅培林、夏劍暉、陳厚泰)被評為優秀畢業生。
3月,根據中央軍委院校工作會議精神,哈軍工海軍工程系專業調整,組建艦船工程科(一科),設有水面艦艇設計與製造、潛艇設計與製造兩個專業(學制改為五年半),科主任顧懋祥,科政委馮捷(後有楊錫慶、張嚴)科副主任先後有李文起、王承善、宋培華,科副政委先後有李文起、張嘉斌。
5月, 周總理任命謝有法為軍工學院政委。
6月, 本學科為組長單位(鄧三瑞為組長)研製的我國第一艘水滴型袖珍潛艇 "032"在旅順基地進行海上試驗。
9月2日-11日,彭德懷元帥、譚政大將視察學院,在呼蘭河參觀了本學科研製的我國第一艘增壓式氣浮艇試驗、本系研製的我國第一條水翼艇試驗,並乘水翼艇在滬上航行一圈,對主持試驗的顧懋祥教授鼓勵"搞科學研究不要怕失敗"。
9月16日, 鄧小平副總理視察學院。
8月, 本學科研製的我國第一艘增壓式氣浮艇試驗在旅順試航成功,最大航速達69.5公里/小時,這也是世界第一條氣浮艇試航成功。
11月12日, 周總理、陳毅、徐向前、羅榮桓元帥前往海軍大院參觀海軍工程系的科研成果展覽。周總理指示"水翼艇要進一步研究"。
1959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改為5年半(個別專業6年),取消預科教育。
12月23日,周恩來總理視察學院,在游泳館觀看了海軍工程系參加全運會的無線電操縱艦艇模型的表演。
12月31日,中央軍委決定"尖端集中、常規分散",將炮兵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學院,分別組建各兵種的工程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