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原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我國船舶工業系統唯一的一所以工科為主,理、工、管、文、法、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哈爾濱工程大學自1983年開始研究生的招生工作,1996年成立研究生部,2002年正式設立研究生院,近三年來,研究生招生人數以平均年增長45%的速度遞增。目前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8000餘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研究生院成立研究生院成立
哈爾濱工程大學(原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我國船舶工業系統唯一的一所以工科為主,理、工、管、文、法、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1996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學校行列,2002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哈爾濱工程大學試辦研究生院,成為全國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學校現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3個(含MBA),具有18個工程碩士授權招生工程領域和15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招生專業,是國家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
學科專業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十一五”國防特色學科11個、國防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十一五”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4個、一級學科5個、二級學科17個、重點交叉學科2個。

組織機構

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生院現下設3個機構

1.綜合處:負責研究生學籍管理、獎學金及助研費、研究生招生、日常事務、博士後工作、信息系統、檔案管理、論文基金管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等工作。

2.培養處:負責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教學組織與管理、教材建設、研究生課程進修、研究生教學改革、學位論文等工作。

3.學位處:負責各類研究生答辯及學位申請受理、研究生畢業與學位管理、導師遴選與管理、學位點建設與管理、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等工作。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總面積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3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建築風格中西合璧,飛檐碧瓦,氣勢恢宏。現設有15個二級學院,3個教學系(部)。學校設有40多個科研機構以及150多個科研和教學實驗室,其中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2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家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圖書館共有藏書270餘萬冊。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3199人,其中專任教師1806人,教授392人,副教授484人。教師中有“兩院”院士9人(含雙聘6人),博士生導師29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9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4人。

學校注重教學研究工作,近年來獲國家及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50多項;我校共有3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校被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列入“21世紀人才強軍計畫”,並成為海軍在的東北地區唯一一所選拔培養後備軍官依託院校。

發展前景

學校一貫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八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0餘項,獲國家級獎37項,省部級獎400多項,學校現設有“船大工程技術設計研究院”及十幾個科研中心、研究所,在船舶與海洋工程的許多研究領域中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現已成為我國“三海一核”(即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套用)等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校的潛器技術、水下機器人技術、船舶減搖技術、動力定位技術、組合導航技術、水聲定位技術、核動力仿真技術等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 

學校重視開展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已與美、日、法、德、意、加、俄等30多個國家180多所有影響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互派學者教授訪問、講學、合作研究,擴大了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促進了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面向21世紀,學校堅持以特色求發展的方針,確立了依託船舶、立足國防、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發展戰略取向和“三海一核”服務主體的定位,突出為國防工業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特色,進一步加快教學改革、科研體制改革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加速提高教育質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為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創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