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英文:Hal Saflieni Hypogeum ),位於馬爾他島上距首都瓦萊塔(Valletta)城南1公里的帕奧拉市(Paola)中心附近。為公元前2500年,利用龐大的設備,搬移巨大的珊瑚石灰岩,所建造出的雄偉地底建設。或許此一大工程原本是為了要建造一座神廟,後來卻陰錯陽差成為史前時代大墳場。哈爾薩夫列尼地宮有“史前聖地”之稱,這座地下宮殿為了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12米深處的岩石中挖鑿而成,而建築結構卻與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廟宇類似。


景區圖片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精選世界遺產--哈爾薩夫列尼地宮(馬爾他)

景區概況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是馬爾他著名古蹟,有"史前聖地"之稱。它位於馬爾他島上距首都瓦萊塔城南1公里的帕奧拉市中心附近。這座地下宮殿約建於公元前3200年到前2900年間,為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12米深處的岩石中挖鑿而成,而建築結構卻與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廟宇類似。這座地下建築由人工分三層挖掘的廳堂和走廊組成,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最深一層距現在的地平面為10.6米。當時的人們以燧石和黑岩等堅硬的岩石為工具開鑿這座迷宮,又用鹿角在白色灰岩上鑽孔,可見工程之艱巨。
古時進入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需穿過地面上的一座廟宇。如今,該廟宇只留下幾塊石塊,埋在一座現代化建築的地基內。現在需要沿著一個現代的螺形樓梯進入這座橄欖形的、拱形圓頂的地下宮殿。地宮的頂部分散著一連串似是天然形成、用於祭祀活動的岩洞。下面兩層則由人工開鑿而成,如同石砌建築一般。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建築其實是一個龐大的地下室,從中發掘出了用來支撐巨大珊瑚石的堆積著的巨石。這些珊瑚大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這幢地下建築,也許原本要建成一個神殿,但是從史前時期開始,卻一直被當作墓地使用。和這個地下結構一起被挖掘出來的還有大型的傳動索,它是約公元前2500年用來傳輸巨石和珊瑚石灰石的。這座可能曾被構想為避難所的地宮從史前時期起卻成為了大墓地。

景區景點

整座地宮面積達500平方米,包括38間石屋。一架轉盤樓梯從地宮前殿往下延伸,盡頭是一座具有拱形圓頂、橄欖形的地下岩石宮殿。宮殿有一系列洞穴,這些岩洞的作用各有不同,有儲糧、儲水、殉葬、神諭室等。神諭室因一個刻在牆壁上的壁龕而得名。如以男低音對著神龕壁洞講話,音響可傳及地下宮殿各洞穴並達地面洞口,十分奇特。最底層還有一排小廳,只有通過幾個不規則排列的台階才能進入這些小廳。建這種台附似乎是為了攔陰不速之客。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富有特色的是中央的禮拜室,用石灰岩築成,是沒有任何修飾的正方形房間。柱子和門梁體現了高超的建築技巧。禮拜室內有圓頂房間,越往裡去,房間就越來越窄,越來越暗。瓦萊塔博物館現陳列著從地宮中央遷出的兩尊小雕像,據稱可能是陪葬品。地宮的各個房間都是用石器鑿開石灰岩後建成的,牆壁是土黃色。
中央大廳聳立著直接由巨大的石料鑿成的大圓柱和小支柱支撐著的半圓形屋頂,天衣無縫的石板上聳立著巨大的獨石柱。整個建築線條清晰、稜角分明,沒有發現用石頭鑲嵌補漏的地方。人們走進這裡,頓生別有洞天之感。在地下宮殿的洞頂和洞壁畫有螺鏇形、曲形和圓形圖案,其淡褐色花紋相連不絕,象徵著生命的綿延萬代。在一面牆上有用木炭畫的人手輪廓,另一處岩石上還畫有一頭高3英尺、長4英尺的公牛。在另一處洞穴內發掘出兩個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個是"睡覺的胖女人",她在馬爾他被崇拜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
1902年地宮被發現時,還曾在殉葬的洞穴中移出遺骨7000具。人們據此斷定,史前時期此地曾被當做墓地。1980年,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考古的發現提供了人類祖先生活的資料,但是因缺乏足夠的原始資料,人們的研究工作往往受到阻礙。最近考古學家們開始用計算機進行考古研究,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取得了有力的科研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