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林頓博弈論

哈林頓博弈論是由小約瑟夫·哈林頓編著,由韓玲、李強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關於博弈論的教材。

基本信息

作 者:[美] 小約瑟夫·哈林頓 著

哈林頓博弈論哈林頓博弈論
譯 者: 韓玲 李強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1-1
版 次:1 頁 數:354
印刷時間:2012-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300147147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哈林頓博弈論》是美國最普及的博弈論教材,被美國多所知名高校長期採用,如史丹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維吉尼亞大學等。《哈林頓博弈論》不僅適用於經濟學、商學、政治學、國際關係學等博弈理論套用訓練的傳統學科,還面向大多數普通高校學生。教材用最小化的數學知識介紹博弈論的理論,使對數學領悟力不足的學生也能讀懂。《哈林頓博弈論》中還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案例,包括歷史、犯罪、體育和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並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介紹,內容豐富有趣,可讀性強。

編輯推薦

1.《哈林頓博弈論》是美國最普及的博弈論本科教材,被史丹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維吉尼亞大學、達特毛斯學院等多家名校長期採用。
2. 《哈林頓博弈論》的作者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備受美國各大名校推崇的經濟學教材《反壟斷與管制經濟學》的作者之一。
3.用最小化的數學知識逐步提出博弈論概念,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理解。
4.選取了各種各樣的案例,包括歷史、犯罪、體育和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並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介紹。
5.用理解測驗鞏固概念。在每個重要概念後配有一個理解測驗,確保學生對概念的清晰認識。學生可以通過完成理解測驗進行自我檢測。
6.留下尚未解決的“謎題”。博弈論可以幫助人們洞悉大多數人類行為,但仍有許多行為尚不能被理解。給讀者留下用開放式的思維尋找“謎題”答案的空間。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小約瑟夫·哈林頓 (Joseph E.Harrington,Jr) 譯者:韓玲 李強
小約瑟夫·哈林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備受美國各大名校推崇的經濟學教材《反壟斷與管制經濟學》的作者之一。本書是小約瑟夫·哈林頓教授從事博弈論教學15年的研究結晶。他曾任職於包括《蘭德經濟學期刊》(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個體經濟學基礎和趨勢》(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Microeconomics)以及《南方經濟學報》(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等期刊的編輯部。
他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不同學科的權威期刊上,如經濟學科的《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政治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博弈論與經濟行為》(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政治學科的《經濟與政治》(Economics and Politics)、《公共選擇》(Public Choice);社會學科的《美國社會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管理學科《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以及心理學科的《數學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目錄

第一部分 博弈論概述
第1章 策略推理簡介 3
本章導讀
1.1 策略情境採樣 5
1.2 刺激你的欲望:合併的博弈 6
1.3 參與者的心理狀況 7
1.4 性別代詞博弈 11
第2章 構建策略情境模型 12
本章導讀
2.1 擴展式博弈:完美信息 13
案例研究 棒球Ⅰ 14
伽利略 伽利雷和宗教法庭,Ⅰ 15
和汽車經銷商的討價還價,Ⅰ 16
2.2 擴展式博弈:不完美信息 18
案例研究 搶劫 19
美國聯邦巡迴抗訴法院 20
伊拉克戰爭和大規模殺傷武器 20
2.3 策略是什麼 23
2.4 策略式博弈 25
案例研究 《托斯卡》 25
競選博弈 26
第84 期《科學》雜誌博弈 26
2.5 擴展式轉化為策略式 26
案例研究 棒球Ⅱ 27
伽利略 伽利雷和宗教法庭,Ⅱ 27
和汽車經銷商的討價還價,Ⅱ 28
2.6 策略式轉化為擴展式 28
2.7 共同知識 29
2.8 模擬博弈時的其他相關問題 31
本章總結與練習題 32
第二部分 求解策略式博弈
第3章 剔除不可能:理性是共同知識下的博弈求解 39
本章導讀
3.1 博弈求解:參與者是理性的 40
案例研究 白人遷徙與租住房中的種族隔離 42
禁止電視播放香菸廣告 43
eBay 網上的委託出價悖論 46
3.2 博弈求解:參與者是理性的和參與者知道參與者是理性的 47
案例研究 團隊合作 48
上帝存在論 49
智豬博弈 50
3.3 博弈求解:理性成為共同知識 51
本章總結與練習題 55
附錄1 嚴格占優和劣占優策略 58
附錄2 可理性化策略 59
第4章 穩定博弈:兩人或三人非連續博弈中的納什均衡 62
本章導讀
4.1 納什均衡的定義 63
4.2 經典的兩人博弈 65
案例研究囚徒困境 66
協調博弈——駕駛規範 67
協調和衝突博弈——打電話 67
猜謎博弈——石頭、剪刀、布 68
案例分析 博弈中的衝突和共同利益 70
4.3 最優反應法 70
4.4 三人博弈 71
案例研究 《美國偶像》迷博弈 71
投票:真誠的還是虛假的 72
晉級與陰謀破壞 75
4.5 納什均衡理論基礎 77
本章總結與練習題 79
附錄 納什均衡的形式化定義 81
第5章 穩定博弈:N 人非連續博弈中的納什均衡 82
本章導讀
5.1 對稱博弈 83
案例研究 《史尼奇》 84
航空安全 85
作業系統:蘋果還是微軟? 87
實習申請博弈 89
5.2 非對稱博弈 90
案例研究 市場進入博弈 91
國內動亂 93
5.3 多重納什均衡的解 94
本章總結與練習題 97
第6章 穩定博弈:連續博弈中的納什均衡 101
本章導讀
6.1 不使用微積分求解納什均衡 102
案例研究 相同產品的價格競爭 102
價格一致承諾化解價格競爭 104
競選總統 106

文摘

本書為誰而作
當我最初決定在大學開設博弈論課程時,首要之務便是定位目標聽眾。身為一名經濟學教授,我希望通過這門課程為經濟和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用工具,體現其套用價值。此外,最近我對博弈論的研究興趣已經延伸到經濟學範圍之外,擴展到競選、立法、討價還價等問題上。同時我也在思考:把博弈論套用到政治學中會不會一樣有趣?因此,目標聽眾進一步擴展到了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專業。隨後,我又想到了博弈論在歷史、文學、體育、犯罪、宗教體系、戰爭、生物學等領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有趣的套用,我發現一些初露頭角的企業家和政策專家也對這些超越其專業方向的東西感到興趣盎然。當我仔細審視博弈論在這些不同領域中的各式各樣的套用時,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博弈論會引發相當多的大學生的興趣。博弈論是一種適用於所有人類(甚至包括動物王國的某些成員)、會和所有人都不期而遇的推理工具,它應當在普通文科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經過此番分析,我開始著手構建這門課程(現在已經成文,即本書),它不僅適用於經濟學、商學、政治學、國際關係學等博弈理論套用訓練的傳統學科,還面向大多數普通高校學生。這門課程我已經教了15年,但它仍然像我第一次講授它時那樣令我感到新鮮和鼓舞。在將博弈論運用到社會的不同環境、不同領域中的同時,把學生們召集起來集思廣益,對形成富有活力、富有洞見的思想論域大有裨益。學生們對這門課程傾注的熱情令我驚訝不已。這種熱情或許能在課程項目上得到最好的體現,學生分別在真實的、歷史的和虛構的世界中運用博弈理論搜尋策略形勢並加以分析。課程項目的範圍很廣,涉及相當多主題,比如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製藥公司間的專利競爭、電視劇《倖存者》(Survivor)、會計醜聞、約會困境等。這些項目的完成質量與涉獵程度就是學生們對博弈論興趣之廣、熱愛之深的最好見證。這絕對是能點燃學生熱情的好課程!
執教大學博弈論課程15年後,我明白什麼會令人茅塞頓開,什麼會令人迷惑不解;我知道什麼會讓人興奮不已,什麼又會讓人昏昏欲睡。正是這些經驗(儘管不乏一些讓人備感羞辱的經驗)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素材。
如何講授博弈論
在大學裡講授博弈論課程,在處理學科背景的多樣化上會面臨一定的挑戰。儘管多數學生對學習策略推理有著共同的需求,但他們在數學方面的領悟力卻有驚人的差異。我們既要把原料加工好,以確保那些自打高中起就躲避數學的學生也能理解,同時還要保持概念的嚴謹,以免誤導另外一些學得比較好的學生。本書要吸引兩類學生,一類是能夠不費吹灰之力暢遊在數學海洋之中的,還有一類是淹死在海洋中的。第二個挑戰則是在傳遞概念的同時保持學生對該學科的熱情。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深究博弈論的相關概念,但當博弈論被用於解讀人類行為時,很少有學生不為之著迷。下面我來說明一下本書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