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龍

吳興龍

吳興龍,男,1951年6月生,漢族,湖北大冶人, 1972年1月參加工作,1975年6月入黨,華中師範大學經濟學碩士。 1972.01—1978.08大冶縣物資局團委書記、計畫股長; 1978.08—1979.05大冶縣物資局副局長; 1979.05—1981.03西藏拉薩市物資局副局長; 1981.03—1983.11大冶縣計委副主任; 1983.11—1984.08大冶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兼經貿委主任; 1984.09—1986.07省委黨校政治專業離職脫產大專學習; 1986.08—1987.03大冶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1987.04—1992.11大冶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 1992.11—1993.08黃石市政府副秘書長; 1993.08—1996.11黃石市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 1996.11—2000.12黃石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2000.12—2001.10黃石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2001.10—2003.10黃石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市委辦公室主任; 2003.10—2004.02黃石市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市政府副市長; 2004.02—2007.01黃石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市行政學院院長; 2007.01—2007.04黃石市政協黨組書記、市政府常務副市長、 市行政學院院長; 2007.04—2008.02黃石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2008.02— 黃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 2012.01當選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基本信息

企業管理顧問

吳興龍簡歷

企業管理顧問、培訓師

國際註冊企業教練

美國AACTP認證講師

企業贏利執行模式 主訓師

打造超強凝聚力團隊主訓師

企業戰略成長之路 諮詢顧問

基業長青教育集團 董事

培訓過的企業:中國移動 諾基亞手機 中國網通 鴻嘉集團 萊鋼集團

上海通用 華辰生物 超躍集團 浩信集團 華山集團

博匯集團 礦機集團 安日達工貿 海利集團 魯陽股份等

授課風格:能有效結合多種訓練方式著重於實戰,能把案例與實戰巧妙融合睿智、幽默、寓教於理、深入淺出思想深刻,內容活潑,啟發性強。從事企業管理培訓近十年的時間,講課生動幽默。受到了企業家和中高層管理幹部的一致好評!

《職業經理人十項管理技能訓練》

管理技能之一 角色定位

作為上司、同事、下屬等角色時職業經理人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及必須遵循的規則

管理技能之二 時間管理

吳興龍 吳興龍

對時間的分析第二象限工作法

管理技能之三 溝通管理

為什麼溝而不通

溝通的對象和渠道如何向上司匯報 如何向下屬推銷建議

管理技能之四 目標管理

好目標的特徵

設定目標的七個步驟

如何為下屬制定目標

管理技能之五 激勵

激勵的分析及常見的誤區

如何根據人格類型進行激勵

管理技能之六 績效評估

吳興龍 吳興龍

中層經理在績效考核中的角色和作用如何為下屬設定績效標準

不恰當評分的原因及其消除辦法

管理技能之七 領導

對權力的分析

領導風格

管理技能之八 教練

做教練式的領導

管理技能之九 授權

授權的涵義

授權的四種類型如何授權

管理技能之十 建設團隊

什麼是好團隊

如何處理團隊衝突

組織角色與團隊角色

《打造超強凝聚力團隊》內容概要

吳老師培訓現場 吳老師培訓現場

本課程為NLP課程是一項通過改善被教練者心智模式來發揮其潛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教練通過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的過程,洞察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向內挖掘潛能,向外發現可能性,反映學員的心態,提供一面鏡子,使學員洞悉自己,理清自己的狀態和情緒,並就其表現給予直接的回應,令學員及時調整心態清晰目標,以最佳狀態創造成果,使學員有效達到目標。 教練的特點在於它是真正以人為本,讓學員看到自己在一個的系統中的作用,看到自己的影響力,同時也看到問題與自己的關聯

第一講 待人處事的五種境界

第二講 團隊凝聚力的基礎分析

第三講 剖析團隊的五個成長階段

第四講 團隊成員的四種思維模式

第五講 凝聚力團隊應該具備的性格比例

第六講 團隊實踐。

同名人物

吳興龍 吳興龍

吳興龍,男,1964年生現為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理學博士。物理系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國家重點學科主任。

1995年2月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凝聚態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隨後留校在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物理系工作。曾任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任江蘇省光電信息功能材料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多次赴香港、加拿大、義大利等地學習和訪問。

研究方向和內容

長期從事化合物半導體納米發光材料及其摻雜鈮酸鋰和鉭酸鋰晶體的微結構、聲子特性和發光機理的研究。強調理論和實驗結合,在化合物半導體發光材料的主要領域¾多孔矽及其鍺、矽、C60等複合材料、ZnO納米顆粒薄膜、鉺摻雜矽納米結構、矽基納米SiC薄膜、鍺矽碳注入二氧化矽薄膜、多孔氧化鋁薄膜及鑲嵌半導體納米結構、摻釹鉭酸鋰、質子交換鈮酸鋰和鉭酸鋰晶體以及矽基鈮酸鋰和鉭酸鋰薄膜等的製備、微結構和發光特性的表征等方面均取得了許多有創新意義的成果。承擔的項目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多次列為優秀項目,並列為我國在矽基發光材料與物理研究領域的重要方向和重要進展之一。

發表學術論文和專利

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其中SCI論文160篇。在國際物理學四大雜誌《Phys. Rev. Lett.》、《Appl. Phys. Lett.》、《Phys. Rev. B》、《J. Appl. Phys.》和影響因子大於3.0的雜誌上發表論文91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Phys. Rev. Lett.》上發表論文三篇,在國際套用物理雜誌《Appl. Phys. Lett.》上發表論文45篇,論文被同行在國際雜誌上他引近1000餘篇次,單篇他人引用最高187篇次。基於在碳化矽納米材料研究上的重要貢獻,被國際著名的綜述性雜誌《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影響因子10.229)邀請撰寫綜述性文章“Low Dimensional SiC Nanostructures: Fabrication, Luminescenc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v.51, p.983, 2006);作為顧問編輯,應邀為《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雜誌合作撰寫納米科學和技術方面的評述文章“SIA spotlight on Asia” (v.39, p.715 (2007);應邀為美國科學出版社大百科全書合作撰寫《Alumina-based and embedded nanostructures》一章。

承擔的科研項目

承擔的科研項目: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重點和面上項目共18項,2001年獲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7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獲獎

基於在矽基納米半導體材料與物理研究上的成果,1998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98’南京市十大科技成果獎,199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同年獲第六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2006年獲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代表性工作

1. X. L. Wu, Y. F. Mei, G. G. Siu, M. J. Stokes, C. L. Fu, and X. M. Bao, Spherical growth and surface quasifree vibrations of Si nanocrystallites in Er-doped Si nanostructures, Phys. Rev. Lett.86, 3000 (2001).

2. X. L. Wu, S. J. Xiong, G. G. Siu, G. S. Huang, Y. F. Mei, Z. Y. Zhang, S. S. Deng, and C. Tan, Optical emission from excess Si defect centers in Si nanostructures, Phys. Rev. Lett.91, 157402 (2003).

3. X. L. Wu, J. Y. Fan, T. Qiu, G. G. Siu, and Paul K. Chu,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in 3C-SiC nanocrystallites, Phys. Rev. Lett.94, 026102 (2005).

4. J. Y. Fan, X. L. Wu, and Paul K. Chu, Low Dimensional SiC Nanostructures: Fabrication, Luminescenc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51, 983 (2006). (review paper)

5. H. T. Chen, S. J. Xiong, X. L. Wu, J. Zhu, J. C. Shen, and Paul K. Chu, Tin oxide nanoribbons with vacancy structures in luminescence-sensitive oxygen sensing, Nano Lett.9, 1926 (2009).

6. Z. Liu, X. D. Wen, X. L. Wu, Y. J. Gao, H. T. Chen, J. Zhu, and P. K. Chu, Intrinsic Dipole-Field-Driven Mesoscale Crystallization of Core-Shell ZnO Mesocrystal Microspheres, J. Am. Chem. Soc.(200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