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倫

吳汝倫

吳汝倫近代文學家、教育家。字摯甫,安徽桐城人。同治進士授內閣中書,曾師事曾國藩,又與李鴻章關係密切,曾、李奏議,多出其手。1902年任京師大學堂總教習,並赴日考察學制,回國後創辦桐城中學堂,是桐城文派末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武昌張裕釗、遵義黎庶昌、無錫薛福成並稱“曾門四大弟子”。一生大部分時間致力於治學和教育事業上,對中西文學採取兼蓄並用的態度,主張講洋務,搞教育救國。總結集為《桐城吳先生全書》。

基本信息

生平

吳汝綸是同治三年(1864)舉人,次年中進士。吳汝綸與李鴻章關係亦密切,先後在曾、李幕府任事,曾、李奏議,多出自他的手筆。先後曾出任深州(今河北深縣)、冀州(今河北冀縣)知州。後遭人忌妒,棄官從教,任保定蓮池書院山長。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詔辦大學堂,經大臣張百熙推薦,加汝綸五品銜,任其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

汝綸大力提倡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並深入探求西方的科學和哲學。他竭力支持嚴復的翻譯工作,並為其翻譯的《天演論》作序言。

光緒二十八年五月,汝綸奉清廷令,赴日本考察學制,編成《東遊叢錄》一書,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介紹日本的專著。汝綸十分關注桑梓教育,寓居省城安慶時,借巡撫衙門南院,籌建桐城學堂,即今桐城中學之前身,自認堂長。

汝綸博學多才,著述頗多,著有《易說》2卷、《校定尚書》1卷、《尚書故》3卷、《夏小正私箋》1卷、《文集》4卷、《詩集》1卷、《尺牘》7卷、《深州風土記》22卷、《東遊叢錄》4卷。為勉勵後人,他親筆題寫“勉成國器”和“後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於此;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的匾額楹聯,高懸於桐城中學校園。

光緒二十九年春,汝綸在家病逝。民國4年(1915年),家人將其安葬在家鄉吳牛山。今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世紀下半葉,越來越多的西方醫學理論和方法傳入了中國。由此,中醫在中國遭遇了更加激烈的批判。其中,中國最有名的教育家吳汝倫(1840-1903)曾經用“賁育”(頂天立地的巨人)和“童子”(剛出生的嬰兒)比喻西醫和中醫之間的差異。他對他的學生說,與西醫相比,所有中醫典籍全都可以燒掉。

作品

《百字銘》:

遠觀山色,年年依舊如新,近視人情,漸漸不同往日。詩朋酒友,日會三千,知己心人,百無一二。花開兮,蝴蝶至,人困兮,親戚疏。時來,誰不來;時不來,誰來。自跌倒,自爬起,靠人扶,都是假。親戚朋友,說的是隔山話。且挨過三冬四夏,暫受些此痛苦,雪盡後再看梅花。

吳汝倫聯集:

文字空千載;

聲名動四維。

集碑賀李鴻章七十壽

及身強健久不達;

為古文章早有聞。

賀馬其旭四十壽

照海旌麾懾猿鳥;

傳家簪笏邁金張。

賀裕祿壽

在昔吹簫傳弄玉;

只今坦腹得王郎。

賀王繹如入贅

將相傳家真有種;

陽和得氣便成春。

賀李鴻章子婚

兄弟以頭腹尾擅譽;

文章與梅曾張代興。

賀范當世四十壽

事不終始,無務多業;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

集句贈王子翔

裕其為仁,肅其為禮;

媒者曰宣,卜者曰祥。

集韓文賀燊甫嫁女

當使尊章,相見交賀;

自今夫婿,得助益彰。

賀李簡廷婚

夫婿瓌才,早死乃真成恨事;

嬰兒文褓,後來當更得佳人。

挽賀墨儕夫人

後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於此;

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

題桐城學堂

視官事如身,身瘁多因急民病;

解縣符召我,我來何處共君言。

挽某君

當年丞相留賓,競推男子張君嗣;

昨夜故人入夢,遠愧平生范巨卿。

挽許仙屏

我無吏能,在官以善士劻勷為樂;

君今客死,令人感故交零落而悲。

挽袁鷺賓

此鄉仍俠窟遺風,萬丈白虹馬生角;

何處訪戰場餘事,一堆黃土豹留皮。

題保定淮軍會館

從師得千載一見之人,直取旌麾作衣缽;

有弟為五洲百傑之選,早將家世服單于。

挽李瀚章

堅城垂拔,壯志先摧,當時若失左右手;

百戰論功,一言決策,如公可謂文武才。

題開封程忠烈祠

郎君學問具神通,起自震旦包東海西海;

阿母慈悲真智度,疑與摩耶為前身後身。

挽中島成章太夫人

高節變風雲,坐客欷歔,擊築欲邀燕市飲;

遺芳在蘭菊,禮魂容與,傳葩疑唱楚人騷。

題保定淮軍會館戲台

生存百歲入圖書,早歲鴻妻,晚歲文伯母;

將養諸兒盡才俊,小兒召父,大兒朱雲師。

挽陳伯平太夫人

遠別已三十年,記賓館留賢,看予一過丞相府;

近畿方五百里,自先生即世,何人更應少微星。

挽史香雅

是淮軍傑出奇才,龍性難馴,休沐輒尋黃石約;

與國家宏圖大業,芻言謬采,入朝曾草皂囊封。

挽劉銘傳

薄宦竟三十年,所臨蒞有聲,競坐漢朝腹誹法;

遺詩垂百千首,縱流傳到後,誰知楚國逐臣悲。

挽李佛生

如明公可謂才臣,鄙夫謬附清流,能無杜門齰舌;

知太史當成佳傳,賤子欲求行狀,一為鑽石埋辭。

挽劉薌林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掛席來游,三楚風濤攜袖底;

邀太白樓一千年明月,憑欄遠望,六朝煙景落樽前。

題金陵湖南會館

十三經,廿四史,十載寒窗,未脫得那領藍衫,愧把白身偕綠鬢;

甲子年,癸酉月,甲戊良辰,且牽著這條紅線,行看黃榜點朱衣。

自題婚轎

四十里境隔紅塵,暇日偶來游,正當蒲戰荷喧,天地蒼茫入風雨;

數百年靈征玄武,今朝差解事,俄見煙消雲斂,湖山佳麗媚春秋。

題南京練湖湖神廟

平生風義兼師友;

天下英雄惟使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