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槐

郭汝槐

郭汝瑰(1907—1997),人稱郭小鬼,四川銅梁人,川軍軍閥郭汝棟堂弟。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脫党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回國後進入陸軍大學進修。抗戰時期被陳誠納為心腹。內戰期間升為國防部作戰廳長,並重新與中共建立了聯繫,從此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投入了隱蔽的情報戰線,不畏艱險在敵人堡壘內部瓦解敵軍。建國後在仍需保密的前提下,並未公開郭汝瑰同志的身份,待遇按投誠將官處理。改革開放後重新入黨,主編中國軍事史和抗戰正面戰場史,以嚴謹著稱。後出版回憶錄自述情報貢獻,是中共插入國民黨內部最大的紅色間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郭汝槐 郭汝槐
郭汝瑰,四川銅梁人,1907年生,1928年秘密加入了共產黨。黃埔軍校五期生,後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第十期進修,與杜建時、伍培英、何紹周、甘麗初等名將為同學。抗戰中首任第二十集團軍參謀長、副總司令,獲陸軍中將頭銜。1947年出任國防部第三廳廳長,主管制定作戰計畫。由此不斷為解放軍提供重要情報。總參謀部作戰部長兼第三廳廳長郭汝瑰當年在國民黨心臟里,為了保護自己,向上峰檢舉國防部少將作戰處長劉斐有共諜嫌疑,沒有想到給他狗咬耗子碰上了,原來他們都在秘密為中共工作,只是屬於不同部門領導。國民黨焉能不敗。杜聿明曾經親自向蔣介石檢舉郭是共諜:“我已經是廉潔的官員,他居然比我還廉潔,家中沙發都打補丁。”蔣介石不以為然。

人物生平

 郭汝槐 郭汝槐
1945年,抗戰勝利後郭將軍和黨重新聯繫上,並且要求恢復黨籍,脫離國民黨。但是董必武要求他留在國民黨內部,這樣作用更大。掌握國防部實權的參謀總長陳誠,先是不顧郭汝瑰早已獲得中將軍銜,任命他為總長辦公廳少將副廳長;不幾天,又突然任郭汝瑰為掌握軍務的國防部第五廳中將廳長;不久因戰績不佳,陳誠又向蔣介石保薦郭汝瑰為主管作戰的國防部第三廳(即作戰廳)中將廳長,並一度派赴徐州,任顧祝同為總司令的陸軍總部參謀長。由於國防部作戰廳長直接參與指揮作戰,並經常向蔣介石提供作戰方案,定期到蔣介石官邸匯報戰況,聽取指令,有時還要隨蔣介石到各戰區視察,等於直接參與了這場反共反人民的戰爭,郭汝瑰對於擔任此職還有顧慮。這時,為保持與郭汝瑰的經常聯繫,隨著蔣介石還都南京,已轉到上海任川鹽銀行上海辦事處主任的任廉儒,向他傳達黨的意見說:“你應該去就任作戰廳長,為黨提供更重要的情報。”
三大戰役後,為了郭汝瑰的安全和黨的利益,黨組織決定郭汝瑰可暫時離開國民黨上層集團,但不必到解放區,可以設法到西南謀個軍職,伺機舉行起義,以瓦解敵軍,加快解放西南的進程。郭汝瑰按照黨的指示,辭去第三廳廳長職務,到四川重建被打垮的72軍。郭汝瑰到四川迅速組建了72軍,蔣介石又叫國防部電令郭汝瑰為22兵團司令,直接指揮3個軍和3個獨立師,陳兵川南,想讓郭汝瑰做好防堵解放軍進川的前哨。郭汝瑰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於1949年12月11日在川南宜賓起義
起義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命郭汝瑰為川南行署委員兼交通廳廳長。不久,劉伯承來電邀他去南京軍事學院任教,郭汝瑰一去就工作了20年。1970年離休。整個解放戰爭期間,郭汝瑰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來往於寧滬之間的任廉儒,為我黨我軍提供了許多核心的軍事情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一份特殊的貢獻。身為中將高官,掌握重要部門,可以說他是級別最高的打入國民黨內部的間諜了。

與蔣恩怨

郭汝瑰郭汝瑰
郭汝瑰早年曾經是共產黨員,後因為種種原因失去組織聯繫;在國民黨內,郭汝瑰有“身穿黃馬褂〈黃埔軍校〉,頭戴綠頭巾(陸軍大學)、“土木系”(國民黨軍十一師和十八軍)半個成員、陳誠的“十三太保之一”等諸多的護身符,是蔣介石的紅人,兩度出任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授陸軍中將。
大革命時期,郭汝瑰在其行伍出身的堂兄郭汝棟的幫助下,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入伍生訓練部(後轉入政治部)學習,學得一些基本的軍事常識。當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軍校有著名共產黨員肖楚女、惲代英、熊雄等人授課。在他們的革命思想薰陶和影響下,年輕的郭汝瑰讀了李達編著的《馬克思》、《獨秀文存》、以及共產黨人辦的《嚮導》等進步書刊,逐漸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的第二天,時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武漢國民政府委員、軍校校務委員會委員的著名四川籍共產黨員吳玉章,根據中央抓軍隊的指示精神,召集郭汝瑰等四川籍學員談話:“現在形勢十分危急,蔣介石已經公開叛變,很可能進攻武漢,四川軍閥楊森有可能配合進攻。你們要儘快回到四川,想盡辦法讓郭汝棟阻止楊森出川攻打武漢;如阻止無效,可讓他待楊森出川後伺機攻其後方,促其崩潰;如也辦不到,則一定要郭汝棟不出一兵一卒幫助楊森。”按照吳玉章的安排,郭汝瑰等人提前畢業,回到四川涪陵做郭汝棟的工作。當時的郭汝棟態度極為圓滑,既不同意阻止楊森出川,也不同意當楊森出川後打擊他的後方,只答應不幫楊森出兵進攻武漢。汝瑰雖只得到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答覆,但總算沒有完全辜負吳玉章的信任和重託。此後,郭汝瑰就留在了郭汝棟部隊政治部做宣傳工作。他走街串巷,出入學校團社,寫文章,作講演,宣傳革命道理,一時間成了涪陵城內無人不知的激進人物。
1928年5月的一天,在郭汝棟部任少校團副的中共地下黨員袁鏡銘找到郭汝瑰,對他說:“根據你的表現和要求,現在,黨同意吸收你參加。你的黨小組長就是同團的上等兵邱志堅。”就這樣,郭汝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冬,郭汝瑰在堂兄的安排下進入日本士官學校第二十四期學習。前後學習時間雖然不到一年,但日本軍隊的軍事思想、軍事制度、連隊教育和練兵精神,使之獲益非淺。“九一八”戰爭的隆隆炮聲,驚醒了郭汝瑰想在日本“學點本領”的幻夢。郭汝瑰等一批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為抗議日本侵占東北而憤然放棄學業,毅然於1931年11月返回祖國共赴國難。
回國後的郭汝瑰通過郭汝棟的關係進入了陸軍大學第十期學習。在陸軍大學的三年,他如饑似渴地把戰術、戰史、參謀業務、鄰邦軍備、野戰築城、諜報勤務等必修課學得細緻深入,觸類旁通。對馬術、汽車駕駛、飛機駕駛也有所涉及。同時他還自修日文、德文,從而在日、德兩個當時軍事強國的戰史寶庫中吸取了較多營養。
郭汝瑰到職後不久,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7月,郭汝瑰作為剛升任的五十四軍參謀長參加了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主持召開的保衛武漢的作戰會議。會上,郭汝瑰公開對陳誠的作戰方案提出反對意見,他以南京失守的經驗教訓對比分析武漢的作戰情勢,提出了“保衛武漢又不戰於武漢”這個新的戰略防禦方案。他的方案得到了參加會議的中央軍和雲南部隊的一致贊同。陳誠不但沒有因為郭汝瑰的唐突而感到不快,反而對他的這個“不重核心而重外圍”的方案拍案叫絕,並採納了他的方案。果然不出郭汝瑰所料,武漢戰役從戰爭的一開始就按他的構想有條不紊地進行。
武漢保衛戰顯示了郭汝瑰的卓越軍事才華。戰爭一結束,郭汝瑰就升任第二十集團軍參謀長,1941年出任暫五師師長,1943年回到由蔣介石欽定的軍界精英組成的重慶國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員。1943年3月,鄂西會戰結束後,蔣介石和陳誠更加器重郭汝瑰,1944年派他以副武官的身份赴英國考察,1945年3月回車後出任軍政部軍務署副署長兼國防研究院副院長。
1945年,希特勒德國已經徹底失敗,日本也是敗局已定,蔣介石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剪除共產黨這個心腹大患。軍政部幾經策劃,拿出了一個方案:首先防止日本投降後,武器裝備落入八路軍、新四軍之手;其次,立即裝備胡宗南兩個軍、傅作義一個軍,於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天津、北平、張家口一線,阻止八路軍、新四軍東進;最後,由西南、華南抽調重兵,由平漢、津浦路北上,進逼華北解放區。這就是由郭汝瑰主編、一共只準列印十三份、且底稿已在軍務署辦公室主任李文倫少將親自監督下銷毀的《國軍戰鬥序列》。
蔣介石做夢也不會想到在軍統、中統特務多如牛毛、軍警嚴密把守的重慶,自己的愛將郭汝瑰卻通過任廉儒將這份絕密情報轉交給了董必武。因此,在日本戰敗投降後,正當蔣介石、何應欽、陳誠、顧祝同等人打開《國軍戰鬥序列》,策劃對八路軍、新四軍進攻時,南方局領導人周恩來和延安總參謀部的毛澤東、朱德,也對著同一本《國軍戰鬥序列》盤算著對策。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情報,中國共產黨才果斷地向等待國民黨軍隊接收的日本軍隊發動進攻,這一提前行動使中國共產黨得到大量武器裝備和地盤,迅速壯大了自己的軍事實力,並在隨後的上黨戰役、平漢戰役中挫敗了國民黨軍打通平漢路的計畫,為延安總部調兵遣將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46年以後,由於陳誠的保舉,郭汝瑰官運亨通,一年之內連連升遷,自總參謀部辦公廳副廳長到國防部第五廳廳長再到國防部第三廳(作戰廳)廳長(1948年7月第二次擔任此職),後又隨顧祝同到徐州擔任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進入了國民黨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掌握了國民黨軍隊行動的最高核心機密。
1947年5月12日晚,郭汝瑰和陳誠等人被召集到蔣介石官邸研究山東戰場情況。就在當天深夜,郭汝瑰向任廉儒詳述了蔣介石山東戰場的部署情況,並特彆強調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務必要格外提防。正是由於郭汝瑰的提前提示,5月16日,陳毅指揮的華東野戰軍集中優勢兵力,在孟良崮一舉全殲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三萬餘人,擊斃敵師長張靈甫
郭汝瑰在徐州陸總參謀長任上還做了另一件大事,就是把中共打入敵人內部、已是國民黨中將的張克俠調任為徐州城防司令。正是郭汝瑰布下的這個“棋子”,在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948年11月10日,張克俠、何基灃等在萬年閘率部起義成功,從而為蔣介石開放了台兒莊至微山湖的運河防線,使徐州的東北大門洞開,讓解放軍得以直搗徐州,並切斷了黃百韜兵團撤守徐州的退路,為蔣介石的徐蚌戰略決戰率先敲響了喪鐘,從而加速了淮海戰役的進程。
從1945年重新與黨聯繫上開始,郭汝瑰拋棄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以“白皮紅心”的方式在國民黨的心臟部門進行特殊的戰鬥達四年之久,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報,其中包括:重點進攻山東計畫、徐州司令部兵力配置、國民黨軍在大別山的調度計畫、解圍兗州計畫、解圍長春計畫、解圍雙堆集計畫、1948年11月底國民黨軍江防計畫、武漢、陝甘、西南等地區的兵力配備序列等,為人民解放軍迅速打跨國民黨軍隊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根據黨的指示,1948年12月24日,郭汝瑰趁何應欽離職、徐永昌就任國防部長的機會,遞上引咎辭職的報告,請求辭去第三廳廳長之職。
之後,幾經周折,蔣介石在下野前夕,任命郭汝瑰為七十二軍軍長,並命令他儘快重建這支部隊,立即開往四川。七十二軍原屬邱清泉第二兵團,淮海戰役中大部被殲,突圍中跑出官兵千餘人,這是一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故蔣決定重建之。
1949年12月10日,郭汝瑰召集全軍團以上軍官會議,公布了《起義告官兵書》,向全國發出了起義通電,並通知所管轄的區域同時起義。起義的通電一公布,遠在台灣的蔣介石氣得渾身發抖,捶胸頓足,連聲罵道:“娘希匹,郭汝瑰……”
第二天,郭汝瑰率所部一萬三千餘人在宜賓起義,將解放軍十八軍軍長張國華、政委譚冠三率領的大軍迎入宜賓城,使宜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美國一家報紙曾不無幽默地發表一篇題為《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敗已先分》的文章,其中講道:“郭汝瑰以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的身份,為國府‘運籌帷幄’之中,卻讓中共決勝千里之外,真是匪夷所思,一大諷刺。”

代表作品

《郭汝瑰回憶錄》、《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人物評價

 《郭汝槐回憶錄》 《郭汝槐回憶錄》
馬鼎盛:離休後回到四川定居的郭汝瑰還是沒能閒下來,他義務給重慶警備區的幹部教授英語;重慶警備區組織民兵演習,他不顧年事已高,親自教民兵爬山;組織上給他錢修繕住房,他全部交了黨費;成都軍區按副兵團級待遇,要他搬進別墅樓,他住在北碚的七十多米的平房不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