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鷗

吳小鷗,男,1969年生,發表多篇作文。

個人基本情況

姓名:吳小鷗,
籍貫:江西上猶
出生年月:1969年12月

學歷

1987-1991,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1999-2001,湖南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學習並結業。
2003-2004,中央教育科學所首屆訪問學者,師從朱小蔓教授。
2005-2009,湖南師範大學攻讀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學位,師從石鷗教授。

工作經歷

1991-1992,湖南省東江師範學校教師,主講《教育學》
1992-2002,湖南郴州教育學院教師,主講《教育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國小教育教學改革》《當代教育新理念》等。
2002-現在,湖南湘南學院教師,主講《教育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技能》《中國小教育教學改革》《當代教育新理念》等。

教學情況

吳小鷗同志2011年確定為湖南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010年主持《大學課堂創新性學習研究》獲得湖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同時獲得湘南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現主持建設湘南學院精品課程《教育學》。工作以來,曾先後獨立主講過《教育學》、《心理學》、《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在郴州市中國小校長崗位培訓班、郴州市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郴州市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班主講過《中國小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當代教育新理念》、《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高校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等課程,教學效果在同行評估和學生測評時均為優秀。同時,還根據國際教育發展新趨勢和國內教育改革實踐,多次開設專題講座。在教學之餘開展了一系列心理測驗和諮詢活動,對大、中、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現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研究興趣

獨立出版《教學場論》(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以第二作者合作出版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1897-1949》及《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1949-2009》(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在《高等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育學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理論與實踐》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CSSCI論文近30篇,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高等教育》等全文轉載10篇。博士學位論文在全國送出5篇盲審,獲5A,答辯評優。專著《教學場論》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研究的空白。跟隨導師石鷗教授在百年中國教科書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的極大關注。2011年《教科書:本質特性何在?》投稿台灣國立編譯館(現為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百年演進國際學術研討會”,經評審通過,被邀請出席會議並現場發表。現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百年國教科書啟蒙訴求研究》(編號:DAA10018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復興之路——百年中國教科書啟蒙與社會變遷研究》(編號:10YJA880147)等8項研究課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9項。現為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評審專家。

科研項目

[1]2010年6月開始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百年中國教科書啟蒙訴求研究”。(編號:DAA100187)
[2]2010年11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復興之路——百年中國教科書啟蒙與社會變遷研究”。(編號:10YJA880147)
[3]2009年6月《浸潤與激盪——清末民初教科書的現代性啟蒙》獲湖南省第14屆優秀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
[4]2008年6月起主持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2008-2009年度立項課題“清末民初教科書與現代性啟蒙研究”(編號:0805014A)。
[5]2007年獲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立項課題“教學場論”(07CGB07)。
[6]2006年9月起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大學生道德學習的情感關懷機制研究”,(編號:XJK06BGD036)。
[7]2004年3月起主持湖南省教育廳立項課題“大學課堂中創新性學習的研究”,(編號:04C618)。
[8] 2004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堂‘關懷型’情感場對大學生道德學習的影響研究”,(編號:04ZC116)。

獲獎情況

[1]《論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構建》(獨著)榮獲“健康杯”全國第二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一等獎(2003.12),
[2] 《論研究性學習對個體發展的價值》(第一作者)榮獲湖南省教育學專業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2.12)
[3] 《大學課堂文化人格的共生與化育》(獨著)榮獲湖南省教育學專業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5.12)
[4] 《論關懷型課堂》(獨著)榮獲湖南省教育學專業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4.12)
[5]《推進民族貧困地區校本課程開發的跨越式發展》(獨著)榮獲湖南省首屆民族教育發展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2007.7)
[6]《課堂“關懷型”情感場對大學生道德學習的影響》(獨著)榮獲湖南省教育學專業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4.12)郴州市第五屆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2005.12)。
[7]《地方本科院校教師工作績效評價的問題反思與理念重構》(第一作者)榮獲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教學管理專業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二等獎。(2010.7)

主要研究文獻及著作

(一)著作
1、專著(1部)
[1]吳小鷗.教學場論[M].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合著(1套2部)
[1]石鷗、吳小鷗.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1897-1949)[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石鷗、吳小鷗.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1949-2009)[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參著(2部)
[1]許雲昭、石鷗.超越差距——中美基礎教育課程比較[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石鷗.中國基礎教育60年[M].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二)論文
1、CSSCI期刊
[1]吳小鷗、石鷗.晚清留日學生與中國現代教科書的發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2]吳小鷗.《格致須知》與中國早期新式教科書[J]. 教育學報,2011(3)
[3]吳小鷗.課堂:人與知識相遇的教學場[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6)
[4]吳小鷗.大學與大愛[J]. 江蘇高教,2011(1)
[5]吳小鷗.現代性:清末民初教科書的啟蒙訴求[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
[6]吳小鷗、石鷗.新中國第一套統編教科書——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編撰出版的教科書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0(10).
[7]吳小鷗.教學場的形態演進[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8]吳小鷗.教學場引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1).
[9]吳小鷗.論教學場的自組織[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10]吳小鷗.關懷型課堂:生活世界的還原與超越[J].課程·教材·教法,2007(2).
[11]吳小鷗.試析教科書依賴及其改變[J].教育科學研究,2007(1).
[12]吳小鷗.大學課堂文化人格的共生與化育[J].高教探索,2005(6).
[13]吳小鷗.社會轉型期道德學習的難為與有為[J].教育科學研究,2005(3).
[14]吳小鷗.構建創新性學習的生態環境[J].教育科學研究,2003(12).
[15]吳小鷗.潘孝富.國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2(2).
[16]吳小鷗.論教育反思的智慧[J].中國教育學刊,2004(9).
[17]吳小鷗、潘孝富.論研究性學習對個體發展的價值[J].中國教育學刊,2003(10).
[18]吳小鷗.問診大學課堂教學[J].現代大學教育,2004(1).
[19]吳小鷗.課堂“關懷型”情感場對大學生道德學習的研究[J].江蘇高教,2004(4).
[20]石鷗、吳小鷗.從有限滲入到廣泛傳播——清末民初教科書的民主政治啟蒙之意義[J].教育學報,2010(1).
[21]石鷗、吳小鷗.清末民初教科書的現代倫理精神啟蒙[J].倫理學研究,2010(5).
[22]石鷗、吳小鷗.浸潤在湖湘文化中的鄉土教科書——湖南鄉土地理教科書研究[J].湖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23]廖湘陽、吳小鷗.論創新性學習機制的建立[J].現代大學教育,2002(4).
[24]吳小鷗.論教育中的心理契約[J].中國教育學刊,2006(12).
[25]吳小鷗.大學課堂中創新性學習預期目標偏離及原因分析[J].江蘇高教,2006(6).
[26]吳小鷗.大學課堂中創新性學習的偏離及矯正[J].高教探索,2006(6).
2、CSSCI擴展版期刊
[27]吳小鷗.中國教科書審定製之嚆矢——試析晚清學部第一次審定初等國小教科書[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3).
[28]吳小鷗.健康身體:文明之起點——清末民初教科書的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啟蒙[J].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4)
[29]吳小鷗、方成智.大學生道德學習中情感關懷偏離及其原因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
[30]吳小鷗、雷熙.新中國語文教科書60年[J].湖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
[31]吳小鷗、石玉.經典的理念與啟蒙的思路——以中國小教科書中魯迅作品為例[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5)
[32]吳小鷗、周英傑.琅琅書聲中的百年記憶[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2).
[33]吳小鷗、曾艷華.國家基礎 在少年教育[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6).
[34]吳小鷗、向黎.艱難的規整——解放初期教科書研究[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5).
[35]吳小鷗、艾瓊.張之洞與新式教科書的編撰——以《張相國新撰唱歌教科書》為例
[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2).
[36]吳小鷗.晚清西式教科書的引進[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6).
[37]吳小鷗.近年來中國近代中國小教科書研究綜述[J].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3).
[38]吳小鷗.非線性學習:大學生創新性學習的實質[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2).
3、其他期刊
[39]吳小鷗.新一輪課程改革教科書之才創新與不足[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1(5)
[40]吳小鷗.“戰士思想”如何傳承[J].國學,2010(12)
[41]吳小鷗.不能忽視魯迅作品的語文教育價值[N], 中國教育報,2010-09-02(5).
[42]吳小鷗.穿越百年的琅琅書聲[N]. 中國教育報,2010-06-03(8).
[43]吳小鷗、楊洪波. 試論革命根據地教科書的政治動員[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6).
[44]吳小鷗、文芳.清末民初教科書的現代文化語境構建[J].教育史研究,2010(2).
[45]吳小鷗、葛越.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革命根據地教科書發展概覽[J].湘南學院學報,2010(6).
[46]吳小鷗、許玲.新中國第一套大範圍使用的教科書[J].湘南學院學報,2010(1).
[47]吳小鷗.課外作業的依賴現象及其改變[J].湖南教育,2010(5).
[48]吳小鷗、曾艷華.課堂本是一個“場”[J].湖南教育,2010(3).
[49]吳小鷗、文芳.現代性:清末民初教科書廣泛而深刻的內涵——兼議清末民初新式教
科書的研究價值[J].湘南學院學報,2009(1).
[50]吳小鷗.文化人格: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目標[J].湖南教育,2008(2).
[51]吳小鷗.形成“教科書依賴”現象的外在因素[J].人民教育,2007(6).
[52]吳小鷗.浸潤與激盪——清末民國教科書對社會變革之影響[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
科學學報,2007(5).
[53]吳小鷗.讓大學課堂充滿人性光輝[J].中國德育,2006(2).
[54]吳小鷗.心靈生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根基[J].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2006(11).
[55]吳小鷗.道德這樣學習[J].湖南教育,2006(7).
[56]吳小鷗.論關懷型課堂[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57]吳小鷗.新課程對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衝擊[J].教學與管理,2005(5).
[58]吳小鷗.論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構建[J].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2004(5).
[59]吳小鷗.創構大學課堂[J].湘南學院學報,2004(6).
[60]吳小鷗、吳鵑.教師信息化教育能力培養[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1).
[61]吳小鷗.教師情緒智力初探[J].郴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2(1).
[62]吳小鷗.課堂:人與知識相遇的教學場[N].湘南學院報,2010-04-30.
[63]吳小鷗.大學與大愛[N].湘南學院報,2010-09-15.
[64]石鷗、吳小鷗.歷史上的語文教科書之一:中國現代教科書之萌芽——南洋公學的《(新訂)蒙學課本》[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08(1).
[65]石鷗、吳小鷗.歷史上的語文教科書之二:最早的學校自編語文教科書——澄衷學堂及其《字課圖說》[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08(2).
[66]石鷗、吳小鷗.歷史上的語文教科書之三:最具現代意義的學校自編語文教科書——無錫三等公學堂的《蒙學讀本全書》[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08(3).
[67]石鷗、吳小鷗.歷史上的語文教科書之四:最早的白話教科書——彪蒙書局《蒙學實在易》系列[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08(4).
[68]石鷗、吳小鷗.歷史上的語文教科書之五:中國第一國家統編教科書——學部圖書編譯局《國文教科書》分析[J].湖南教育:語文教師,2008(5).
[69]石鷗、吳小鷗.湖南鄉土地理教科書 湖南鄉土地理參考書·序[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11..
[70]吳鵑、吳小鷗.我國法學教育的檢視及展望[J].湖湘論壇,2009(5).
[71]吳鵑、吳小鷗.民族貧困地區校本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巨觀教育研究,2008(11).
[72]鄧艷輝、吳小鷗.關於教師人格建設的思考[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