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學刊

中國教育學刊

《中國教育學刊》創刊於1980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學會主辦、面向基礎教育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中國基礎教育主導期刊之一。 據2018年8月《中國教育學刊》編輯部官網顯示,《中國教育學刊》編委會擁有編委15人。 據2018年8月2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教育學刊》共出版文獻11227篇、總被下載3456683次、總被引7970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7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66。 據2018年8月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教育學刊》載文量為1775篇、被引量為28728次、下載量為133166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1.7。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80年,《中國教育學會通訊》創刊。

1981年,《中國教育學會通訊》刊期由半年刊更改為季刊。

1988年,該刊更名為《中國教育學刊》,刊期更改為雙月刊。

2003年,《中國教育學刊》刊期更改為月刊。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中國教育學刊》主要設有教育基本、德育、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法制與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信息技術教育等欄目。

讀者對象

《中國教育學刊》主要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工作者,其主要讀者對象為中小幼教師、教育科研人員和行政管理幹部,師範院校、教育學院、教師進修院校的師生,教育學會及其分支機構的管理與研究人員,包括學生家長在內的所有熱心教育事業、關心青少年兒童成長的人士。

人員編制

據2018年8月《中國教育學刊》編輯部官網顯示,《中國教育學刊》編委會擁有編委15人。

《中國教育學刊》編委會編委 
馬憲平 王定華 申繼亮 劉堂江 關松林 張武升
吳國通 孟繁華 胡金波 賀樂凡 郭戈 唐海海
唐盛昌 傅國亮 褚宏啟

學術交流

2016年12月9-11日,《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承辦的以“智慧+教育 跨界新融合”為主題的“2016年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2017年4月15-16日,《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在重慶舉辦“首屆全國卓越教師發展論壇”,論壇主要包括:國家關於卓越教師的政策與發展趨勢分析、卓越教師協同培養機制及實踐路徑研討等議題。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中國教育學刊》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維普網、萬方資料庫、知網資料庫收錄收錄,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出版發行

《中國教育學刊》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教育科學類的全文轉載量名列前茅。

據2018年8月2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教育學刊》共出版文獻11227篇。

據2018年8月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教育學刊》載文量為1775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8月2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教育學刊》總被下載3456683次、總被引7970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7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66。

據2018年8月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教育學刊》被引量為28728次、下載量為133166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教育學刊》影響因子為1.7,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88名,在教育(346種)中排第18名。

榮譽表彰

《中國教育學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教育學類核心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教育學刊》 《中國教育學刊》

圖中文字為該刊的中文名,下方的英文是該刊的英文名稱。

辦刊理念

《中國教育學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和輿論導向,貫徹“雙百”方針,著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貼近廣大的基層教育工作者,圍繞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和交流。

辦刊定位於套用性研究,堅持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透視教育熱點問題,大力總結推廣先進教育經驗,著力推動民眾性教育科學研究,為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服務。

現任領導

《中國教育學刊》編委會領導 
職務 姓名
主編 顧明遠
主任 鍾秉林
副主任 郭振有、宋乃慶、王嘉毅、楊念魯

註:表中為2018年8月《中國教育學刊》編輯部官網顯示的信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