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台鎮

吳台鎮

吳台鎮位於鄲城縣北部,距縣城16公里,東北分別於鹿邑縣張店鄉、任集鄉相鄰。相傳東吳大將曾轉戰到此修一點將台, 金大定十年在台上建起了東嶽廟、遂以台和廟取名,將原名吳敏村改為吳台廟。是鄲城縣的北大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吳台鎮位於鄲城縣北部,距縣城16公里,東北分別於鹿邑縣張店鄉、任集鄉相鄰。商臨公路貫穿南北,黑河、李貫河交匯於此,晉溝河橫穿全境。全鎮轄25個行政村,有66572人,67000多畝耕地,是鄲城縣的北大門。

概況

鄲城縣轄鎮。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6千米。東北分別與鹿邑縣張店鄉、任集鄉相鄰。面積69.79平方千米,人口6.89萬人。轄吳台、晉老家、晉菜園、周樓、李莊、楊老家、岳橋、劉三關、張小樓、大吳莊、張樓、孫樓、大牛嶺、楊莊、三王嶺、大張、小顧莊、方營、大顧寨、李崗樓、何灣、邵莊、晉允莊、瓜趙莊、孟嶺25個行政村。商(丘)臨(泉)公路過境,黑河、李貫河交匯於此,晉溝河橫穿全境。

沿革

相傳東吳大將曾轉戰到此修一點將台,金大定十年在台上建起了東嶽廟、遂以台和廟取名,將原名吳敏村改為吳台廟。明朝嘉靖16年復修。清朝乾隆41年重修,為清朝十大名鎮之一,至今廟宇、碑仍在。解放前夕,吳台廟屬鹿邑縣管轄。解放後屬鄲城縣。1958年建七一公社,1965年更名吳台公社,1983年改鄉,1988年建鎮。1996年,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6.3萬人,轄吳台、韓李、周樓、晉老家、瓜趙莊、晉菜園、楊老家、岳橋、張小樓、劉三關、西張樓、大吳莊、大牛嶺、孫樓、西楊莊、三王嶺、於窪張莊、小顧莊、孟嶺、大顧寨、河灣、方營、邵莊、李崗樓、晉允莊25個行政村。

【郵編】477161【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11625101:~201 121吳台村 ~202 220晉菜園村 ~203 122張樓村 ~204 122大張莊村 ~205 122李崗樓村 ~206 122河灣村 ~207 122李莊村 ~208 220劉三關村 ~209 122大顧寨村 ~210 220孟嶺村 ~211 122晉老家村 ~212 220張小樓村 ~213 122大吳莊村 ~214 220三王嶺村 ~215 122瓜趙莊村 ~216 220楊老家村 ~217 121邵莊村 ~218 122周樓村 ~219 122岳橋村 ~220 220方營村 ~221 122大牛嶺村 ~222 122小顧莊村 ~223 220晉允莊村 ~224 220楊莊村 ~225 122孫樓村

經濟概況

吳台鎮盛產小麥、高粱、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2001年全鎮糧食總產量為40560噸, 棉花是該鎮的

主要經濟作物。近兩年,為了提高人民民眾收入,在全鎮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建立了大吳莊科技示範點,李莊黃貝木耳生產點,大顧砦高效園區。同時,結合吳台鎮實際,因地制藝結合

種植模式,積極擴大瓜菜生產規模,2001年,全鎮瓜菜種植面積達18600畝,發展日光溫室200座,塑膠大棚650個,小弓棚2500個,被鄲城縣委、縣政府評為蔬菜生產先進單位。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積極引導幫扶民眾發展食用菌生產,全鎮發展食用菌大棚300個,400萬袋,生產的黃貝木耳遠銷省內外。

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鄉鎮企業,開展農副產品的深加工,走農業產區工業化的路子,以張小樓、劉三關為中心的尾毛加工業成為當地民眾的致富途徑,以大吳為中心的特色酩餾酒生產基地,年產酩溜酒16000公斤,同時,積極發展養殖業和加工業,全鎮共有大型養豬廠兩個、1 500隻以上規模的養雞場3個、波爾山羊養殖廠兩個,年生產能力10萬噸的麵粉加工廠8個,所有這些促進了農副產品的就地轉化增值,實現了“農民增收, 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良好局面。

2001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3億元,財政收入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95元,年末居民存款餘額達360萬元。

加快鄉鎮企業發展。鎮政府大力支持投資發展鄉鎮企業,對發展鄉鎮企業確保“路通、電通、水通、電話通”,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99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1億元,50萬元以上的企業2個,10萬元以上的企業16個。以鎮磷肥廠為主的企業,繼95年榮獲中國科技十佳金獎之路,投資完成了工期擴建,以區域連片開放為主體,加快工業小區的建設步伐,形成以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貿工農綜合體。

行政區劃

吳台村

晉菜園村

張樓村

大張莊村

李崗樓村

河灣村

李莊村

劉三關村

大顧寨村

孟嶺村

晉老家村

張小樓村

大吳莊村

三王嶺村

瓜趙莊村

楊老家村

邵莊村

周樓村

岳橋村

方營村

大牛嶺村

小顧莊村

晉允莊村

楊莊村孫樓村

西田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