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翅目蚜科

同翅目蚜科

同翅目蚜科,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該科蚜蟲的寄主植物幾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綱的所有的科。該科多數種類為寡食性或單食性,少數為多食性。

基本信息

同翅目蚜科同翅目蚜科

同翅目蚜科含107屬2280種。分布世界各地。中國已知260種,分布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小蚜屬 、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本科包括2個亞科:松毛蚜亞科(Pterocommatinae)及蚜亞科(Aphidinae)。後者包括蚜族(Aphidini)及長管蚜族(Macrosiphoni)。

形態特徵

長1~7毫米,多數約2毫米。有時被蠟粉,但缺蠟片。觸角3~6節,少數5節,罕見4節,觸角次生感覺圈圓形,罕見橢圓形,末節端部常長於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瘤。喙4或5節,末節短鈍至長尖,節2節,第一節甚小,有時跗節僅1節甚至退化。腹部大於頭部與胸部之和。前部各節常有緣瘤。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於寬,基部粗,向端部漸細,中部或端部有時膨大,頂端常有緣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紋或端部有網紋,罕見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見腹管環狀或缺。尾片圓椎形、指形、劍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圓。表皮光滑、有網紋或皺紋或由微刺或顆粒組成的斑紋。體毛尖銳或頂端膨大為頭狀或扇狀。有翅蚜觸角通常6節,第3或3及4或3~5節有次生感覺圈。有翅型具翅2對,前翅中脈通常分為3支,少數分為2支,前翅4-5條斜脈。後翅通常有肘脈2支,罕見後翅變小,翅脈退化。翅脈有時鑲黑邊。若蟲4~5齡。

習性

該科蚜蟲的寄主植物幾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綱的所有的科。有些種類則以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木賊科植物為寄主。部分種類營異寄主全周期生活,在木本寄主與草本寄主間循序轉換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越冬,春季孵化為乾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發生有翅遷移蚜轉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數代至二十餘代,秋末發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從第二寄主遷飛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蚜與有翅交配產卵越冬。多數種類為同寄主全周期,沒有上述木本與草本寄主間的轉移,只在同類寄主植物間轉移。雌雄性蚜均無翅,有時雄蚜有翅,以受精卵越冬。許多種類或種以下的單元在熱帶、亞熱帶、溫室或溫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現越冬的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組織變形或變色,或節間變短。

危害

該科多數種類為寡食性或單食性,少數為多食性,部分種類是樹木等經濟植物的重要害蟲。由於遷飛擴散尋找寄主植物時要反覆轉移嘗食,所以可傳播許多種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為害。其中麥長管蚜、麥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蘿蔔蚜等為重要害蟲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