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耳菊屬

合耳菊屬

合耳菊屬,菊科植物的一屬。產於中國寧夏賀蘭山外,全部種類均分布於中國喜馬拉雅地區。在中國已知有43種。主要集中於西南部山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屬中文名:合耳菊屬
屬拼音名:heerjushu
屬拉丁名:Synotis
中國植物志:77(1):167

形態特徵

直立或有時攀援,或多少藤狀多年生草本,灌木狀草本或亞灌木。根狀莖木質。莖在花期下部通常無葉,上部具葉或花序基部具蓮座狀葉。葉不分裂,具柄或無柄,有時基部有耳,寬卵狀心形至狹長圓狀披針形,通常不分裂,稀羽狀分裂,邊緣通常具尖鋸齒或齒,羽狀脈,稀離基三出脈。頭狀花序少數至多數,排成頂生,或腋生兼頂生,疏至密簡單或復傘房花序,或排成狹至寬多數聚傘狀圓錐花序,具異形小花,輻射狀或盤狀,或具同形小花,盤狀,直立或斜升,具花序梗或有時近無梗。總苞鍾狀或圓柱狀,具外層苞片;花托平;總苞片(2一)4—5,或7—8,或10—15,離生,草質至革質,具乾膜質邊緣,邊緣小花舌狀或絲狀,雌性,1—10(一20)或無,舌片黃色,明顯或不明顯,有時極小,(1—3一)4(一6)條脈,頂端具2—3(一5)細齒,稀無齒;管狀花1至多數,兩性,花冠黃色,有時淡黃色或乳白色;檐部漏斗狀;裂片5。花葯線狀長圓形或線形,基部通常具明顯的長為花葯頸部l/3至2倍的尾,稀具長僅達頸部1/4的尾部;花葯頸部桿狀至近圓柱狀,粗,向基部幾不至明顯增大,兩側具增大的基生細胞;花葯內壁細胞壁增厚少數至多數,輻射狀排列,細胞通常短。花柱分枝頂端截形或凸,兩側被短至長乳頭狀毛,中央有較長的束狀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具肋,無毛,或稀被柔毛;表皮細胞平滑,具條紋或乳頭狀突起。冠毛毛狀,同形,白色,禾稈黃色或變紅色。約54種,除蒼術葉合耳菊S. atractilifolia(Ling)CJeffreyetY.LChen產於我國寧夏賀蘭山外,全部種類均分布於中國喜馬拉雅地區。在中國已知有43種。主要集中於西南部山區。屬名模式:合耳菊S.Wallichii (DC.) C.Jeffrey et Y.L Chen。C. B. Clarke把此屬置於千里光屬Senecio中作為該屬的一個亞屬。但他曾在其論著《印度菊科植物》(Comtpositae Indicae,1876)的一文中曾指出“Synotis看來比菊三七屬Gynura,Notonia以及為Bentham採用的Senecioneae族的大部其他的屬是更好的屬,它具有獨特的外貌,明確的分布區和明顯的區別特徵,具尾的花葯。”作者曾對本屬進行分花的顯微形態和瘦果解剖學的研究。此屬花葯基部具明顯的尾部,頸部粗,柱桿狀向基部通常增大;花葯內壁細胞壁增厚輻射狀排列;花柱分枝頂端通常具較長,中央長束毛的乳頭狀毛,以及瘦果解剖學上的特徵和它特有的分布區。因此它成立成為一個獨立的屬是完全必要的。本屬的一些種類與藤菊屬Cissampel。Psis(B1.)Miq.比較近似,但本屬為直立或稍藤狀草本或亞灌木;葉無基部增粗,鏇卷的葉柄等,與後者完全不同。兩者的分布區也各異。本屬可劃分為兩個明顯的組及5個系。

所有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